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苦菜

苦菜 苦菜天香菜、荼苦荚、甘马菜等,是菊科植物苦丁菜的嫩,药食兼具,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似蛇山东也叫蛇虫苗。其主根细长,直立,上部分枝,高20-100厘米;下部的有长柄,柄基部鞘状,叶片广心脏,长1.5-4厘米,宽1.2-3厘米,先端尖,基部阔心形或全截形,边缘有锯齿上具有柔毛;1-3,与基生相似,全缘,无柄,基部稍抱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疏的伞房状,......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 (-200) 厘米;横卧或斜生,处生多数细直立,黄绿色至黄棕色,有时带淡紫色,下部常被落性倒生白色粗毛或几无毛,上部常近无毛或被倒生稍弯糙毛,或疏被2列纵向短糙毛。基生丛生,时枯落,卵形或椭披针,长 (1.8-) 3-10.5厘米,宽1.2-3厘米,不分裂或羽状分裂或全裂,端钝或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暗绿色淡绿色,两面被糙伏毛或几无毛,具缘毛;叶柄长3-12厘米;对生,宽卵形披针,长5-15厘米,常羽状深裂或全裂具2-3 (-5) 对侧裂生裂卵形或椭披针,先端渐尖,具粗锯齿,两面密被或疏被白色糙毛,或几无毛,上部渐变窄小,无柄。花序聚伞花序组成的大型伞房花序生,具5-6 (7) 级分枝花序梗上一侧被白色粗糙毛;总苞线形,甚小;苞片小;小,萼齿不明显;花冠黄色,冠筒长1.5毫米,上部宽1.5毫米,基部一侧囊肿不明显,白色长柔毛,花冠卵形,长1.5毫米,宽1-1.3毫米;雄蕊4,稍超出或几不超出花冠丝不等长,近蜜囊的2枚长3.5毫米,下部被柔毛,另一2枚长2.7毫米,无毛,花药,长约1毫米;子房椭状长,长约1.5毫米,花柱长2.5毫米,柱头盾状或头状,径0.5-0.6毫米。瘦果,长3-4毫米,具3棱,2不育子室中央稍隆起成上粗下细的棒槌状,能育子室略扁平,向两侧延展成窄边状,含1、扁平种子期7-9月。

分布很广,除宁夏青海新疆西藏海南岛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常生于海拔 (50-) 400-2100 (-2600) 米的山坡林下、林缘和灌丛中以及路边、田埂边的草丛中。分布于苏联、蒙古、朝鲜和日本

全草(药材草)和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活祛瘀,治慢性阑尾炎,疗效极显。山东江西等省民间采摘幼苗嫩食用。

苦菜浙江四季菜,东北称野芹。属败植物。有黄、白两种。作败。李时珍说:"南人采嫩者,曝作菜食"。黄者味较苦,均入药,功效相似。

性味、苦、平,无毒

成分黄含挥发油,三菇皂甙、糖类。白含皂甙,败甙,毛罗尼甙及番木鳖甙。

药理据试验,黄有促进细胞再生、改善功能作用。抑菌试验:对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据浙江民间验称:黄功效不及白)。

[阑尾炎,妇女盆腔炎,多发性脓肿]败全草6一24克,金银蒲公英地丁各12克,水去渣,一日2次分服。

[肾盂肾炎]败车前草各30克,水去渣,代多量饮服。

[急性传染性黄疸炎]败30克,佛手9克,水服,据称一个疗程(7天)后,食欲增进,黄疸消退,肿大消失。(浙江吴与赤脚医生介绍)。

草[东北]、苦苗、活草、苦丁菜、苦麻菜、小苦苣、黄

【来源】菊科野苦荬属植物山苦荬Ixerischinensis(Thunb.)Nakai,以全草入药。春夏秋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苦,

【功能治】清热解毒,破瘀活,排脓。用于阑尾炎,脓肿肠炎痢疾,急、慢性盆腔炎肺热咳嗽结核,吐血,衄;外用治跌打损伤,疮疖肿痛,黄水疮,阴囊湿疹

【用法用量】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或干品研粉,香油调患处。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生长习性

中华苦荬菜 Ixeris chinensi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分布范围

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哈尔滨、阿城)、河北(石家庄、涿鹿)、山西(太山区、太原、古交、夏县、平鲁、左云、五台)、陕西(兰田、太白山)、山东(昆嵛山)、江苏(宝应、南京)、安徽(台东)、浙江(淳安、昌化)、江西(南丰)、福建(厦门)、台湾(台南)、河南(嵩县)、四川(峨眉山、江津、马边、筠连、屏山、石棉)、贵州(安顺)、云南(丽江)、西藏(林芝、米林、康)。俄罗斯(远东地区及西伯利亚)、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繁殖栽培

苦菜苦菜又叫基荬菜,是人们喜食的一种多年生野生蔬菜,它不但具有较高的养价值,而且还有清热解毒等医疗作用。苦菜适应性很强,在田间、路旁均能生长。若塑料大棚人工栽培,比地早上市40--50天,亩产可达1000公斤以上。其栽培技术如下:

1、播种时间大棚栽培苦菜的播种适应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过晚苗小,抗、抗旱能力低,产量下降。由于苦菜种子没有休眠期,采种当年即可播种生产。首次种植可以采野生苦菜种子

2、播种法为利于苦菜生长,要选择疏松肥沃的地块播种,播前深翻细耕,结整地每亩地施有机肥3000公斤,然后扣棚面积做畦,一般畦宽1米,畦面8厘米深小沟7条,沟12厘米。浇透底水,水渗后将种子播于沟,用细土将沟覆平。畦面加盖塑料薄膜保温,并在膜上加盖草苫,以防日晒高温影响发。一般每平来播种量为3克。

3、田间管理播种后7--8天即可出苗,刚出土的幼苗根系细弱,要通过喷水保持土壤湿润,以防干旱苗枯浇水2--3天后及时松土,既可抑制土壤水分发,又能促进根系生长。杂草是影响幼苗正常生长要因素,所以要随时拔除。立秋后,天凉爽,苦菜生长比较旺盛,为促其根系粗壮,积累更多养分,需结灌水追一次稀大粪,每亩1000公斤。

4、第二年管理

扣棚:为使苦菜及早上市,又不致遭受冻害,一般要在3月上、中旬和上棚膜。土壤化冻后,搂去地面的枯杂草。当地下5厘米土壤达到4--5℃时,苦菜便始发新返青。

肥水:如果冬季积雪少,土壤墒情不好,要在返青后3--5天灌一次水,以能湿透15厘米土层为准,水量过大会降低地温,影响生长,以后土壤情况,到收获前灌1--2次水即可满足需要。苦菜以食,需氮较多。为了获得高产,需在2--3期进一次面追肥,喷施0.5%的尿素溶液。

湿度:苦菜喜欢冷凉的候条件,棚温度过高不利于生长,所以当棚温达到25℃时要及时通降温,保温在20℃左右。当生长到4厘米以上时,便可收获上市

《尔雅·释草第十三》,"荼,苦菜"。苦菜为田野自生之多年生草本,菊科。《诗·国·邶国之谷》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国豳国之七月》有"采荼樗薪",《诗·大雅·绵》有"堇荼如饴",一般都认为上述诗中之"荼"是指苦菜。三国吴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疏》记苦菜的特征是:生长在山田或沼泽中,霜之后味甜而脆。明朝李时珍《本草纲》卷二十七"苦菜"条记:初春时生苗,中空,折断时会流出白汁,野菊相似,其种子附生白毛,能随飘扬。 苦菜是荼的本义,其味苦,霜后味转甜,故有"其甘如荠"、"堇如饴"。

种类介绍

苦菜随地域的差异,所指植物不同。一般是指菊科(Compositae)、苦苣菜属(Sonchus)一类植物。该属据资料记载有九种,分是:

1、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inn.

2、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inn.

3、花叶苦菜:Sonchus asper (Linn.) Hill.

4、短裂苦苣菜:Sonchus uliginosus M. B.

5、长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

6、南苦荬菜:Sonchus lingianus shih

7、全苦苣菜: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

8、续断菊:Sonchus asper (L.)Hill

9、沼生苦苣菜:Sonchus palustris Linn

10、蛐蛐菜(滨州)叫法。

山西把第五种“长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当作野菜普遍食用,称作甜苣菜。另外山西北部把菊科乳苣属植物乳苣(Mulgedium tataricum (Linn.) DC.)也当苦菜食用,称作苦苣菜。

【药 材 苦菜

【拉 丁 】Sonchus oleraceus L.

】荼,芑,荼草,选,游冬,野苦马,青菜,紫苦菜,堇菜,苦苣,苦荬,天香菜,老鸦苦荬,苦菜,苦马菜

称考苦菜 (《本》) ,荼、芑(《诗》)、荼草、选(《本》)、游冬(《录》)、野苦马(《普济》)、青菜、紫苦菜(《滇南本草》)、堇菜(《品汇要》)、苦苣、苦荬、天香菜(《纲》)、老鸦苦荬(《医林纂要》)、苦菜、苦马菜(《植物实图考》) 【科来源】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

【药用部位】菊科苦苣菜的全草。

性味归经】苦,

①《本》:“味苦,。”

②《录》:“无毒。”入大肠

①《本草疏》:“入。”

②《本草求真》:“入大肠。”

【功效治】清热,凉血,解毒,明,和,止咳。治痢疾黄疸血淋瘘,肿,蛇咬伤咳嗽气管炎,疳积

【用法用量】服:汤、打汁或研末。外用:捣汁涂或水熏洗。

【用药忌宜】

①《本草疏》:“胃虚者忌之。”

②《随息居饮食谱》:“不可共蜜食。”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药材鉴定】有些者,对《本苦菜,拟定为Sonchusarvensis L.,参见“牛舌头” 条。

【古籍考】出自《录》

①《录》:“苦菜,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阴干。”

②陶弘景:“《桐君录》云,苦菜三月生,扶疏,六月出,黄,八月实黑,实落复生,冬不枯。今茗极似此。”

③《唐本草》:“茗乃木类,殊非菜流,茗春采为苦荼。《尔雅·释草》云,荼,苦菜。《释木》云,槚,苦荼。二物全,不得比例。又《氏家训》《易通卦验·玄图》曰,苦菜生于秋,冬历春,得夏乃成,一游冬,苦苣而细,断之而有白汁,黄似菊。此则与桐君略同,今所在有之也。”

④《纲》:“苦菜,即苦荬也。家栽者呼为苦苣,实一物也。春初生苗,有赤、白二种,其中空而肥,折之有白汁出。萝卜菜,而色绿带碧,上,梢似鹤嘴,每分叉,撺挺如穿状。,如初绽野菊。一结子一丛,如茼蒿子及鹤虱子,罢则收敛。子上有白毛茸茸,随飘扬,落处即生。”

【化成分】全草(产于澳大利亚者)含抗肿成分,在小大腿肉接种肉瘤-37后第6天,皮下注射苦菜的酸性提取物,6~8小时后杀死小,肉眼及显微镜观察,均可见到肉瘤受到明显的伤害(出、坏死等)。

【相

①治硬化:苦莱、酢浆草各一两。同猪肉服。(江西)

②治朴蛇瘴:野苦马汁、灯(浸水良久捻其末)。和朋之。(《普济》)

③治慢性气管炎:苦菜一斤,大枣二十个。苦菜烂,取大枣,待枣皮展后取出,余液成膏。早晚各服药膏一匙,大枣一枚。(蒙古《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小儿疳积苦菜一两,同猪肝服。(江西)

⑤治对口恶疮:野苦荬擂汁一钟,入姜汁一匙,和服以渣。(《唐瑶》) ⑥治壶蜂叮螫:苦菜汁涂之。(《摘元》)

⑦治妇人乳结红肿疼痛:紫苦菜捣汁水,点水服。(《滇南本草》)

【原生态】苦苣菜,菊科。一年至二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直立,中空,具乳汁;基部无毛,端及中上部或具有稀疏的腺毛互生;长椭状广披针,长15~28厘米,宽3~6厘米,羽裂或提琴状羽裂,边缘具不整齐的刺状尖齿;基部有短柄,无柄、呈廓状抱头状花序数枚,生,直径约2厘米。总苞筒状,长12~15毫米,基部具有落性的绢状毛,苞片线状披针,先端尖锐,具疏生的长毛;全部为状,黄色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柱头2深裂。瘦果倒卵状,扁平,每面除有3条明显的纵纹外,并有粗糙的横纹,成熟后红褐色冠毛白色,细软。期4~6月。生长于路边及田野间。【参考出处】《录》,《唐本草》,《纲

【相药材】山苦菜苦菜苦菜

键 词】清热凉血 解毒 明 止咳 痢疾 黄疸 血淋 肿 蛇咬伤 咳嗽 气管疳积

主要价值

每100克苦菜嫩幼苗含蛋白质2.8克,脂肪0.6克,粗纤维5.4克,糖类4.6克,胡萝卜素540微克,维生素 B10.09毫克,维生素B20.11毫克,维生素 PP0.6毫克,维生素C19毫克,维生素E2.93毫克,钾180毫克,钙66毫克,9.4毫克,锌0.86毫克,磷41毫克,还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量的43%。此外,另含有蒲公英自醇、醇、蜡醇、碱、石酸等多种成分。苦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痢疾,黄血淋瘘等病症。

食用价值

(1)防治贫血,消保健。苦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钾盐、钙盐等,对预防和治疗贫血病,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和消保健有较好的作用。

(2)清热解毒,杀菌消炎。苦菜中含有蒲公英甾醇、碱等成分,对金黄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等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故对黄疸炎、咽喉炎、细菌性痢疾、感冒发热及慢性气管炎、扁体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3)防治癌症。苦菜对急性淋巴型病、急慢性粒细胞病患者的细胞氧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可用于防治宫颈癌直肠癌、肛门癌症。

药用价值

保健原理与功能:

苦麻菜对糖尿病患者有着明显的效果,因为糖尿病是典型的分泌失调症——富贵病食物的五味讲:苦、辣、酸、甜、涩,平时我们吃的香甜的食物过多,而苦涩的甚少。所以久而久之的食物养失衡就导致了分泌失调。苦麻乃枯涩之物,可以弥补现代饮食的五味,对糖尿病患者极佳。实际任何人都应该常食此物。很多以此物为的人说,自从了苦麻菜后就没有得过感冒。苦嘛菜本身就是消炎去之物,预防流感肯定是有效的。对增强现代亚健康人群自身免疫力是种很好的野菜保健品。对当今流的“猪流感”更是首选预防

如今糖尿病人非常多,好感冒者也多,便秘体毒者更多,此急人之所需,对现代人的亚健康症状有着显著效果。现代正是济高速发展之际,正需要这种纯天然绿色的有机保健品。

苦菜是未来农业的新趋势,把农业与商业良好结。让农民与时具进,促成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新生态生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