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一期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要通过性交传染。本病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侵犯全身各器官,造成多器官的损害。一期梅毒要表现为感染部位的溃疡或硬下。硬下出现一周后,附近淋巴结肿大,为无痛性淋巴结炎。硬下如不治疗,3-4周可以自愈。有效治疗后可迅速愈,遗留浅在性萎缩瘢痕。TP又称苍白螺旋体,由8~14个整齐规则、固定不变、折光性强的螺旋构成,长4~14μm,宽0.2......
目录

病因和发病机制

TP又称苍白螺旋体,由8~14个整齐规则、固定不变、折光性强的螺旋构成,长4~14μm,宽0.2μm,可以旋转、蛇、伸缩3种式运动。TP系厌氧微生物,离人体不易生存,沸、干、日光、肥皂水和普通消毒均可迅速将其杀灭,但其耐力强,4℃可存活3天,-78℃保存数年仍具有传染性。

TP表面的黏多糖酶可能与其致病性有。TP对皮肤、动脉、眼、胎盘脐带等富含黏多糖的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可籍其黏多糖酶吸附到上述组织细胞表面,分解黏多糖造成组织管塌陷、供受阻,继而导致管腔塞性动脉膜炎、动脉周围炎,出现坏死、溃疡等病变。

传播途径

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是梅毒患者,患者的皮损、液、液、乳汁和唾液中均有螺旋体存在。其常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性接触传染

大部分患者通过性接触由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传染。未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1~2年具有强传染性,随着病期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4年以上的患者基本无传染性。

2.垂直传播

妊娠4个月后TP可通过胎盘及脐静由母体传染给胎儿,可流产早产死产或胎传梅毒,其传染性随病期延长而逐渐减弱,未治疗的一期、早期潜伏和晚期潜伏梅毒孕妇垂直传播的几率分为70%~100%、40%、10%。分娩过程中新生儿通过产道时也可于头部、肩部擦伤处发生接触性感染。

3.其他途径

冷藏3天以梅毒患者液仍具有传染性,输入此种液可发生感染;少数患者可医源性途径、接、握手、哺乳或接触污染衣物、用具而感染。

临床分型与分期

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分为获得性(后天)梅毒和胎传(先天)梅毒据病程的不同又可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

临床表现

一期梅毒要表现为硬下硬化淋巴结炎,一般无全身症状

1.硬下

由TP在侵入部位起的无痛性炎症反应。好发于外生殖器,男性多见于阴茎冠状沟、龟头、包皮及系带,女性多见于大小阴、阴系带、会阴及宫颈,发生于生殖器外者少见,后者易被漏诊或误诊。典型的硬下初起为小红斑,迅速发展为无痛性炎性丘疹,数天丘疹扩大成硬结,表面发生坏死成单个直径为1~2cm、无痛性溃疡,境界清楚,周边水肿并隆起,基底呈肉红色,触之具有软样硬度,表面有浆液性分泌物,含大量的TP,传染性极强。未治疗的硬下可持续3~4周,治疗者在1~2周后消退,消退后遗留暗红色表浅性瘢痕或色素沉着。

2.硬化淋巴结

发生于硬下出现1~2周后。常累及单侧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呈质地较硬的隆起,表面无红肿破溃,一般不痛。消退常需要数月。淋巴结穿刺检查可见大量的TP。

检查

可分为TP直接检查、梅毒清试验及液检查。

1、TP直接检查

可取病灶组织渗出物、淋巴结穿刺液或组织研磨液,用暗视野显微镜、镀银染色、吉姆萨染色或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等法。

2、梅毒清试验

梅毒清试验是梅毒要的检查法和确诊的要依据,分为非特异性试验(包括RPR、TRUST和VDRL试验)和特异性试验(包括TPHA、TPPA和FTA-ABS)。

非特异性试验为采用免疫法检测清中的磷脂抗体,作为梅毒的诊断筛选试验。本试验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阳性结果时,可初步诊断。定量试验是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的手段。一期梅毒硬下出现后的2~3周可出现假阴性。

特异性试验即梅毒螺旋体抗原清试验,阳性结果可明确诊断。但常呈持久阳性,不可用于观察、判断疗效。

3、液检查

要用于神经梅毒的诊断,包括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VDRL、PCR和体金试验。一般不作为一期梅毒的诊断法。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期梅毒的诊断据接触史、潜伏期、典型临床表现,同时结实验室检查(暗视野显微镜、镀银染色、吉姆萨染色或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TP;梅毒清试验早期阴性,后期阳性),应注意不可仅凭借一次梅毒试验阴性结果排除梅毒。硬下应与生殖器疱疹软下、白塞病和固定性药疹等进

1.生殖器疱疹

典型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簇集性小水疱,自觉痒痛,不硬,1~2周后可消退,但易复发,组织培养为单纯疱疹病毒,Tzank涂检查阳性,PCR检测疱疹病毒DNA为阳性。

2.下样脓皮症

病原菌金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皮损态与硬下类似,但无典型软样硬度,周围无暗红色浸润,无不洁性交史,梅毒螺旋体检查阴性,附近淋巴结可肿大,但皮损愈后即消退。

3.软下

亦有性接触史,由杜克雷嗜杆菌起,潜伏期短,发病急,炎症显著,疼痛,性质柔软,皮损常多发,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可检见杜克雷嗜杆菌,梅毒清试验阴性。

4.结核性溃疡

亦多见于阴茎、龟头,皮损亦为单发孤立浅表性溃疡,表面常有结痂,自觉症状轻微,可检见结核杆菌,常伴有脏结核。

5.贝赫切特综

可在外阴部发生溃疡,女性亦可见于阴道子宫颈,溃疡较深,有轻微瘙痒,损害无硬下特征,常继发口腔溃疡、眼损害(虹膜状体炎、前房积脓等)、小腿性红斑及游走性关节炎等,梅毒清反应阴性。

7.固定性药疹

药物性皮炎的一种,可见于外生殖器处,为鲜红色红斑,可成浅表性糜烂,自觉痒、不痛、无硬下特征,有服药史,梅毒清反应阴性。

治疗

1、常用的驱药物

(1)青霉素类为首选药物,清浓度达0.03IU/ml即有杀灭TP的作用,但清浓度必须稳定维持10天以上可彻底清除体的TP。常用苄星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水青霉素G,心血梅毒不用苄星青霉素G。

(2)头孢松钠近年来实为高效的抗TP药物,可作为青霉素过敏者优先选择的替代治疗药物。

(3)四环素类和红霉素类疗效较青霉素差,通常作为青霉素过敏者的替代治疗药物。

2、一期梅毒的治疗

苄星青霉素G分两侧注,1次/周,连续2~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注,连续10~15天。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松钠静滴,连续10~14天,或连续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多西环素、美满霉素)15天;或连续红霉素类药物(红霉素)15天。

注意事项

1.本病应及早、足量、规则治疗,尽可能避免心血梅毒神经梅毒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2.性伴同时接受治疗,治疗期间止性生活,避免再感染及起他人感染。

3.治疗后应定期随访,进体格检查、检查及影像检查以考察疗效。一般至少坚持3年,第1年每3月复查1次,第2年每半年复查1次,第3年在年末复查1次;妊娠梅毒治疗在分娩前应每月复查1次;梅毒孕妇分娩出的婴儿,应在出生后第1、2、3、6和12个月进随访。

4.病程1年以上的患者、复发患者、清固定患者及伴有视力、听力异常的患者均应接受液检查以了解是否存在神经梅毒

5.复发患者应加倍量复治。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杨梅疮

下一篇 衣原体淋巴肉芽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