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苦瓜

苦瓜 苦瓜(拉丁:Momordica charantia L.),又称君子菜,因状突起,又称癞瓜、癞葡萄、凉瓜,是葫芦苦瓜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植物苦瓜分枝被柔毛;卷须纤细,不分歧,叶柄细长,叶片膜质,上面绿色淡绿色,叶脉掌状;雌雄同株,子房纺锤柱头膨大;果实纺锤,多皱,成熟后橙黄色种子,两面有刻纹。、果期5-10月。其起源于热带,要求较高的温度......
目录

物种起源

苦瓜印度日本和东南亚栽培历史很久。17世纪传入欧洲,多作观赏用。中国在明代朱《救荒本草》(1406年)中已有苦瓜的记载。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1639)提到南人甚食苦瓜。说明当时在中国南普遍栽培苦瓜,现分布全中国。

形态特征

苦瓜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多分枝被柔毛。卷须纤细,长达20厘米,具微柔毛,不分歧。

叶柄细,初时被白色柔毛,后变近无毛,长4-6厘米;叶片轮廓卵状或近,膜质,长、宽均为4-12厘米,上面绿色淡绿色,上密被明显的微柔毛,其余毛较稀疏,5-7深裂,裂卵状长,边缘具粗齿或有不规则小裂,先端多半钝急尖,基部弯缺半叶脉掌状。

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腋,花梗纤细,被微柔毛,长3-7厘米,中部或下部具1苞片苞片绿色全缘,稍有缘毛,两面被疏柔毛,长、宽均5-15毫米;萼裂卵状披针,被白色柔毛,长4-6毫米,宽2-3毫米,急尖花冠黄色,裂卵形,先端钝,急尖或微凹,长1.5-2厘米,宽0.8-1.2厘米,被柔毛;雄蕊3,离生,药室2回折雌花:单生,花梗被微柔毛,长10-12厘米,基部常具1苞片;子房纺锤,密生状突起,柱头3,膨大,2裂。

果实纺锤,多皱,长10-20厘米,成熟后橙黄色,由端3瓣裂种子多数,长,具红色种皮,两端各具3小齿,两面有刻纹,长1.5-2厘米,宽1-1.5厘米。、果期5-10月。

生长习性

苦瓜叶温度:苦瓜起源于热带,要求较高的温度,耐热而不耐,但通过长期的栽培和选择,适应性较强,10-35℃均能适应。据试验资料,苦瓜种子的适温为30-35℃。苦瓜种皮虽厚,但在40-50℃温水中浸种4-6小时,在适温下过48小时就始发,60小时便有70%以上萌。20℃以下发缓慢,13℃以下发困难。在25℃左右发快而粗壮,15-20天使可育成4-5的壮茁。苦瓜结果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在14-25℃范围,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苦瓜植株生长发育,结果早,产量高。

光照:苦瓜属于短日作物,喜光不耐荫。春播苦瓜,常遇到低温阴雨,光照不足,使幼苗徒长,发黄蔓细弱,结果期需要较强的光照,充足的光照有利于作用,多积累有机养分,提高座果率,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水分:苦瓜湿而怕雨涝,在生长期间要求有70-80%的空相对温度和土壤相对湿度。如遇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天,或暴雨成灾排水不良时,植株生长不良,极易发生沤死苗和感病烂瓜。

土壤苦瓜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适应性较广,南北各地均可栽培。一般以在肥沃疏松,保土保肥力强的土壤生长良好,产量高。

养:苦瓜肥料要求较高,如果有机肥充足,植株生长粗壮,繁茂,结果多,品质好。特生长后期,若肥水不足,则植株衰弱黄绿果少,果实细小,苦味增浓,品质下降。因此及时追肥,特在结果盛期要求有充足的氮磷肥。

分布范围

苦瓜原产东印度,广泛栽培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中国南北均普遍栽培

繁殖栽培

种植

苦瓜种子处理

种子以干仁直播或用清水浸3-5小时后晾干点播即可。但为了防止种子带菌,播种前最好进种子消毒,其法是:种子先用清水浸3-5小时后,用适乐时拌种。也可用10%磷酸三钠液浸20分钟(防病毒病)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60分钟(防真菌性病害),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催或直播。

浸种催

先将种子用50-60℃的热水烫种,可把盆中水温调至50-60℃,再把种子慢慢倒入水中,边倒边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又不烫伤,直至水温降至30℃左右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7-8小时,充分吸足水分,然后淘洗几遍,将种子表面的粘液污物洗去,沥干水分,用纱布或毛巾包好,放于恒温或其它温暖处,保持在30-35℃催。催期间,每天用30-35℃温水清洗一次,有利于除去表面沾污物,使水分和氧容易透进,加快萌速度,这样过3-4天,大部分种子萌发时便可播种。

养钵育苗

首先将装好养土的养钵排放在苗床上,再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撒上一薄层(0.5-1厘米)干的养土,然后将萌种子播入钵,每钵播一粒,播后覆盖养土2厘米,最后用塑料薄膜盖严,提高床温,使其能维持在25-30℃。出苗后略通降温,保持在20-25℃,晴天温在20℃以上,可揭薄膜,接受自然光照,夜间再盖上。定植前3天,揭薄膜炼苗,提高幼苗耐能力。育苗期间若养土干时,应在晴天中午适当浇水,以满足幼苗对水分的需要。

栽培技术

苦瓜选地整地

苦瓜对土地要求不严格,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但其根系较发达,侧根多,且群较广,耐肥不耐瘠,喜湿水。因此,应选择近水源、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为好。种植前,土地要犁翻晒白、沤熟、耙碎,使之达到深、松、肥、碎、平,为高产打基础。

适时播种

苦瓜秋植植期一般为7-8月,此期候适宜,易管理,采收时间长,产量高。苦瓜冬植植期为11-12月,由于冬季温低,种植时宜采用薄膜覆盖,实膜下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既能保肥保水,提高地温,促进幼苗正常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又能省工、省本。

理密植

苦瓜生势较旺,侧较多,生育期较长,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群体结构,才能夺高产。因此,种植密度(规格)要理,一般种植的株为:等以80×200厘米、宽窄以100×(30+170)÷2厘米为宜,亩植400-500株。

施足基肥

播种种植时,先种植规格犁沟,在沟中挖,每亩用过磷酸钙100千克堆沤过的优质土杂肥或牛栏肥1000-500千克菜高浓复肥7-8千克,硼砂1.5千克施于中翻匀,然后把种子点播于中,每种子不能直接接触肥料,随后淋足水分。

搭棚与

苦瓜当幼苗长至5-6时,应及时插竹搭棚。棚架一般搭“∏”型棚架,让蔓均匀分布于棚架上。当瓜苗长至50-60厘米时,即可蔓上棚。一般蔓沿支架()直上,侧蔓向支架左右向横蔓时间以晴天的下午进为好。苦瓜分枝性特强,侧蔓多,且有些侧蔓是不结瓜的。蔓上棚后,应将蔓基部离地面50厘米以下的侧蔓及上部不着生雌花的短、弱、过密的、衰老的、有病的及时摘除,使群体既能通透光良好,提高作用和光能利用率,又能减少养分消耗,利于结瓜。

肥水管理

苦瓜花苦瓜施肥用水应实水肥一体化管理,且施肥应掌握“苗期轻施,果期重施”的原则,这样既可保正常生长发育,也可满足其不断结果对养分的需求。在水肥一体化管理上,应据苗情及天变化灵活施用。亩施追肥:5前淋施稀粪水或高浓瓜类配肥水1-2次;结瓜前:施15-20千克过磷酸钙一次,尿素12-18千克、氯化钾8-10千克,每7-10天施一次,分2-3次施用;结瓜后:施尿素20-35 千克、氯化钾15-20千克,每 7-10 天施一次,分4-6次施用,喷施微量元素面肥3-4次。

苦瓜湿润,忌积水,在用水上可土壤湿情况进。一般晴天太阳猛烈发量大,水分消失快,需及时灌水,以保其生理需水的要求,避免受旱萎蔫,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结果。若遇暴雨,应及时做好排水工作,以免田间积水而起烂发病。

病虫防治

猝倒病

苦瓜危害症状:猝倒病在幼苗出土不久最易发生。初时幼苗幼基部呈水浸状,而后病部变淡褐色,幼苗近地面处明显缢缩,子叶尚未凋萎而倒伏。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时有利病菌的生长繁殖,所以一般夜晚凉爽、白天光照不足、苗床湿度大时发病严重。

防治措施:①苗床消毒:种植前用70%五氯硝基苯与50%福美双于植沟中进土壤消毒处理。②药防治:可用72.2%霜霉威盐酸盐750倍或用灵·代森或58%甲霜灵·代森锰锌或75%百菌清600倍或32%甲霜·恶霉灵300倍液喷于幼苗基部。

危害症状:瓜条、叶片蔓均可发病。瓜条上病斑或不规则,初时淡黄褐色,后期变红褐色至淡褐色,稍凹陷。叶片病斑或不规则,灰褐色至棕褐色,略湿腐。蔓上病斑长褐色、凹陷,有时龟裂。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并进种子消毒。②重病地与非瓜类蔬菜进轮作。③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同时适当控制灌水,雨后要排除积水。④及时摘除病、病和病瓜,并要保持田间通透光良好。⑤药防治:于发病前用25%咪鲜胺1500倍喷施预防;发病时用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或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喷施。

褐斑病

危害症状要危害叶片。初时在叶片上产生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为近或不规则黄褐色,周围常有褪绿晕圈,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连接成,最终整干枯。

防治措施:①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②及时搭棚、整和摘,改善田间通透光条件。③基肥以有机肥为,追肥要氮、磷、钾结,并喷瓜菜用面肥。④适时灌水,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注意控制田间湿度。⑤重病地要实轮作。⑥药防治与病相同。

白粉病

苦瓜危害症状叶柄均可发病。叶片发病,正面、面初期产生白色小粉点,扩展后为、近稀疏白色粉斑,随病情发展粉斑连面布满一薄层白粉。病重时,叶片逐渐变黄,最后干枯,使整株生长及结瓜受阻,生育期大大缩短。叶柄蔓发病,病部长满稀疏白粉。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耐)病品种。②理密植,及时搭棚、整蔓和摘,增强植株透光。③采用配施肥,增施(喷施)中微量元素肥。④适度灌水,不使土壤湿。⑤药防治:于发病前用32.5%嘧菌脂苯醚甲环唑或百菌清喷施预防;发病后用10%苯醚甲环唑1500倍液或用80%硫磺干悬浮600倍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1000倍交替喷施。

病毒病

危害症状:病株叶片上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植株矮小,尤以部幼嫩症状明显。新不舒展,面皱缩,产生黄绿斑驳(俗称鸽子藤),后期黄斑变坏死斑。早期发病,瓜苗生长不良,节间短缩,从下部叶片往上黄枯。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耐)病品种。②进种子消毒。③实轮作(有条件的最好实水旱轮作)。④生长期定期面喷施瓜菜用面肥,促进生长及壮苗抗病。⑤及时防治蚜虫、蓟马和白粉虱,防止传染。⑥发现病株及时拨除、烧毁,并喷施好普700倍预防。⑦药防治:发病初期及时进防治,可用2%宁南霉素300倍或马啉胍·乙酸铜1500-2000液喷施。

瓜蚜、蓟马和白粉虱

苦瓜危害症状:成虫和若虫均栖息在嫩、嫩梢或吸取液汁,受害叶片褪色、变黄、卷缩,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并传播病毒病。

防治法:用噻虫嗪或阿维吡虫啉或阿维啶虫咪1000倍喷杀。

瓜实蝇

危害症状:瓜实蝇俗称蜂仔,成虫以产卵管刺入幼瓜表皮产卵,幼虫孵化后即钻进瓜取食,受害瓜先局部变黄,而后全瓜腐烂变臭,大量落瓜;即使瓜无腐烂,刺伤处凝结着流,畸下陷,果皮硬实,瓜味苦涩,品质下降。该虫在我国已成为瓜果的重要虫害。

防治法:①食物诱杀。在瓜果、刚始长小瓜的时候,每亩用盛唐瓜实蝇害虫食物诱“针蜂一号”诱捕器12-15个,且外围密度大,堂密度小进诱杀或用红糖、香蕉皮、万灵粉,2:1:10:1的配比做毒饵诱杀。②用性诱1支+安保2包+红糖2两冲30水喷杀。③药防治:用4.5%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杀。因成虫出现期长,需3-5天喷一次,连续2-3次。

斜纹夜蛾

防治法:用20%氯虫苯甲酰胺3000倍或5%甲维盐1500倍喷杀。

结线虫

危害症状:俗称“根瘤菌”。线虫为害根系肿,影响吸收肥水,植株生长黄弱。

防治法:种植时每亩用1%阿维菌素颗粒2千克施于植沟中。植株根系被害时用阿维菌素+促

种类介绍

滑身苦瓜果实状和表面特征分为长和短两类。前者如广东滑身苦瓜、长身苦瓜和长江流域的白苦瓜,果长约20-25厘米,横切面直径约5-6厘米,浓绿色,一般果重0.2-0.3千克,早熟,品质好。后者如广东苦瓜,果长约20厘米,横切面直径约11厘米,钝,青绿色,果重0.2-0.6千克,适应性强,品质优良。另外果实色深浅分为浓绿、绿和绿白等,绿色和浓绿色品种苦味较浓,长江以南栽培较多;淡绿或绿白色品种苦味较淡,长江以北栽培较多。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苦瓜对烹饪要求不高,与的菜混搭不会把苦味扩至其他菜;苦瓜藤具有观赏价值,城区有院居民往往自发搭架种植,亦观亦食,笑称“苦中作乐”。

食用价值

苦瓜果味甘苦,成熟果肉和种皮要作蔬菜食用;苦瓜在夏季上市时将其加工成保健饮料,可供全年饮用。有苦瓜蜜汁饮料、消饮料、速溶保健饮料、苦瓜南瓜大蒜、金桔等复而成的保健饮料、苦瓜苦瓜奶等。只要消除苦味,将会有更多人习惯饮用。苦瓜菜一种用低浓度盐与新鲜苦瓜腌制而成的腌制品。苦瓜蜜饯、苦瓜果脯糖、糖而成。

养成分

食物苦瓜
含量参考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9 千卡
蛋白质0.9 g
脂肪0.2 g
水分94 g
碳水化0.8 g
0.2 g
膳食纤维2.3 g
叶酸36 μg
胡萝卜220 μg
310 mg
15 mg
18 mg
110 mg
25 mg
0.2 mg
0.7 mg
0.11 mg
0.4 mg
维生素A37 μg
维生素B1(硫胺素)0.02 mg
烟酸烟酰胺0.1 mg
维生素C(抗坏酸)14 mg

药用价值

苦瓜苦瓜、藤、果实:苦,清热解毒,明。用于中暑发热牙痛泄泻痢疾便血

【佤药】介耸:果实治烦渴,眼赤疼痛,丹毒,恶疮。胃气痛,眼疼;火毒,恶疮结毒,杨梅疮,大疔疮《滇省志》。

【基诺药】阿能歌、藤治炎,热病烦渴,痢疾;外治蛇虫咬伤《基诺药》。

【畲药】苦瓜苦瓜捣烂,绞汁治热痢。

【侗药】鬼拱(sanglGueelGaemc):霍乱呕吐腹泻痢,急性肠炎

【傣药】麻坏(西傣):果实治久病频渴,咽喉脓肿疔疮肿《滇药录》、《版纳傣药》、《傣药录》。

苦瓜清热解毒

苦瓜能泄去烦热,排除体内毒素。苦瓜最好的吃法还是凉拌。凉拌能够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如果用清法,会使这些维生素在清的过程中大量丢失,而且清后油的含量比较高,人们食用后会摄入较多的油脂,不能起到清凉败的作用。

嫩肤

常吃苦瓜能增强皮层活力,使皮肤变得细嫩健美。用鲜苦瓜捣汁或汤,对肝火脘痛、湿热痢疾,皆为食疗佳品;取鲜苦瓜捣烂外,可治疗肿、疖疮;夏天小儿易患痱子,将苦瓜试擦身上的痱子,可早日痊愈;苦瓜水或作美食,可热解

蚌肉苦瓜汤是降上品苦瓜粗提取物含类似胰岛素物质,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中医认为,苦瓜性味甘苦凉,能清热、除烦、止渴;蚌肉甘咸而,能清热滋阴、止渴利尿。两者用,清热滋阴,适用糖尿病偏于胃阴虚有热者。

苦瓜味苦,生则性,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解热除烦;熟食养,润,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益壮阳。但吃苦瓜也应注意不要损伤。尽管夏天天炎热,但人们也不可吃太多苦味食物,并且最好搭配辛味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葱、蒜),这样可避免苦味入,有助于补益

植物文化

苦瓜在民间传说中,苦瓜有一种“不传己苦与他物”的品质,就是与任何菜如、肉等同,绝不会把苦味传给对,所以有人说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誉之为“君子菜”。《本草纲》载“苦以味”,因此得苦瓜

苦瓜以味得,苦不好听,广东人又唤做凉瓜(广东人不叫凉瓜只叫苦瓜,后来有外地或叫外省人来广东后才叫凉瓜)。苦瓜状突起,又称癞瓜;瓜面起皱纹,似荔枝,遂又称锦荔枝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