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眼球后退综合征

眼球后退综征是一种水平直运动障碍性疾病,以眼球转时伴有眼球后退,同时向上或下偏斜睑裂偏小为特征并伴有眼部或全身其他先天发育异常的病征。据Kirkham统计,本征约占斜视患者的1%。日本者统计分为1/3000和1/2200约有85%为单眼,左眼多于右眼且受累较重。左眼∶右眼为2∶1~3∶1。15%~20%的病人为双眼中国文献报道10%~20%为双眼,其中男性占56.47%女性占43.......
目录

病因

已知Duane综征是一种先天性眼球运动障碍性疾病,但其确切病因不明,无论何类型均不能用单一原因来解释。

发病机制

1.解剖结构异常 即肉、筋膜发育异常。眼外及其筋膜纤维化的原因可能是先天发育异常,也可能是生后肉鞘(如产伤)后机化所致。

(1)外直为无弹性的纤维带所代替故不能外转转时,收缩而外直不能相应地松弛,因而起眼球向后退缩和睑裂变窄。

(2)肉附着点异常。Spicer发现1例上、下直附着点偏,接近,Bahr发现1例附着点角膜缘12mm。中国有人报道2例Duane综征患者的上端角膜缘分为4.0mm和3.5mm显著靠前;外直止端角膜缘均为7.5mm,明显远离角膜缘Tracher-Callins则认为是眼球筋膜与眼眶筋膜间的韧带缺损。Gobin在67例Duane综征手术中,发现23例有异常纤维条索、肉附着点异常及纤维变性,并认为弹性差是造成外转受限的原因可以应用纤维化的原因解释其临床特点。收缩时,由于外直纤维条索所代替,致使不能同时弛缓造成二者一齐牵拉眼球向眶退缩,而睑裂缩小乃是由于眼球后退、眼睑失去支持的结果。但手术中并未发现所有的病例都有纤维化改变因而不能解释所有病例,而且也无法解释眼球后退时的上转与下转现象

(3)眶尖与球壁间有异常纤维带连接限制了眼球的运动。

2.周围神经支配异常 电图(EMG)的研究认为病眼外直的异常神经支配是所有Duane眼球后退综征的病因,并用以解释其全部临床表现。

Breinin用EMG研究此综征发现病眼受第Ⅲ神经的异常支配,当其转时、外、上、下直及下斜同时有神经冲动,以致起这些肉的共同收缩,而上、下直的作用可以互相抵消,下斜的作用使眼球转时并上转。眼球后退的解释是,当收缩时,外直也同时收缩以致牵拉眼球向眶退缩,上、下睑因失去支持而使睑裂变小。因此,此综征的一系列体征皆可用神经的异常支配(错位神经供给)来解释。中国于秀浚用EMG检查Ⅰ型时发现,在外直外转时EMG波幅只100µV,当病眼转时,外直却有较强的收缩放电,波幅达280µV,说明当第Ⅲ神经支配的兴奋收缩时,外直也兴奋收缩,下斜也有兴奋,故使眼球上转。治疗时将下斜切断后,病眼转时上转症状消失。同时检查31例Ⅱ型本综征病例,发现、外直皆有200µV的放电,说明第Ⅲ神经也异常地支配了外直,致使病眼转时外直也放电,且放电强度与相等。另外,本综征患者的临床病理解剖也支持神经支配异常说Hotch-kiss对确诊的双侧眼球后退综征患者进临床病理研究,发现双侧均无展神经核及神经;而在眶神经处动眼神经分为两支,其中一支再分成小支有几个小支进入外直的下侧。由动眼神经支配的外直局部显示出健全的肉束,其余部分呈纤维变性。还有人在尸检中发现本征患者无展神经及展神经发育不全。眼球后退综转眼急速上转和急速下转的机制已被澄清,EMG明,和上直之间存在异常的神经支配转时上转,然而它不能解释转眼位时并下转的现象。最近有些者指出,眼球试图转时,外直同时兴奋。起紧张的外直在眼球上滑动,致使转时产生急速上转和急速下转现象。Simonsz用CT扫描进一步实眼球向上和向下注视时,水平直没有明显的垂直运动,而是外直在眼球上滑动Magoon等人为实这一发现,对眼球后退综征患者的垂直直和下斜注射利多卡因,观察发现对眼球的急速上转和急速下转没有限制作用,然而,当注射外直后急速上转和急速下转现象消失(图1,2)。

3.中枢神经异常 一些作者应用眼电图(EOG)、眼震电图(ENG)对眼球后退综征患者的扫视运动、跟踪运动,视动性眼震和前-眼反射进检查,实本征可能为神经系统运动中枢机制异常所致Gourdeau等对5例单侧Ⅰ型患者用EOG进眼运动定量检查发现,病眼和健眼有异常的扫视速度4只病眼的3只前-眼反射、视动性眼震有显著的不对称因而提示本征原发于神经系统的异常。

中国有人应用ENG对6例(Ⅰ型5例、Ⅲ型1例)单侧眼球后退综征检查发现垂直扫视两眼对称,水平扫视病眼幅度小于健眼,且病眼的全部及健眼的4/6出现视测障碍这是一种有价值的中枢征候,临床上应考虑小脑脑干的病变。水平、垂直跟踪运动均紊乱而垂直跟踪为双侧枕控制,说明双侧枕均有异常视动性眼震和前-眼反射在正常情况下,当转鼓与转椅向右和向左转时出对称的右向相和左向相眼震,本征病眼有不对称的视动性眼震和前-眼反射。于中枢异常的确切定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核上性损害,Huber则指出这种核上性缺陷位于侧纵束连接处,亦有人认为是桥的缺陷。Gourodeau等认为是运动前结构神经系统异常,并提出对前核、侧纵束和旁中脑桥网状结构作进一步的病理研究是必要的。有人指出这种发育缺陷可能与发生和环境有,可能与母体在孕期前几个月接触一种能造成婴儿畸的镇静

4.遗传 约有10%的患者有家族史,其遗传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曾有人报道一家3代5人患此病,但大部分病例为发性文献中报道眼球后退综征患者的染色体有异常,较多为16和22号染色体有改变。除眼部异常外,可伴有身体其他系统的先天畸,如牵牛征、小眼球、视神经发育不全、宽眶等。

临床表现

Duane综征有3个要体征,即患眼外转障碍、转时眼球后退并睑裂缩小。亦有眼球后退同时有转障碍者,亦有轻度外转障碍者,亦有转时垂直偏斜者。要临床表现为眼球偏斜眼球运动障碍和并发症等几个面其视功能障碍,一般都不严重。

1.视功能 本征绝大多数患者视力良好,不论在第一眼位或采取异常头位时均有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有10%~2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弱视,且有2/3为屈光参差弱视,另有7%左右为斜视弱视由此可见本征的弱视屈光参差斜视。仅少数患者复视。中国有作者报道34例中27例同视机检查,正常网膜对应者占70.4%,视觉抑制和异常网膜对应分占11.1%和18.5%,获立体视者占26.93%,有12.5%为屈光参差弱视。另有人报道16例中视力≤0.3者6例占37.5%,仅1例有三级视功能,1例有交叉抑制,余均无同时视功能。张华报道双眼眼球后退患者有同时视和立体视者占50%;远视占41%,近视占6%,混散光6%,弱视占53%。

2.眼位偏斜 第一眼位可表现为正位斜或外斜。一般认为斜最为多见。国外文献报道此征占斜视病人的1%,其中60%为斜视15%为外斜视,25%为正位。当垂直注视时,单眼患者伴有A、V和X征者约75%为V征。中国有人报道斜占17.7%,外斜视23.5%,上斜视2.9%,正位占55.9%。另有人报道斜(含隐斜视)占35%,外斜29%正位19%,斜伴垂直斜视7%,外斜伴垂直斜视7%,上斜视3%;V型外斜3%,X型斜视3%

3.眼球运动异常 典型的Duane后退综征表现为外转明显受限或完全不能外转;转时有不同程度的急速上转(up shoots) 和(或)下转(down shoots)。文献中报道眼球转时并垂直偏斜者上斜占32%,下斜6%,有时上斜有时下斜者占7%,54%无垂直偏斜外转时几乎都有睑裂增宽,但也有以外转正常而转受限为的变异类型(Ⅱ型)李浚珠报道外转受限10°以下者占63.82%,外转受限15°~30°者占36.17%,转运动40°以下者占19.15%。杨少报道32.4%伴有垂直运动异常。张华报道的20例中均外转受限,转受限12例,转伴上转者4例。于1998年报道的31例双眼眼球后退中外转受限不过中线者29例(94%),外转及转均受限者2例(6%),5例(16%)转眼呈急速上转,2例(7%)呈急速下转,1例(3%)同时急速上转及下转。

4.睑裂缩窄及眼球后退 睑裂变化是眼球后退综征的特点之一,睑裂变窄可表现为上下睑的变化,国外文献报道上睑往下移位变窄者占18%,下睑往上移位者占21%,睑裂无改变者占7%。中国报道转时睑裂缩小2mm以上者占85.11%,1mm者占14.89%,外转时睑裂大2mm以上者占53.91%,变大1mm者31.91%,无变化者14.89%。当患眼转时眼球后退是本综征的另一特点。据报道,当患眼转时眼球后退2mm以上者占78.72%,1mm者12.77%无变化者8.51%。患眼外转时眼球复位,睑裂大。

5.代偿头位 几乎全部斜或外斜的眼球后退综征患者有代偿头位。

并发症

本征常并眼部及全身先天异常。先天异常的发生率约为正常人群的20倍,有人报道有30%~50%患者伴有眼、骼、神经组织的先天缺损。

1.眼部并发症 味觉-泪反射(gusto-lacrimal reflex)或称先天性鳄泪(congenital crocodiletears)。上睑下垂睑外翻内眦赘皮、泪阜及泪小点异常,面部及眼睑色素角膜皮样囊肿角膜小眼球、瞳孔不等、永存瞳孔残膜、虹膜异色虹膜缺损、先天性内障永存玻璃体动脉、视神经盘移位、有神经纤维辐辏功能不足、眼震等。

2.全身并发症 听力障碍外耳、面神经麻痹腭裂齿柱异常、手脚畸、Golden-hal综征又称眼--发育异常(结膜下皮样囊肿有附件、发育异常)、Horner综征等。

诊断

典型Duane综征诊断并不困难,除Ⅰ~Ⅱ型外有人报道外转和下转时眼球后退的罕见病例另外本综征通常为先天性,但也有后天性的眼球后退综征其诊断要点有以下7点:

1.眼位偏斜 观察第一眼位有无斜视隐斜视外斜视隐斜视。转时有无上下偏斜现象。

2.眼球运动异常 转或外转时有无障碍,其受限程度如何。

3.眼球后退 用眼球突出计检查第一眼位、转位及外转位时眼球突出度如转与外转时眼突出度相差大于2mm应怀疑本征

4.睑裂状态 转时睑裂缩小,外转时睑裂大,如二者睑裂高度或与另眼比较相差大于2mm应考虑本征。

5.单眼患病时 应特与健眼进比较。

6.牵拉试验 可以实解剖异常(如纤维化),必要时手术中实。

7.EMG检查 是否为神经支配异常。有些病例临床分型与EMG分型不相,但以EMG分型为依据(表1)。此外,应用EMG检查可以实Duane综征并A、V及X现象的神经支配情况。

治疗

首先应矫正屈光不正和治疗弱视,以提高本征患儿的视力和恢复双眼单视功能。矫正第一眼位的眼位偏斜,以改善代偿头位。另外,还应尽可能减轻转时的眼球后退和睑裂缩小及垂直偏斜。   

1.手术指征   

(1)正前注视时有斜视。   

(2)有明显代偿头位。   

(3)转时有上或下转现象,或明显的转时眼球后退,睑裂缩小影响外观。   

2.手术原则   

(1)对第一眼位无异常的病例:原则上不手术,仅对转时眼球后退、睑裂缩小,眼球上下偏斜明显者外直后退。   

(2)对斜视的病例:后退最多6mm,如牵拉试验阳性则后退量要保守。如术后还欠矫,则可把上下直移植到外直处或Jensen术,但不应与后退同时进忌外直前徙,因其可加重眼球后退及睑裂缩小。眼球后退显著者可外直后退。   

(3)对外斜视的病例:外直后退10~12mm,如欠矫,则前徙。因为外直无外转作用,所以虽然后退量大也不会过矫,此时应注意不要累及下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苦菜花子

下一篇 苦菜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