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阴道毛滴虫病

阴道毛滴虫病滴虫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由阴道毛滴虫起。滴虫通过性交直接传给女,在男尿道前列腺分泌物中,可以找到同种类型的滴虫。滴虫不仅寄生阴道,也可寄生于泌尿道下部(尿道尿道旁腺)及子宫颈管。临床上滴虫带菌者可不出现任何症状寄生阴道的滴虫能消耗阴道的糖原,改变阴道的酸碱度,破坏防御机制,容易继发感染。滴虫阴道炎是常见的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所起。滴虫呈,后端尖,约为......
目录

概述

滴虫阴道炎是常见的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所起。滴虫呈,后端尖,约为多核白细胞的2~3倍大小。虫体端有鞭毛4,体部有波动膜,后端有轴柱凸出。活的滴虫透明无色,呈水滴状,诸鞭毛随波动膜的波动而摆动,滴虫的生活史简单,只有滋养体而无包囊期,滋养体生活力较强,能在3~5℃生存2日;在46℃时生存20~60分钟;在半干环境中约生存10小时;在普通肥皂水中也能生存45~120分钟。在Ph5以下或7.5以上的环境中则不生长,滴虫阴道炎患者的阴道PH值一般为5.1~5.4。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于月经前后,常得以繁殖起炎症的发作。它能消耗或吞噬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阻碍乳酸生成。滴虫不仅寄生阴道。还常侵入尿道尿道旁腺,甚至膀胱肾盂以及男性的包皮褶、尿道前列腺中。

病因

发病原因

  阴道毛滴虫病阴道毛滴虫首先由Donne(1836)在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发现,次年定为trichomonas vaginalis。本虫与人毛滴虫、口腔毛滴虫一样均只有滋养体而无包囊期。阴道分泌物或培养基的新鲜标本状与大小随虫种的来源、培养基的渗透压和虫体的分裂而不同,典型者为或卵,大小9.7(4.5~19)μm×7(2.5~12.5)μm。胞质均匀光润、透明,借其前端四鞭毛摆动前进,并以波动膜波动作螺旋式运动。阴道毛滴虫亦可成伪足,供取食或附着用。轴柱贯穿虫体,从末端穿出。苏木或吉姆萨染色后,虫体前端可见五颗排列成环状的毛基体,从毛基体发出四前鞭毛和一后鞭毛。波动膜和基染色杆亦从毛基体发出,的虫体细胞膜及细胞质向体外延伸的一条波浪结构,其外缘游离,后鞭毛发出后即附在波动膜外缘并向后延伸,与波动膜起止一致,但两者并无组织结构上的联系。虫体前1/3处有一的核、核膜双层并有核孔。核质为细微颗粒,有6~8个大小相近的电子致密的染色质颗粒和一个核仁核膜外周有质网并与核孔间有微管相通。核附近有副基体和副基纤维。电镜下毛基体有五个,在虫体前部成环状排列组成中体,外面由双层膜的鞘包围,共同构成中体器。四前鞭毛分由第一、三、四、五毛基体发出,第二毛基体则发出一后鞭毛和基染色杆,副基纤维则附着于第三毛基体基部并向后伸延至核水平。轴柱为双层膜透明筒状结构,分轴头、干和尾三部分(图1)。

此外,虫体还有的食物、空和大小不等的致密颗粒。虫体还有一独立的发育完全的高尔基复体。阴道毛滴虫以二分裂或多分裂法增生。在阴道分泌物或培养基中,虫体可以多分裂法增生,一个虫体最多可分裂为16个。虫体要通过渗透法吸取养,因此在新鲜阴道分泌的虫体多无食物,胞质几乎没有细菌。虫体也可以依靠伪足将黏附在其表面的固体食物吞进体阴道毛滴虫能利用葡萄糖及其聚体,其中麦糖更有利于虫体生长。虫体还可以利用清、蛋白胨和消化蛋白。此外,核糖核酸维生素C、复维生素B、泛酸和磷酸均为促进虫体生长的必要成分。阴道毛滴虫在25~42℃之间生长繁殖,但以32~35℃最为适宜。在室温(22~25℃)能存活120~150h,但在50℃ 4min死亡,-70℃ 1min即死亡。阴道毛滴虫生长最适pH为5.2~6.6,略带酸性的递质有利于虫体繁殖,但pH5.O以下或pH7.5时也会抑制或杀死虫体。本虫属兼性厌氧寄生,适应寄生在相对缺氧的阴道并能迅速繁殖,故本虫寄生阴道,但也可寄生尿道子宫尿道旁腺和膀胱等。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则以前列腺最为常见,亦可寄生附睾包皮

病机

  阴道毛滴虫的致病力与虫株毒力、宿生理状况、阴道细菌菌群分布等密切相。从急性和亚急性阴道毛滴虫病分离的虫株毒力一般强于慢性病例虫株,在小鼠皮下可成面积较大的脓肿,且溶解红细胞能力也较强。宿卵巢功能减退直接影响阴道黏膜厚度,使阴道黏膜变薄脆并有小出点;糖原减少使阴道乳酸杆菌生存抑制影响乳酸生成,阴道由酸性趋向于中性或碱性,其他细菌大量繁殖阴道清洁度下降促使阴道毛滴虫寄生发病。月经后阴道pH接近中性,富含清成分有利本虫繁殖,所以妊娠月经后妇女感染率与发病率较高。此外,疲劳、感冒、肠道功能紊乱等均可以使人体抵抗力降低而起发病。阴道毛滴虫可吞噬精子,并在阴道产生大量分泌物,均可妨碍精子存活,因而有些者认为可起不孕症。阴道阴道黏膜及宫颈充水肿在出点。阴道壁,尤其是后穹隆有红色小颗粒突起,称“草莓样斑点”,为炎症部位管扩张所致。显微镜下阴道黏膜覆盖一层凝固性物质,阴道毛滴虫、白细胞和红细胞。虫体不侵入完整的上皮细胞,故阴道上皮细胞一般是完整的,但由于虫体在细胞间移,使有些细胞边缘呈腐蚀现象,上皮细胞上有时可见出点。表皮下层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此处亦可见明显的坏死区,并可扩到表面。在坏死病灶中常可发现虫体。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不明确,志愿者接种试验,4~7天即可出现症状

1、女性毛滴虫病 症状黄绿白带增多与外阴瘙痒白带稀薄并有腥臭,若并细菌感染则呈脓状白带并伴臭味,阴道黏膜出时常呈赤带白带量很多,常积于后穹隆,有时亦可溢出阴道。瘙痒部位要在阴道及外阴,灼痛、性交痛亦常见。阴道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及宫颈红肿、出“草莓样斑点”、阴道触痛等。少数患者可有骶部酸痛和月经不调。阴道毛滴虫如寄生尿道膀胱可产生滴虫性尿道膀胱炎,患者有尿频尿急尿痛间歇性血尿、尿线中断、尿潴留和尿道红肿等症状

2、男性毛滴虫感染 男性患者表现轻微,可有程度不同的尿道刺痒和不适感,排尿时加重,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道潮红和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流出,严重时出现后尿道炎、膀胱炎。

大多数人感染本虫后并不出现临床症状,称为无症状带虫者。这种带虫者既是传染源,又可在条件适宜时发病,对这种带虫者亦应予以治疗。

检查化验

一、悬滴法:   

悬滴法是检查阴道毛滴虫最简单方法,阳性率可达80%-90%。将检体涂在载玻上,再加1滴生理盐水后加盖玻,用100-200倍镜检,可见原虫鞭毛波动膜活动。在生理盐水中加5%的中性红,滴虫不能死亡,并不着色,而周围红色,对白色的原虫易于认出,或用1600倍吖啶橙液1滴滴入新鲜标本上,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虫体带有淡黄绿色的荧光,特好看,直接镜检法检出率极高。   

二、涂染色法   

将分泌物涂在玻上,待自然干后可用不同染液染色,如革兰染色,瑞特染色,姬姆萨染色,PAS染色和利什曼染色。这种法不仅可看到滴虫的状和容,而且能同时看到阴道存在的其他微生物。也可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   

三、培养法   

阴道分泌物或尿道分泌物加入培养基,置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每隔72小时接种1次,取培养混匀液1滴涂,染色镜检。   

四、免疫法   

检测阴道毛滴虫特定的抗原。常用的免疫法有荧光抗体检查法,ELISA法,乳凝集法等,其阳性率较涂法高,但临床一般不采用免疫法检查。

鉴别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较易,若能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悬滴法检查滴虫最简便的法是悬滴法。有症状的患者中,其阳性率可达80%~90%。加1小滴温生理盐水于玻上,于阴道后穹窿处取少许分泌物混于生理盐水中,立即在低倍镜下找滴虫。若有滴虫,可见其呈波状运动而移动位置,亦可见到周围白细胞等被推移。检验必须及时并须注意保暖,否则滴虫活动力减低,造成辨认困难。培养法可疑患者,若多次悬滴法未能发现滴虫时,可送培养,准确度可达98%左右。取分泌物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阴道灌洗或局部用药,取分泌物前不作双诊,窥器不涂润滑

要是与念珠菌性阴道炎鉴念珠菌性阴道症状也是白带增多,外阴瘙痒,但是,念珠菌性阴道白带增多为水样或脓样,夹杂着乳样或豆腐渣样物。直接镜检可作出明确的诊断。

并发症

  滴虫阴道炎往往与其他阴道炎并存,美国报道约60%同时并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能吞噬精子,并能阻碍乳酸生成,影响精子阴道存活,因此可并发不孕症。

治疗

一、局部用药

强阴道防御能力,采用肥皂棉球擦洗阴道后,可用0.5%乳酸或硝酸或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阴道并细菌感染者,可用1:2000新洁尔液冲洗。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滴维净,每日1阴道穹窿,10日为一疗程。卡巴砷,0.2-0.4克置入阴道后穹窿,每日1次,7-10日为一疗程。古霉素,每日塞入阴道10万单位,10日为一疗程。阿沙霉素,每日置入阴道1,7-10日为一疗程。局部用药前,宜用0.5%酸液冲洗阴道,以提高疗效。

二、中药治疗

以清热,燥湿,杀虫为,常用苦参30g,黄柏15g,茯苓30g,白藓皮30g,水后洗外阴及冲洗阴道,再以蛇床子苦参各9g制成栓阴道,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三、全身治疗

甲硝唑(灭滴灵),500mg,每日2次,连用7天;或2.0单量服用。性伴同时治疗非常重要,亦可选用单量疗法。甲硝唑治疗疗效显著,但现在已从无效的病例中分离出对甲硝唑高度耐药的阴道滴虫株。由于甲硝唑 具有戒硫作用,故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24小时止饮。由于甲硝唑对啮齿动物有致癌作用。对细菌也有致突变效应。慎重起见,在妊娠头3个月不应使用,可在妊娠3个月以后,一次甲硝唑2.0治疗。

治疗中注意事项:治疗后滴虫检查转阴性时,应于月经净后复查,并继续在月经后用药两个疗程,以巩固疗效。凡连续三个月复查均为阴性者为治愈。此外,应强调患者及配偶共同服药,可彻底治愈防止复发。

预防

积极治疗患者及带虫者,对女工和集体生活的女生定期普查,改善工厂、校公共卫生设施,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卫生和期卫生。女用避孕套亦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苦地胆根

下一篇 杨梅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