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

妊娠并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在妊娠期间,由巨细胞病毒起的一种全身感染性疾病,已被列为性传播疾病。巨细胞病毒感签的物秆性病变为感染细胞增大,细胞核细胞质出现嗜酸性和嗜碱性包含体。巨细胞病毒具有潜伏活动的生物特征,多为潜伏感染,可因妊娠而被激活。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先天性感染疾病的最常见的病因,能胎儿、婴儿严重损害,甚至死亡。尤其重要的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妊娠期由于免疫机制和分泌环......
目录

疾病原因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先天性感染疾病的最常见的病因,能胎儿、婴儿严重损害,甚至死亡。尤其重要的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妊娠期由于免疫机制和分泌环境的改变,可使宿细胞与病毒之间的系发生变化,使潜伏的病毒再活动。初次感染者1%~5%孕妇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症、炎和间质性肺炎等。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者占全部新生儿的0.5%~2.5%,其中临床有异常表现者占15%~33%,10%发生永久性损害。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湿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

症状体征

孕妇在妊娠期间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多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能长时间呈带病毒状态,可唾液、尿液、乳汁、宫颈分泌物排出巨细胞病毒。少数出现低热、疲乏无力头痛咽痛关节酸痛、白带增多、颈部淋巴结肿大、多发神经炎等。若为原发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胎儿先天异常的发病率高且病情严重。

诊断检查

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原诊断。

常用法有: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清巨细胞病毒IgG、IgM;

(2)孕妇宫颈落细胞或尿液涂Giemsa染色后,在光镜下检测细胞核嗜酸性或嗜碱性颗粒,见到巨大细胞包涵体,这种特异细胞称猫头鹰眼细胞,具有诊断价值;

(3)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巨细胞病毒DNA,此法简便、快速、敏感;

(4)PCR技术扩增巨细胞病毒DNA,短时间获满意结果。有资料表明,我国孕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为8.82%,新生儿脐清巨细胞病毒IgM阳性率为2.32%;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孕妇白细胞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为8.7%,母乳汁巨细胞病毒DNA阳性率为10.26%。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除据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史和患儿的临床表现外。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若为宫感染,出生时从新生儿尿液或液中能检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或从脐或新生儿中检测出巨细胞病毒IgM,具有诊断价值。若为产道感染,至少于生后2周能从新生儿尿液中检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此外,新生儿尿液、洗出液、液沉渣作涂并染色后,在光镜下查到巨大细胞含典型嗜酸性核包涵体,同样具有诊断价值。

治疗方案

1.于妊娠早期确诊孕妇患巨细胞病毒感染,或立即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或等待至妊娠20周时抽取羊水或脐静检查特异性IgM,若为阳性应中断妊娠产,以免出生先天缺陷儿。

2.于妊娠晚期感染巨细胞病毒或从宫颈管分离出病毒,无需特殊处理,妊娠足月临产后,可阴道分娩,因胎儿可能已在宫感染巨细胞病毒。由于新生儿尿液中可能有CMV,故应使用一次性尿布,或用过的尿布做消毒处理。

3.乳汁中检测出巨细胞病毒的产妇,应停止哺乳,改用人工喂养为宜。

4.抗病毒药物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并无实际应用价值,阿糖胞苷和阿糖腺苷8-10mg/(kg.d)静滴注可能有效。大干扰素能抑制病毒血症,使病情见好转。

疾病预防

避免感染。

用药安全

巨细胞病毒感染起的疾病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感染,而孕妇感染后可以导致胎儿发生先天性感染,结果出现胎儿死亡、生长迟缓或先天畸等问题,巨细胞病毒也是胎儿的重要原因之一。带有病毒的人不管是否发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感染后病毒存在于部、唾液、尿液、宫颈、阴道分泌物、液、乳汁及液中,孕妇感染要是、性生活感染,所以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属于性病的一种。另一重要的传染途径是孕妇接触患病儿童的尿液、唾液,因此,孕妇小心洗手也是避免患病的重要措施。

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有两种情况,一种初次感染,即孕妇在怀孕期间第一次发生感染,感染在整个孕期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发生。另一种情况是复发性感染,指孕妇在怀孕之前已感染了病毒,当初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感染几个月或几年后也不再排出病毒,但病毒潜伏在体,当女性怀孕后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潜伏的病毒会再度活跃繁殖,就出现了复发性感染。相比来说,初次感染对胎儿的致畸作用更强,致畸率可达31-40%,所幸这种感染发生的机会不高,只有4%左右。

前对于巨细胞病毒感染还没有法,用于治疗的药物只能缓解症状,但不能彻底清除病毒。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有更昔洛韦膦甲酸钠其它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腺苷、阿昔洛韦干扰素等对本病均无效,但由于更昔洛韦副作用大,所以除非病情严重,否则不要用药。而且也没据显示药物可以预防婴儿出现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1、更昔洛韦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虽然在治疗1~4周后,和尿培养转为阴性,但停止用药2~5周后,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复现,病毒检查又转阳性,故必须长期用药,量为每天5毫克/每公斤体重,每周5日的维持量,但常因发生白细胞减少而不得不终止治疗。

2、膦甲酸钠:能抑制疱疹病毒的DNA聚酶,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量为60毫克/每公斤体重,1日3次,连用2周后。

3、最近有试验发现如果孕妇的羊水中含有巨细胞病毒,使用免疫蛋白对减少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效果显著,量为200 U/公斤。而在孕期21周前患有先天性巨细胞病毒的孕妇,每月注射100U/公斤量的免疫蛋白也可以减少婴儿的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注意事项

1、 孕早期时检测孕妇中巨细胞抗体,如果发现IgM抗体阳性就可确定为初次感染,一般感染时孕龄越小,胎儿受损越严重,这种情况应应考虑人工流产结束妊娠

2、 怀孕至中期时出现初次感染,应在24周前检测羊水、脐,如果发现胎儿有先天性感染也应终止怀孕。

3、 孕中期以后才出现的复发性感染,对胎儿影响较小,可在严密观察监护下继续怀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