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龙骨

龙骨:陆虎遗生、那伽、生龙骨龙骨、五龙骨、青化龙骨龙骨、白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马等的胳的化石。挖出龙骨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龙骨脆,出土后,置空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中药】:龙骨。【】:陆虎遗生、那伽、生龙骨龙骨、五龙骨、青化龙骨龙骨、白龙骨。【拼音】:LONGGU【英文】:Dragonsbones,Fossili......
目录

基本内容

龙骨相册【中药】:龙骨

】:陆虎遗生、那伽、生龙骨龙骨、五龙骨、青化龙骨龙骨、白龙骨

【拼音】:LONGGU

【英文】:Dragonsbones,Fossilizid,Dragon'sBone

【拉丁】:药材OsDraconis(FossiliaOssiaMastodi)原矿物FossiliaOssisMastrodi

【药源分布】:

龙骨-中药材原状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蒙古、青海云南等。

药材产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

植物生态环境:生活在温暖环境中。要产于第三纪沉积(泥质、粉砂)及第四沉积物中。地壳活动,与砂、泥质混堆团,结成化石或层。

【采收储藏】: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龙骨脆,出土后,置空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该品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马等的骼的化石。

【考】:出自

1.《本》。

2.《吴普本草》:龙骨,色青白者善。

3.《雷公炮炙论》:龙骨,剡州生者、仓州太原者上,其细文广者是雌,粗文狭者是雄,五色者上,白色者中,黑色者次,黄色者稍得,落不净之处不用。

4.《录》:龙骨,生晋地川谷及太山水岸土中。采无时。

5.陶弘景:龙骨,今多出益州梁州间,巴中亦有,欲得胫,作白地锦文,舐之著者良,齿小强,犹有齿,角强而实。

6.《本草图》:龙骨齿、角,今河东州郡多有之。

7.《本草汇言》:尝过晋、蜀山谷,为访所产龙骨之处,石棱峭,溪径坟衍,则有磊磊如龙鳞,隐之如爪者,随地掘之,尽皆龙骨,岂真龙之有若此之多,而又皆尽积于梁、益诸山也。要皆石燕石蟹之伦,,石化而非龙化

医学作用

【化成分】:含羟基磷酸钙Ca5(PO4)3(OH)(羟磷灰石);尚含少量碳酸钙、铝、镁、锰、锶等元素.

【理化鉴】:

1.该品不溶于水, 加稀硝酸能溶且产生气,有钙盐及磷酸盐的鉴反应.钙盐鉴反应见石膏.磷酸盐鉴反应:取该品溶液, 加钼酸铵试液与稀硝酸后,加热即发生黄色沉淀;分离, 沉淀能在氨试液中溶解.加氨试液使上反应逆向而溶解.

2.X射线衍射法鉴定:在试样的X射线衍射图谱上应显羟磷灰石和解石的特征衍射峰.

【附注】:

1.市售“龙骨”,有为矿石中的高岭土, 因嵌在石块中,似膝团块或似状, 并由于氧化、氧化锰等渗入,成色斑, 但无骼构造.

2.龙齿:为古代哺乳动物象、犀牛、三马等牙齿的化石.呈,多少弯牙齿.多后敲碎用.该品涩、凉,能镇惊安、除烦热, 治心悸失眠龙齿9~15 g水服.

药性药效

性味】:甘涩,平。

①《本》:"味甘,平。"

②《录》:"微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④《本草正》:"甘,平,性涩。"

⑤《医衷中参西录》:"味淡微辛,性平。"

归经】:入大肠

①《纲》:"入手足少阴厥阴。"

②《本草疏》:"入足厥阴少阳少阴,兼入手少阴、阳明。"

【功能治】:重镇安镇惊安,敛汗固,止涩肠,生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肛,溃疡久不收

①《本》:"咳逆,泄痢脓,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惊痫。"

②《录》:"疗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下不得喘息肠痈,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龙骨疗梦寐泄,小便泄。"

③《药性论》:"逐邪气,安,止冷痢及下脓,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梦交,治尿血,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崩中带下,洪,吐血,止汗。"

⑤《珍珠囊》:"固大肠。"

⑥《纲》:"益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肛,生敛疮。"

现代研究

要成分:要为碳酸钙、磷酸钙, 亦含、钾、钠、氯、硫酸等.

药理作用:

1. 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实验表明:20%龙骨混悬液20ml/kg给小灌服,能显著增加戊巴比妥钠的催眠率;对回苏灵所致惊厥亦有对抗作用.

2. 其他作用 20%龙骨混悬液20ml/kg给小灌服, 有缩短正常小时间的作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尿崩症生龙骨、生牡蛎、枸杞菟丝饼、川黄柏各9g,砂仁、炙甘草各3g,沙参15g,杜仲12g.水服.一般10~20均告痊愈, 1~4年随访,无1例复发.〖江苏中医杂志 1964;(11):19〗

2. 治疗烫伤 龙骨、生石膏大黄儿茶各等份, 共研极细末,用冷水调成稀糊状, 患处,用纱布盖好(面部可不盖), 隔日换药1次.治疗烫伤,疗效较好.〖中医杂志 1957;(4): 212〗

3. 治疗化脓性疾病 冰片、生龙骨当归各20g,朱砂25g,石膏40g,炉甘石200g,共研细末, 涂薄层于创面,布固定, 2~3天换1次,治疗疮疡20例, 全部治愈.疗程7~20天.〖辽宁中医杂志1987;(10):47〗

各家论述

1.《注解伤寒论》:龙骨、牡蛎、铅丹,收敛而镇惊。

2.《纲》:益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肛,生敛疮。涩可去,故成氏云龙骨能收敛浮越之正气,固大肠而镇惊。又带脉为病。

3.《本草疏》:龙骨味涩而收敛,凡泄痢肠辟及女子漏下崩中,溺等症,皆积滞为患,法当通利疏泄,不可使用止涩之,恐积滞瘀血反能为害也。惟久病虚脱者,不在所忌。

4.《本草述》:龙骨可以疗阴阳乖离之病。如阴之不能守其阳,或为惊悸,为狂痫,为谵妄,为自汗盗汗。如阳之不能固其阴,或为久泄,为淋,为便数,为齿衄、溺便血,为赤白浊,为女子崩中带下,为肛。或阴不为阳守,阳亦不为阴固,为多梦,为中危笃,种种所患,如斯类者,咸得借此以为捩子,而治以应

5.《本逢原》:涩可以去龙骨敛魂,收敛浮越之。其治咳逆,泄利脓,女子漏下,取涩以固上下气也。其性虽涩,而能入破结。症瘕坚结,皆肝经积也;小儿热惊痫,亦肝经之病,为牛黄以协济之,其祛之力尤捷。其性收阳中之阴,专走足厥阴,兼入手足少阴,治多梦纷坛,多寐泄,衄吐血胎漏肠风,益,为收敛精气要药。有客,则兼表药用之。又带脉为病,故崩带不止,腹满溶溶若坐水中,止涩药中加用之。止阴疟,收湿气,治休息痢久痢肛,生敛疮皆用之。但收敛太过,非久痢虚脱者,切勿妄投;盛失者误用,多致溺赤涩痛,愈不能收摄矣。

6.《本草百种录》:龙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肠之疾,皆能已之。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邪气未尽者亦用之。

7.《本草求真》:龙骨功与牡蛎相同,但牡蛎咸涩入,有软坚化痰清热之功,此属甘涩入,有收敛止镇惊安魄之妙,如徐之才所谓涩可止龙骨牡蛎之属。白地锦纹,舐之粘者佳。

8.《本草读》:惊痫颠痉,皆肝气上逆,挟而归迸入龙骨能敛,逐降逆,故为惊痫颠痉之圣药。,水也,随而生,龙骨逆上之、泛滥之水,而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品。今人只知其涩以止,何其浅也。

9.《医衷中参西录》:龙骨,质最粘涩,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敛元,镇安精神,固涩滑。凡怔忡、多汗淋漓、吐血、二便下遗精白浊、大便滑泄、小便不、女子崩带,皆能治之。其性尤善利,治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其味微辛,收敛之中仍有通之力,故《本》谓其泻痢脓,女子漏下,而又症瘕坚结也。徐(大椿)氏议论极微,所谓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外感未尽亦可用之者,若仲景之柴胡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也,愚于伤寒温病,热实脉虚,怔忡精神骚扰者,恒龙骨与萸肉、生石膏并用。龙骨既能入气海以固元,更能入肝经以防其疏泄元,且能入敛戢木,愚于忽然中、肢体不遂之,其甚弦硬者,知系肝火动,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之,至脉象柔和,其病自愈。愚用龙骨约皆生用,惟治女子崩,或将漏产,至极危时,恒用者,取其涩力稍胜,以收一时之功也。

10.《本》:咳逆,泄痢脓,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惊痫

11.《录》:疗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恚怒,伏下不得喘息肠痈,阴蚀,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白尤疗梦寐泄,小便泄

12.《珍珠囊》:固大肠

13.《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崩中带下,洪,吐血,止汗。

古生物五花龙

龙骨为不规则块状,长、宽各7—10cm,厚约3cm。表面白色,上有蓝灰色红棕纹,深浅粗细不同,略似大理石之条纹。略有光泽,偶有小裂隙。质硬,易层层剥落,捻之可碎,吸湿性强,以舐之,可吸附于上。无臭,无味。一般龙骨状不规则。长10—17cm,宽7—10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多较光滑,有的有纵纹裂隙或棕色条纹与斑点。质坚如石,断面不平坦,色白,有的中空,摸之细腻如粉质。关节处膨大,断面有数蜂窝状小孔。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

【生境分布】:分布四川山西山东河北蒙古、河南陕西、甘肃、青海

【采制】:挖出后,除去泥土。

【化成分】:碳酸钙(CaCO3)、磷酸钙(Ca3(PO4)2)。

性味功能】:甘、涩,平。敛湿,止盗汗,安,涩

治用法】:治夜卧盗汗,梦遗,滑肠风,泻痢,吐衄,崩带。外用可敛疮或入。外用研末患处。

【用量】:20—30克;用适量。

药方选录

1.治疗大人、小儿一切癫狂惊搐 风痫志不宁:龙骨一两( 研极细末)犀角砂、琥珀、天竺黄各五钱(俱研极细末) 钩藤、怀生地、茯苓各一两五钱(俱微为极细末) 苏合香三钱牛黄二钱(俱用溶化).共十味 总和一处用星八钱 研细末竹沥一碗 打糊为如梧子大.大人服十 小儿服二、三俱用生姜汤调灌.(《正宗》) 2.治疗好忘:龙骨虎骨远志等分.上三味治下筛.食后服匕 日二.(《备急千金要》)

3.治疗心虚盗汗龙骨五钱(茯苓一两 人参六钱莲肉三两(俱微).共研为末麦门冬(去)四两 捣烂成膏为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正宗》)

4.治疗久痢休息不止者:龙骨四两.打碎 水五升取二升半.分五服 冷饮.仍以米饮和.每服十.(《肘后备急》)

5.治疗家少弦急阴头 眩发落 极虚芤迟为清谷 亡血得诸芤动微紧 男子失女子梦交: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龙骨、牡蛎各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 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桂枝龙骨牡蛎汤

6.治疗崩不止:龙骨)、当归香附)各一两棕毛灰五钱.上为细末.每服四钱 空米饮调下.忌油腻、鸡、物.(《景岳全书龙骨

典籍记载

《中华本草》和《中药大辞典》龙骨的记载: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马等的胳的化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Apatite;Calcite

采收和储藏: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龙骨脆,出土后,置空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原态】:

由磷灰石、解石以及少量粘土矿物组成。

1.磷灰石六晶系隐晶质,依古代生物骼产出。疏松集体中或有呈晶小棒状的磷灰石,灰白色。略带油脂状,土状光泽或瓷状光泽。硬度大于指甲,小于小刀。

2.解石参见“解石”条。

【生境分布】:产于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性状】:

性状鉴

(1)龙骨 又称白龙骨(《录》)。呈骼状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至淡棕色,多较平滑,有的具纵纹裂隙或具棕色条纹与斑点。质硬,砸碎后,断面不平坦,色白或黄白,有的中空。关节处膨大,断面有蜂窝状小孔。吸湿力强。无臭,无味。以质硬、色白、吸湿力强者为佳。

2.五龙骨又称五色龙骨(《广利》)。呈筒状或不规则块状。直径5-25cm。淡灰白色淡黄白色淡黄棕色,夹有蓝灰色红棕色深浅粗红不同的纹,偶有不具纹者。一般表面平滑,有时外层成剥落,不平坦,有裂隙。质较脆,破碎后,断面粗糙,可见宽窄不一的同环纹。吸湿力强,舐之吸。无臭,无味。以体较轻、质脆、分层、有纹、吸湿力强者为佳。

显微鉴: 透射偏光镜下:为纤维状或粒状个体,依生物结构呈中有空洞的同环带状分布。粒径近0.1mm的个晶体无色透明;中正突起。干涉色Ⅰ级;平消光;负延性。解石呈粒状,具明显双折射。干涉色高级白。与雏晶磷灰石一起填充在骼的中空部位。含量约1%。

【化成份】:龙骨要含有碳酸钙(CaCO3)及磷酸钙【Ca3(PO4)2】:尚含、钾、钠、氯、硫酸等。

【药理作用】:促进凝,降低管壁通透性及抑制兴奋作用。

【鉴】:

(1)取该品粉末约2g,滴加稀盐酸10ml,即沸,发生二氧化碳;将此体通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产生白色沉淀。(检查碳酸盐)

(2)取上述沸停止后的液体,滴加氢氧化钠中和后,滤过,滤液照下述法试验:

①取滤液1ml,加草酸铵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分离,所得沉淀不溶于酸,但溶于盐酸。(检查钙盐)

②取滤液1ml,加硝酸银试液,即发生浅黄色沉淀;分离,沉淀在氨试液或稀硝酸中均易溶解。(检查磷酸盐)

③取滤液1ml,加钼酸铵试液与硝酸后,加热即发生黄色沉淀;分离,沉淀能在氨试液中溶解。(检查磷酸盐)

(3)X射线衍射分析线磷灰石3.45(3),2.80(8),2.23(3);解石3.84(1),3.33(3),3.02(10)。由此表明龙骨要由磷灰石、解石组成。

炮制】:

1.龙骨:刷净泥土,打碎。

2.龙骨:取刷净的龙骨,在无烟的炉上或坩埚红透,取出,放凉,碾碎。

3.《纲》:近世法,但赤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广记》云:用浸一宿,干研粉,水飞三度用,如急用,以干。或云,凡入药须水飞过晒干,每斤用黑豆一斗,一伏时,晒干用,否则着人肠,晚年作热也。

性味】:甘涩;平;无毒

归经】:大肠

【功能治】:镇惊安;平潜阳;固涩;收敛。惊痫癫狂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头晕眩;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溃疡久不收湿

【用法用量】:服:汤,3-5钱;或入。外用:研末撒或调

【注意】:有湿热实邪者忌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龙骨莲

下一篇 单纯疱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