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多毛状小阴唇

多毛状小阴(hairy nymphae)又称女阴假性湿(pseudocondyloma of vulae),女阴乳头状多毛症(hirsuties papillaris vulvae),女阴多毛状乳头(hirsutoid papilloma of vulvae)。病因尚不明确。又认为与阴茎珍珠疹是类似疾病,属于异常化生,亦有认为是念珠菌感染,亦可能与长期慢性非特异性刺激有,均未能确定。发病机......
目录

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明确。又认为与阴茎珍珠疹是类似疾病,属于异常化生,亦有认为是念珠菌感染,亦可能与长期慢性非特异性刺激有,均未能确定。

发病机制

病机制还不清楚。有人认为属于异常化生。或长期慢性非特异性刺激有

症状及诊断

1.对称分布于双侧小阴侧,少数亦可累及阴道处女膜尿道阴道

2.损害为针头至粟米大小正常黏膜色或淡红色丘疹,性质柔软,密集如子状,但不融。亦可有柔软丝状、乳头状及息肉状者,表面光滑,无角化亦无蒂,缺乏自觉症状或有轻重不等痒感。5%酸溶液涂布不发白。

3.本病有自限性,可长期无变化。

4.好发于20~40岁性活跃期的已、未婚女性,可无性乱史。已婚妇女患者常有白带过多史。

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

检查

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肥厚,棘细胞层有不同程度乳头样增生,表皮突增宽,向真皮中延伸。棘层浅层细胞有明显的空成。胞核无深染、核固缩、变性。无凹空细胞及病毒颗粒。基底层细胞除可见水肿外,排列正常。真皮结缔组织增生,管扩张,又以淋巴细胞为的炎细胞浸润。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表皮表面有薄层角化不全细胞,胞膜增厚。胞质中细胞器消失,基质的电子密度高低不一,核固缩。棘细胞层浅层常含有多少不等的糖原细胞,未见凹空细胞及病毒颗粒,基底细胞有时呈指状或分支的胞质突起向真皮中延伸,周围有完整的基膜包绕。真皮有以淋巴细胞为炎性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

要与尖锐湿尖锐湿患者常有性乱史,损害呈乳白色,常增大如菜状,多有蒂,表面有恶臭,触之易出,5%酸液涂布呈白色组织病理有明显角化过度及广泛角化不全,棘层上部可见凹空细胞,电镜下观察可见病毒颗粒。

并发症

多毛状小阴是一种良性乳头状,其病因仍不清楚。临床上常造成皮肤粘膜瘙痒,患者有抓挠习惯,可因皮肤粘膜的损伤以及手卫生不洁造成阴道感染,导致细菌性、真菌性阴道炎而加重瘙痒,并可伴有白带的性状异常。严重的皮肤感染损伤可外阴溃疡久不愈,故若患者有明显瘙痒着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可以使用复方苦参清洗外阴,避免由抓挠造成不必要的并发感染。

治疗

多毛状小阴一般无自觉症状。多见于青年妇女,未婚和已婚均可发生,发病年龄要在18-40岁之间,发病率为16%-18%左右。常出现蛋清样白带,外阴偶有痒感。其病因尚且不清,有人提出与霉菌的感染有;也有人认为与外阴的长期慢性非特异性刺激或摩擦导致的腺体增生有

中医治疗  

湿止痒。因湿湿疹的重要病因,故白藓皮、苦参地肤子三药,为湿疹止痒的常用要药。白藓皮、苦参,既可祛化湿,又有清热解毒之功,为治湿疹、止痒、抗感染的良药。地肤子苦降泄,既能通淋利小便,又能解毒利湿。另外,除湿之时,要注意健脾健则湿易化,常用的健脾湿药有薏苡仁、茯苓皮、白术扁豆等。祛止痒。中医论“痒”,多离不,故止痒也常从“”论治。但对阴伤慢性湿疹,当慎用辛温疏风解表中药,以免辛温之品助而加重病情,若欲祛止痒,可用辛凉解表薄荷蝉蜕等。即使外观皮损像神经皮炎慢性湿疹,也不可滥用辛温表之药,否则常会湿疹急性发作。中医认为,“祛自灭”,故祛止痒,应酌伍养、活药。

预后

本病有自限性,可长期无变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苦艾

下一篇 二期梅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