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名称
英文名: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
概述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系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形成脓肿。
病因
临床表现
初发为局限于头皮的深部毛囊炎,继发毛囊周围炎,逐渐形成相互贯通深部脓腔,表面呈蚕豆至胡桃大小脓肿,压迫表面可自多数毛孔中渗出脓液(筛状溢脓)。好发于中年男性病情顽固,经过缓慢倾向复发。病损部毛发稀少,治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和不规则脱色斑。
诊断
1.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素体虚弱,外卫不固,复感风湿热邪,蕴结于肌久化热,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
2.辨证分析 病损反复发作,此伏彼起,相互贯通。偶有低热,食少纳呆,口干,舌质淡,苔黄腻,脉弦滑。辨证属正气不足,热毒蕴结。
鉴别诊断
治疗
2.局部治疗 早期可选用超短波、紫外线或音频电等或贴敷纯鱼石脂或疖软膏。已形成脓肿者,可手术切开引流
3.中医疗法
(1)中医治则:法宜清热解毒,益气透脓。方用托里排脓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0g、生芪30g炒山甲6g、炒皂刺10g、当归10g升麻6g、白芷10g、银花30g、蒲公英15g 、地丁15g、薏米10g、生甘草6g。毒热盛时去党参、黄芪。小儿药量酌减,也可服散结灵、梅花点舌丹或大黄zhe虫丸及小金丹。
(2)局部治疗:可用芫花水剂(芫花、川椒各15g黄柏苦参各130g,水3000ml)外洗。脓肿坚硬未溃者,可用黑布化毒膏(黑布、化毒散各半),独角莲膏药外贴已破溃者,可用红血药捻蘸紫色疽疮膏纳入疮口内,外敷化毒散软膏鶒。
预后: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