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宽叶荨麻

荨麻,中药。为荨麻植物荨麻Urtica laetevirensMaxim的全草、种子。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具有祛定惊,消食通便之功效。常用于湿关节痛,产后抽风,小儿惊,小儿麻痹后遗症,压,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伤,虫咬等。全草、种子。味苦、辛,性温。有小毒。归。祛定惊,消食通便。湿关节痛,产后抽风,小儿惊,小儿麻痹后遗症,压,消......
目录

入药部位

全草、种子

性味

味苦、辛,性温。有小毒

归经

功效

定惊,消食通便。

主治

湿关节痛,产后抽风,小儿惊,小儿麻痹后遗症,压,消化不良,大便不通;外用治荨麻疹初起,蛇咬伤,虫咬等。

相关配伍

1、治疗湿疹荨麻麻黄各60g。水洗患处。《草药和应用图典》

2、治疗湿久痛,湿关节炎:荨麻根金缕半枫荷、滇白珠各15-30g,五加皮9-15g,切细,加糖、香,水服。《草药和应用图典》

用法用量

3-6g。外用:适量捣汁外搽或水洗患处。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过量服用,可致剧烈呕吐腹痛头晕心悸,以至虚脱

采集加工

夏季茂盛时割取地上全草,除去杂质,切段,鲜用或晒干。种子在秋冬采收。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匍匍。纤细,高30-100厘米,节间常较长,四棱,近无刺毛或有稀疏的刺毛和疏生细糙毛,在上密生细糙毛,不分枝或少分枝常近膜质,卵形披针,向上的常渐变狭,长4-10厘米,宽2-6厘米,先端短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或宽楔形,边缘除基部和先端全缘外,有锐或钝的牙齿牙齿状锯齿,两面疏生刺毛和细糙毛,钟乳体常短杆状,有时点状,基出3条,其侧出的一对多少弧,伸达上部齿尖或与侧脉网结,侧脉2-3对;叶柄纤细,长1.5-7厘米,向上的渐变短,疏生刺毛和细糙毛;托叶4枚,离生或有时上部的多少合生,条状披针或长,长3-8毫米,被微柔毛。雌雄同株,稀异株,雄花序近穗状,纤细,生上部腋,长达8厘米;雌花序近穗状,生下部腋,较短,纤细,稀缩短成簇生状,小团伞簇稀疏地着生于序轴上。雄花无梗或具短梗,在时直径约1毫米,放后径约2毫米;花被4,在近中部合生,裂卵形凹,外面疏生微糙毛;退化雌蕊近杯状,端凹陷至中空,中央有柱头残迹,基部多少具柄;雌花具短梗。瘦果卵形,双凸透镜状,长近1毫米,端稍钝,熟时变灰褐色,多少有点,果梗上部有关节;宿存花被4,在基部合生,外面疏生微糙毛,面二枚椭卵形,与果近等大,外面二枚狭卵形,或倒卵形,伸达花被的中下部。期6-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林缘、溪流附近及山沟湿地。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朝鲜、日本也有。

性状鉴别

药材为切制的短段,长短不等,直径1.5-4mm。表面绿色至红紫色,有钝棱,疏生蜇毛和短柔毛,上有对生绿色,皱缩易碎。花序穗状,数个腋生,具短总梗。瘦果密集,宽卵形,稍扁,长约1.5mm。体轻,质软。微,味淡、微辛。

以干绿者为佳。

药理作用

1、促进成作用。

2、抗炎、镇痛作用。

相关论述

《益部物记》云:“能蜇人,有无实,冒冬弗悴,可以祛疾。荨麻自剑以南,处处有之。或触其如蜂蜇人,以溺之即解。有刺,麻叶,或青或紫,善治肿。”

附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收载藏药中用荨麻的干地上部分,功能祛定惊、温消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宽叶返魂草

下一篇 宽叶紫萁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