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持续性肢皮炎

持续性肢皮炎,又称为肢端稽留性皮炎或称为匐皮炎,是手足部位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皮肤病,常在外伤后发病,病因不明。病因不明,有作者认为本病属脓疱性银屑病的一型。以往认为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1.感染说,认为与葡萄球菌感染有。2.分泌失调说,本病月经期加剧,妊娠期减轻。3.自神经功能紊乱说,有的病例有明显的自神经功能紊乱,如皮肤温度降低,放射性剧疼,电击样抽搐......
目录

病因

病因不明,有作者认为本病属脓疱性银屑病的一型。以往认为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

1.感染说,认为与葡萄球菌感染有

2.分泌失调说,本病月经期加剧,妊娠期减轻。

3.自神经功能紊乱说,有的病例有明显的自神经功能紊乱,如皮肤温度降低,放射性剧疼,电击样抽搐,冬眠药治疗后好转。

4.有人认为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好发于中年人。初发于指()两侧,多数在外伤后发病。第1、2指最易受累,拇指极少受累。表现为小脓疱甲沟炎,单侧而局限,可见表皮残留红色的表面,有渗液。结痂湿疹样和银屑病样损害均可见到,患者自觉瘙痒。

受累部位除手足外,黏膜特口腔黏膜也可波及。成痛性环白斑,假膜成和皲裂。甲常受累甲沟炎,随疾病进展,甲养不良或屑。皮肤损害可导致皮肤萎缩及其下组织硬化,以至于整个组织和指头的吸收。

皮损一般仅限局于指()局部,但亦可逐渐蔓延,侵犯整个指(),甚至掌及足。实验检查无重要价值,细菌培养阴性。

泛发型者先有局部症状,长期后可在四肢、躯干、外阴部、颈部发生对称性红斑,表面有脓疱,有灼热灼痛症状,泛发型皮疹与脓疱性银屑病及疱疹脓疱病相似。个病人发生红皮病,最后因并发症而死亡。

检查

组织病理:原发性损害为表皮角层下腔隙充以大量中性粒细胞。邻近脓疱表皮细胞间白细胞聚集成所谓Kogoj海绵状脓疱。真皮上部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灶性水肿成。陈旧性损害见真皮乳头萎缩和表皮变薄。

诊断

诊断要依据:

1.外伤后发病。

2.反复起水疱、脓疱、糜烂,有灼热灼痛,轻度瘙痒。

3.一般侵犯指()、手、足,有时可波及全身。

4.可有黏膜损害

5.慢性病程,对治疗抵抗。

鉴别诊断

1.本病在早期应与真菌和细菌感染鉴,培养和涂有助于排除感染性疾病。

2.可与脓疱病和脓疱性汗疱性湿疹。后者不发生甲萎缩和落,接触性皮炎继发感染脓疱边界稍模糊,缺乏持久性损害。

3.皮损泛发时应与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角层下脓疱病鉴,它们有下列共同特点:

(1)基本损害为无菌性浅表性基底有红晕的炎症性脓疱

(2)除角层下脓疱病外均有黏膜损害(沟纹地图)伴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

(3)病理上有Kogoj海绵状脓疱

(4)皮损反复发作,它们彼此间有一定联系,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可出现不同病的损害,病人不同时期可以有不同表现和彼此转化,有报道连续性肢端皮炎、银屑病、角层下脓疱病转化为脓疱性银屑病,有许多作者认为连续性肢端皮炎脓疱性银屑病为同一疾病,但由于各有特殊性,处理上亦有不同,应暂时视为独立疾病。

并发症

泛发型者个病人发生红皮病,最后因并发症而死亡。

治疗

四环素量长期服,每天0.5~1g,4周为1疗程,最长达3个月,部分病人有效,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效果不好,皮质类固醇激素有效,但停药后容易复发。酸去炎松,注射60~120mg/2~5周,常能获得明显效果。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无效的病例可选用芳维甲酸治疗。局部单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封包治疗有一定疗效,用中药外洗或湿或外用汗疱泥膏,湿疹净等有效。浅层X线、境界线、同位素局部治疗等亦可选用。

预后

病人发生红皮病,最后因并发症而死亡。

饮食保健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因刺激性食物可影响机体分泌,从而造成皮肤刺痒,影响皮炎的治疗;辛辣刺激性食物有生葱、生蒜、辣椒胡椒面、芥末、白等。

2、忌食油腻食物:油腻食物要是指油脂类,这类食物摄入过多会促进皮脂腺的分泌,使皮衣病情加重;同时,还要注意少吃甜食和咸食,以利于皮肤的康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痤疮

下一篇 肠病性肢端皮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