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播散型淋病

淋病即播性淋球菌感染,在淋病患者中非常少见,占淋病患者的0.2%~1.9%。多见于妇女,常在月经期发病,与妊娠也有一定系。淋病即播性淋球菌感染,在淋病患者中非常少见,占淋病患者的0.2%~1.9%。多见于妇女,常在月经期发病,与妊娠也有一定系。感染性发热 疲乏力 全身症状:低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9℃以下,可伴乏力、食欲下降等其他症状。 (1)淋菌性皮炎:初起为直径2~5mm......
目录

概述

淋病即播性淋球菌感染,在淋病患者中非常少见,占淋病患者的0.2%~1.9%。多见于妇女,常在月经期发病,与妊娠也有一定系。

典型症状

感染性发热 疲乏力 全身症状:低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9℃以下,可伴乏力、食欲下降等其他症状。 (1)淋菌性皮炎:初起为直径2~5mm红斑、丘疹或水疱,很快变成脓疱,周围有红晕,中央出、坏死或结痂。偶见性红斑、荨麻疹或红斑样皮损。分布于躯干、四肢、掌部,不发生于头面部。4~5天消退,不遗留瘢痕。 (2)淋菌性角化症:可能是由于淋球菌或其毒素所致,皮损中找不到淋球菌,常与淋菌性关节炎并发,皮损好发部位为手足、跟部和部。通常为扁平角化性稍隆起的斑或斑块,呈黄色,或铜红色或灰白色。掌的皮损呈角质增生,大角化。 (3)淋菌性关节炎、滑膜炎和鞘炎:多累及膝、、肘、腕和肩关节。2/3表现为游走性不对称性关节炎,约1/4表现为单关节痛。关节炎时关节红、肿、积液或积脓,可质破坏和关节强直。常伴滑膜炎和鞘炎。 (4)淋菌性膜炎、膜炎和血症膜炎要累及动脉瓣或二尖瓣。偶可累及膜、膜、骼、和乳腺。

治疗

①如为敏感菌株所致,用青霉素G2000万U,静滴注,每天1次,控制后改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或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0.5g,服,每天4次,共10天。 ②若系耐药菌株感染,用头孢松(头孢三嗪)1.0g,静滴注,每天2次;或头孢西丁2.0g,静滴注,每天4次;或头孢噻肟1.0g,静注射,每天3次。均连用5~7天后,量酌减,改为注射,每天1次,至少7天。或大观霉素2.0g,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同时用氧氟沙星(氟嗪酸)0.2g,服,每天2次,连用5~7天。 如系膜炎,头孢松(头孢三嗪)或头孢噻肟每次静滴注量应加至2.0g,共3~4周。若为膜炎,应选易通过屏障的氧氟沙星(氟嗪酸)或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量应适当加大,连用2~3周;或拉氧头孢(氧杂头霉唑)1~2g/d,注射或静滴注,共2~3周。

病因

由于淋球菌通过到全身,出现较严重的全身感染。发病率为淋病患者的1%左右。起播性淋菌感染的菌株多为AHU-养型,该菌株对正常人清具有稳定的抵抗力,另外正常人清中有对淋球菌脂多糖的IgM抗体,在补体的协助下,对大多数淋菌是有杀菌作用,缺乏C5、C6、C7和C8等补体成份的病人很容易患淋菌性血症或淋菌性膜炎。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真菌性角膜炎

下一篇 苦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