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苦荞麦

苦荞麦 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n.),胡食子、苦荞、荞麦荞麦七等,是蓼科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来源于彝族古文典籍《物始纪略·荞的由来》中记载:“五谷未出现,荞子先出现。荞子当粮食,五谷从此生。”荞麦株高可达70厘米;直立,分枝,一侧具乳头状突起;宽三角,先端尖,基部心形或戟,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下部具长柄,上部具短柄,托叶......
目录

物种起源

荞麦来源于彝族古文典籍《物始纪略·荞的由来》中记载:“五谷未出现,荞子先出现。荞子当粮食,五谷从此生。”

形态特征

苦荞麦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直立,高30-70厘米,分枝绿色或微逞紫色,有细纵棱,一侧具乳头状突起,宽三角,长2-7厘米,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下部具长叶柄,上部较小具短柄;托叶鞘偏斜,膜质,黄褐色,长约5毫米。

花序总状,生或腋生,排列稀疏;苞片卵形,长2-3毫米,每苞具2-4花梗中部具关节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花被,长约2毫米;雄蕊8, 比花被短;花柱3,短,柱头头状。

瘦果卵形,长5-6毫米,具3棱及3条纵沟,上部棱角锐利,下部钝有时具波状齿黑褐色,无光泽,比宿存花被长。期6-9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苦荞麦生长于海拔500-3900米的田边、路旁、山坡、河谷等地;喜凉爽湿润,不耐高温旱,畏霜冻。积温10~15℃即可满足其对热量的要求。种子在土温16℃以上时约4~5天即可发结果最适宜温度为26~30℃,当温在-1℃时即死亡,-2℃时甚至全株死亡。

分布范围

分布: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山区有栽培

国外分布:分布于亚洲、欧洲及美洲。

中国分布地

北京

门头沟、房山、密云、延庆

天津

蓟县

河北

平山、丘、阜平、涞源、张北、蔚县、涿鹿、赤城、崇礼、兴隆、平泉

山西

浑源、晋城、陵川、和顺、忻州、五台、宁武、五寨、偏、吕梁、兴县

蒙古

克石、尔古纳、河、察右中旗、丰镇、兴安、阿尔山、林郭勒

吉林

长白、长岭

黑龙江

伊春、呼玛、漠河

江苏

镇江

浙江

临安

安徽

福建

松溪

江西

九江、九江、修水

河南

信阳、商城

湖北

武汉、兴山、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农架

湖南

衡山、邵东、新宁、桑植、江永

广东

始兴、信宜、云浮

广西

龙胜

重庆

江津、城、奉、巫山、巫溪

四川

都江堰、米易、盐边、峨眉山、洪雅、石棉、天全、宝兴、南江、理县、松潘、金川、马尔康、若尔盖、甘孜、康定、甘孜、德格、巴塘、稻城、得荣、木里、昭觉、冕宁、越西、雷波

贵州

修文、清镇、绥阳、仁怀、江、石阡、思南、德江、兴义、晴隆、望谟、毕、织金、赫章、施秉、黎平、都匀、罗甸

云南

嵩明、禄劝、丽江、永胜、思茅、西盟、禄丰、屏边、绿春、河、麻坡、马、西双版纳、勐海、勐腊、大理、宾川、鹤庆、香格里拉、德钦

西藏

拉萨、竹工卡、昌都、昌都、贡觉、类乌齐、丁青、察雅、洛隆、乃东、扎囊、加查、浪卡子、江孜、亚东、吉隆、普兰、林芝、工布江达、米林、、波密、朗县

陕西

周至、眉县、凤县、太白、华阴、安塞、南郑、佛坪、靖边、石泉、岚皋

甘肃

兰州、永登、榆中、会宁、天水、平凉、华亭、文县、康县、作、卓尼、夏河

青海

西宁、大通、湟中、湟源、乐都、互助、黄南、同仁、泽库、同德、贵德、兴海、玛沁、班玛、树、树、称多、治多、囊谦

宁夏

固原、泾源

新疆

伊吾、阿勒泰

繁殖栽培

栽培

苦荞麦各地的地、土质、种植制度差异很大,故播种法也各不相同。要有条播、点播和撒播,科种植荞麦应倡导条播。撒播因撒籽不匀,出苗不整齐,通透光不良,而产量不高;点播太费工;条播播种质量高,有利于全面协调发育。从而得以荞麦产量的提高。

条播

要是畜力牵的犁播。据地力和品种的分枝习性分窄条播和宽条播。条播以167~200cm厢,播幅13~17cm,条播的优点是深浅一致,落子均匀,出苗整齐,在春旱严重、墒情较差时深墒播种、适时播种、保全苗。条播还便于中耕除草和追肥,条播以南北垄为好。

点播

采取打塘人工点播,这种式除人工点播不易控制种子量外,每亩的数也不易掌握,养面积利用不均匀,还比较费工,以167~200cm厢,27~30cm,窝17~20cm,每窝下种8~10粒种子,待出苗后留苗5~7株。

厢匀播

厢宽150~200cm,厢沟深20cm,宽33cm,每亩播饱满种子3~4kg。

撒播

苦荞麦在一些地区小麦收获后,先耕地随后撒种子,由于撒播无株之分,密度难以控制,田间群体结构理,密处成一堆,稀处不见苗。田间管理困难,一般产量较低。

栽培技术

选种

苦荞麦选用良种是投资少、收效快、提高产量的首选措施,苦荞品种各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要因地制宜。在二半山区选用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的品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在高二半山区选用耐耐瘠的品种,能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在低二半山区,选用早中熟高产品种。

选茬整地

(1)选茬。轮作制度是农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轮作,也称换茬,是指同一地块于一定年限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以调土壤肥力,防除病虫草害,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倒茬如上粪”说明了轮作的意义,连作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更不利于土地的理利用。荞麦对茬选择不严格,无论在什么茬上都可以生长,但忌连作。为了获得荞麦高产,在轮作作物中最好选择好茬,比较好的茬是豆类、马铃薯,这些都是养地作物;其次是玉米小麦、菜地茬,这些都是用地作物。

(2)整地。荞麦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只要候适宜,任何土壤,包括不适其它禾谷类作物生长的瘠薄地、新垦地均可种植,但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养分充足、保水力强、通气性好的土壤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荞麦

荞麦根系发育要求土壤有良好的结构,一定的空隙度和空的贮存及微生物的繁殖。重粘土或粘土,结构紧密,通气性差,排水不良,遇雨或灌溉时土壤微粒急剧膨胀,水分不能下渗;体水分发,土壤又迅速干涸,易成坚硬的表层,也不利于荞麦生长发育;沙质土壤结构,保水能力差,养分含量低,也不利于荞麦生长发育壤土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排水良好,含磷、钾较高,增产潜力较大。荞麦对酸性土壤有较强的忍耐力,碱性较强的土壤荞麦生长受到抑制,改良后可种植。

(3)深耕。深耕是荞麦丰产栽培的一条重要验和措施。加厚熟土层,提高土壤肥力,既有利于改善土壤中的水、肥、、热状况,提高蓄水保墒和防止土壤水分发,又有利于荞麦、出苗和生长发育,同时可减轻病虫草对荞麦的危害。深耕改土效果明显,但深度要适宜,各地研究结果表明,荞麦地深耕一般以20~25cm为宜。深耕又分春深耕、伏深耕和秋冬深耕,以伏深耕效果最好。伏深耕晒垡时间长,接纳雨水多,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积累和地力的恢复。荞麦伏耕地较少。一般以春、早秋(收获马铃薯时)深耕为,在进春、早秋深耕时,力争早耕。深耕时间越早,接纳雨水就越多,土壤含水量就相应越高,而且熟化时间长,土壤养分的含量相应也高。

施肥

苦荞麦荞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要获得高产,必须供给充足的肥料据研究,每生产100kg荞籽粒,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4.01~4.06kg,磷1.66~2.22kg,钾5.21~8.18kg。吸收比例为1∶0.41~0.45:1.3~2.02,氮、磷、钾的比例和数量与土壤质地、栽培条件、候特点有,但对于干旱瘠薄地和高山地,增施肥料,特增施氮磷肥是荞麦丰产的基础。

施肥应以“基肥为,种肥为,追肥为补”,“有机为,无机肥为”,施用量应据地力基础、产量指标、肥料质量、种植候特点科掌握。

理密植

构成荞麦产量的因素要是每亩株数、每株粒数和千粒重,三者都和密度有理密植就是充分有效地利用光、水、、热和养分,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在群体最大限度发展的前提下,保个体健壮地生长发育,使单位面积上的株粒数和粒重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而获得高产。由此可见,密度对株粒数和粒重影响较大,通过理密植等栽培措施,协调各产量因素之间的系,对提高产量有显著效果。

田间管理

苦荞麦(1)苗期管理

荞麦播种后采取积极的保苗措施。播种时遇干旱要及时镇压、踏实土壤,减少空隙,使土壤耕作层上虚下实,以利于地下水上升和种子的发出苗。播后遇雨或土壤含水量高时,会造成地表结荞麦子叶大、土能力差,地面结将影响出苗,可用钉耙破除结,疏松地表。破除地表结要注意,在雨后地表稍干时浅耙,以不损伤幼苗为度。前后应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水分过多对荞麦生长不利。特是苗期。

(2)中耕除草

中耕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蓄水保墒、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长的作用,也有消除杂草危害的效果。据资料,中耕一次能提高土壤含水量0.12~0.38%,中耕两次能提高土壤含水量1.23%,能明显的促进荞麦发育。中耕除草1~2次比不中耕的荞麦单株分枝数增加,粒数增加16.81~26.08粒,粒重增加0.49~0.8%,增产38.4%。

(3)灌溉浇水

荞麦是典型的旱作,但其生育过程中抗旱能力较弱,以灌浆期需水为最多。我国春荞麦多种植在旱坡地,缺乏灌溉条件,荞麦生长依赖于自然降水。春荞麦区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荞麦灌浆期如遇干旱,应灌水满足荞麦的需水要求,以保荞麦的高产。

(4)期管理

甜荞是异授粉作物,又为两性结实率低。只有10~15%,是低产的要因素,提高甜荞结实率的法是创造授粉条件。甜荞是虫媒作物,昆虫能提高甜荞授粉结实率。据蒙古农科院对蜜蜂、昆虫传粉荞麦产量系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昆虫传粉能使单株粒数增加37.84~81.98%,产量增加83.3~205.6%。故在荞麦田养蜂、放蜂,既是提高荞麦结实粒、株粒数、粒重及产量的重要增产措施,又利于养蜂事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应大力提倡。蜜蜂助授粉在荞麦期进荞麦前2~3天,每亩荞麦田安放蜜蜂1~3箱。

在没有放蜂条件的地采用人工助授粉法,也可提高荞麦产量,助授粉以牵或长棒赶为好。助授粉要避免损坏器,在水大、雨天或清晨雄蕊放前或傍晚时,都不宜进人工助授粉。苦荞为自授粉作物,数可达1500~3000朵,结实率一般40~60%,在肥水期应采取限制其无限生长的措施,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单株粒重,获得优质高产。

病虫防治

荞麦生产过程中,一些病虫影响荞麦的正常生长。现阶段荞麦病害要有黑斑病、立枯病、霜霉病、斑枯病、病毒病、白霉病、轮纹病、斑病等。虫害要有蛴螬、蚜虫、黏虫、草地螟、荞麦钩翅蛾、地老虎、沟金针虫、西伯利亚龟象甲等。

虫害防治

西伯利亚龟象:当虫密度达到百株20头时,用10%虫螨腈悬浮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或用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

双斑萤甲:当双斑萤甲虫密度达到300头时,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喷雾。

蚜虫、盲蝽:当蚜虫虫密度达到百株500头、盲蝽达到百株20-30头时,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或3%啶虫脒1500-2000倍液均匀喷雾。

黏虫、草地螟虫和钩刺蛾等幼虫:防治3龄以前的幼虫,可采用2.5%的溴氟菊脂4000倍液喷雾防治。

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用5%阿维·辛硫磷或15%乐斯本颗粒随播种施于田间,用量1.5-2千克/亩。

病害防治

斑病:可用戊唑醇、5%腈菌唑、苯醚甲环唑、40%的复方多菌灵或7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等杀菌500-800倍液喷施植株,可以明显减少生长病原菌的危害。

真菌和细菌性病害:可采用70%福美双200克拌种100千克,或用25%多菌灵200-400克拌种100千克。

主要价值

苦荞麦性味】:苦,平。

【功能治】:有理气止痛、健脾湿的功效,荞麦有治疗痛、消化不良腿疼痛、跌打损伤的作用。

【化成分】:生物类黄酮、多种维生素、18种氨基酸、粗蛋白、绿素及其硒、锌、镁、铬、钙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作用】
1、能抗氧化,清除体自由基,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肿、癌症。

2、具有减肥美容、排毒养的功效。

3、能预防和治疗管疾病,对动脉硬化、冠病、梗塞、梗塞、、中有效。

4、能安、活、清热肿痛。

5、能降压、降脂、降糖。

6、能治疗贫血

7、能助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粮的最佳选择。

8、能治疗结石

9、能促进眼部液微环,增进视力,对糖尿病患者网膜病变有效。

10、能治疗牙龈口腔溃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