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淋球菌性腹膜炎

淋病(gonorrhea)是指由淋病奈瑟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简称淋球菌)起的各种化脓性感染,是一种典的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淋球菌的原发性感染部位要为男性尿道或女性宫颈管膜,起泌尿生殖道的化脓性炎症。感染可从男性尿道附睾睾丸前列腺,或从女性宫颈播输卵管卵巢腹膜、巴氏腺、尿道直肠部、直肠和眼结膜亦可作为原发性感染部位受累。继发感染(65%):......
目录

病因

继发感染(65%):

淋球菌性腹膜炎多继发于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淋球菌感染,如急性盆腔腹膜炎,大多数继发急性淋球菌性输卵管炎,输卵管渗出物伞端流入腔,起局限性盆腔的炎症;急件原发性淋菌件腹膜炎,是由阴道淋菌播起;急性弥腹膜炎,则由于输卵管淋球菌积脓,卵巢淋球菌脓肿或盆腔淋球菌脓肿破裂而起。

原发感染(35%):

淋球菌性腹膜炎的病原体为淋病双球菌,系1879年奈瑟氏所发现,故又奈瑟淋病双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呈卵,成对排列,其大小0.6~0.8µm,一存于多核白细胞的胞浆,革兰染色阴性;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可在3%~10%CO2条件下用巧克力液琼脂培养基或含有万古霉素,黏菌素及制霉菌素的Thayer-Martln培养基生长

病机

人类是淋球菌的惟一天然宿要侵袭黏膜组织,并起局部炎症性反应:广泛充水肿,浆液性渗出,继而化脓,结缔组织增生。

淋球菌感染机体涉及不同的阶段,包括黏附,侵入,细胞生存及诱导宿反应等,体外组织器官培养研究表明,淋球菌通过多种黏附素黏附于非纤毛上皮细胞,通过一种涉及动生蛋白微丝微管在化作用(internalization)进入上皮细胞,穿胞(transcytosis)和胞吐(exocytosis)通过基底层进入上皮下层,淋球菌通常定居上皮下层,诱发炎症反应,偶尔细菌进入起播性感染,在感染及传播过程中淋球菌需适应宿环境,逃避宿的防御机能,淋球菌适应及免疫逃避的机制包括表面成分的抗原变异,利用宿成分,以及抵抗不利环境及吞噬细胞的攻击。

淋球菌的要毒力因子包括:

1.菌毛 具有相和抗原变异的能力,菌毛参与淋球菌的黏附及侵入,并为宿免疫防御的靶标。

2.孔蛋白(PorB) 在淋球菌侵入,细胞存活,清抗性及抗生素敏感性中具重要作用。

3.不透明蛋白(Opa) 介导对几种不同真核细胞的黏附与侵入。

4.Rmp蛋白 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其抗体可阻断正常及免疫清对淋球菌的杀伤作用,在播性淋球菌感染中具重要意义,Rmp还参与淋球菌侵入上皮细胞。

5.脂寡糖(Los) 除参与各种生理性膜功能外,影响细菌的黏附与侵入,诱导炎症反应以及抵抗宿土的防御。

6.IgAl蛋白酶 淋球菌分泌的一种细菌外肽链切酶,以人清型及分泌型IgAl为底物,最近研究表明,IgA2蛋白酶对淋球菌在细胞存活上十分重要。

症状

1.下腹痛单侧或两侧下部疼痛,少数为转移性下部疼痛,但较其他腹膜炎轻,常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痛,既往在半年常有类似症状,有不洁性接触病史。

2.腹膜刺激征触诊部压痛,以下部或右下,有反跳痛,紧张明显。

3.后穹隆饱满 急性盆腔腹膜炎时妇科检查可有剧烈触痛,后穹隆饱满,子宫颈活动性差,附件触及炎性肿块,以右侧明显。

检查

1.外周象 白细胞计数>15×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

2.细菌检查

(1)分泌物镜检:

尿道(男性)或阴道分泌物镜检:可有大量红色核白细胞,在有些细胞中吞噬有淋球菌,淋球菌为革兰阴性,呈卵,常成双排列,两菌接触面扁平或稍凹,菌体长约0.7µm,宽约0.5µm,但两菌大小可有差异,多数多核白细胞中并不含淋球菌,但不少白细胞中常含有1对至数对,甚至数十对淋球菌,淋球菌常位于细胞质

病期较长或过治疗的淋病患者,其分泌物涂中淋球菌数较少,有时呈单个,四联和八叠状,且常位于细胞外。

尿道分泌物标本制作法:用浸有灭菌等渗盐水的拭子揩洗尿道,然后用手指由后向前挤出脓液,用棉拭子蘸取脓液后轻轻涂布于载玻上,待自然干后加热固定,染色(常用革兰染色,也可用亚甲蓝染色),镜检。

腔分泌物检查:腔穿刺抽液,脓液呈黄白色,稀薄,量少,无臭味,涂可找到淋病双球菌或PCR球菌,DNA检查阳性。

③注意事项:

A.淋病的诊断标准是可见“细胞革兰阴性双球菌”,故涂宜动作轻柔,且棉拭子不得在玻上滚动,以防止细胞破裂或变,细菌从细胞逸出,造成诊断上的混淆。

B.涂薄厚适当,涂过厚易造成色时间不足,使革兰阴性菌也呈现紫色,大量染时,最好用已知的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和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作对比观察。

C.固定涂时,只需迅速通过焰2~3次即可,避免加热过度致细胞变,一般涂至手之上以不感到太烫为宜。

(2)淋球菌培养:淋球菌培养是WHO推荐的淋病筛查的惟一法,也是诊断的“金标准”。

常用液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培养,为抑制杂菌,可加入适量抗菌物质,如多黏菌素B(25µg/ml)和万古霉素(3.3µg/ml)等。

淋球菌在平皿上24~48h的培养后,可,凸起,湿润,光滑,半透明或灰白色菌落,边缘呈花瓣状,直径为0.5~1.0mm,用接种环触之有黏性,如继续培养,菌落面积增大,表面变得粗糙,边缘出现皱缩,若从菌落上取材作涂,可见到菌的大小及染色的深度有差异,排列也不一致,约有25%的菌为典型的双球菌,其他75%为单球菌,四联或八叠

使用液体培养基时,淋球菌生长于液体表面,稍有轻度混浊和颗粒沉淀。

培养标本采集和送检中应注意:

①深部取材:从男性尿道取材时,应将细小棉拭子伸入到尿道2~4cm处,取出带有黏膜细胞的分泌物,从女性宫颈取材时,应先用温水湿润扩阴器(不要用液体石蜡等润滑油),然后将棉拭子插入宫颈管1.0~1.5cm,转动并停留10~30s,有时为了提高阳性率,可同时取2份标本培养,但工作量也相应增加。

②及时送检,接种:淋球菌对环境变化敏感,耐,耐干的能力弱,因此,标本离体后要立即送检,若实验室较远,可将标本接种于Stuart或Amies运送培养基或浸入1%葡萄糖肉液浸中,途中保温。

(3)氧化酶试验:是淋球菌重要的初步诊断试验之一,淋球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氧化酶,在24~48h培养的菌落上滴加氧化酶试(0.5%~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或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水溶液),其菌落变成紫红乃至黑色者为阳性反应,但氧化酶试验阳性者并不完全是淋球菌。

为保氧化酶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操作中应注意3个问题:

①氧化酶试要新鲜:正常的氧化酶试(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或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为淡红色,若试变成灰色黑色,说明已失效,配制的试溶液需放在棕色玻璃瓶中避光保存,有效使用时间约1周。

②避免使用质接种环:氧化酶试离子接触会产生红色的化变化,造成“阳性”假象,故淋球菌接种应避免使用旧丝或电炉丝等制成的接种环,试验前亦应检查接种环与试接触是否有红色出现。

③需要保留菌种时,应在菌落尚未完全变黑时挑出少许转种,菌落一旦变黑,多数细菌即告死亡。

(4)过氧化氢酶试验:淋球菌可产生过氧化氢酶,该酶能使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出现,用作淋球菌的初步鉴定。

法:用接种环挑取一菌落置于干净载玻上,取30%(V/V)过氧化氢溶液1滴加于可疑菌落表面,在1s有大量产生,为阳性反应,如反应迟缓或产生气弱为阴性反应。

②注意:某些非致病的奈瑟菌亦可为阳性反应,阴性反应可除外淋球菌。

(5)直接免疫荧光试验:将荧光素标记的淋球菌抗清(单克隆抗体)滴于可疑菌上,遇到淋球菌(抗原)时,抗体与抗原结,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发苹果绿色荧光的菌体,本法检测快速,死菌亦可有阳性反应。

(6)酶反应:淋球菌具有特殊的酶类,能使某些酶的产色底物显色,据此与其他奈瑟菌区来,临床用于淋球菌鉴定。

选择做部B超及检查。

诊断

1.病史 身体其他部位有明确的淋球菌感染史,或有不洁性交史,或配偶有淋球菌感染史,或患儿父母有淋球菌感染史,或与家中淋病患者共用物品史等。

2.临床表现 有泌尿或生殖器官的感染症状,如尿道红肿,脓性分泌物(或脓性白带);有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刺激征,有腹痛部压痛,反跳痛,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全身不适等。

3.实验室检查 分泌物镜检可见多核白细胞有革兰染色阴性的双球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分离出革兰阴性,氧化酶阳性的双球菌。

并发症

淋球菌可随流到达全身,起播性淋球菌感染,如淋球菌性关节炎。

淋球菌性皮炎,淋球菌性鞘炎,淋球菌性膜炎,淋球菌性膜炎和淋菌性周围炎等。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全身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万~1000万U/d静滴,加诺氟沙星(氟哌酸)0.6g/d,用3~5天。或青霉素甲硝唑静滴;头孢松(头孢三嗪、菌必治)2g,加入40ml葡萄糖液静注,共7天;红霉素庆大霉素等。  

(2)局部抗生素治疗:腹膜炎严重者,可用0.5%甲硝唑溶液100ml及头孢松1.0g,1次/d注射,交替应用。

(3)配偶或性伴侣应同时治疗。  

2.手术治疗  

(1)适应:弥漫性腹膜炎伴全身中毒症状者;非手术治疗无效者;炎性肿块者;病情危重,难以排除其他外科症者。  

(2)手术法:剖探查术或腔镜探查术。术中吸净脓液,彻底冲洗,并置双套管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苦瓜花

下一篇 苦瓜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