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异色性虹膜睫状体炎

异色性虹膜状体炎(HI)是一种要累及单眼的慢性非肿性虹膜状体炎。又称Fuchs综征。此病发病隐匿,炎症轻微,常出现角膜后弥漫分布或瞳孔区分布的星KP(沉积物)、虹膜色素等改变,易发生并发性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要有下列几种可能:1.发育异常胎儿期或出生之初,有某种因素抑制了葡萄膜的正常发育,导致虹膜异色。起持续却甚轻微的炎症,逐渐出现KP、房水浑浊、玻......
目录

病因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要有下列几种可能:

1.发育异常

胎儿期或出生之初,有某种因素抑制了葡萄膜的正常发育,导致虹膜异色。起持续却甚轻微的炎症,逐渐出现KP、房水浑浊、玻璃体浑浊、虹膜萎缩,继而有晶状体代谢障碍或房水排出困难,发生并发性内障或继发性青光眼

2.神经因素

HI与支配眼的交感神经径路阻断,诱发养缺陷,从而使黑色素颗粒成受到抑制有。同时,此因素还能使虹膜管通透性增强及随之而来的蛋白渗漏、房水混浊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3.遗传因素

与HLA相的遗传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

4.免疫因素

患者房水中存在浆细胞、淋巴细胞,炎症可能是免疫反应所起的。

临床表现

病程长,炎症轻微,缓慢而起伏。KP具有特征性,呈白色比较透明的小点或星状,弥漫性分布。KP之间不融,有时有纤维样细丝连接,细丝多时外观如絮状渗出。KP能自消失、再度反复。Tynddall现象大多阴性,少数弱阳性,个阳性。如与健眼对照,病眼虹膜色不同程度地浅于健眼,此特征性改变是因虹膜前界层、基质层、色素上皮层萎缩所致。轻度虹膜异色者不易辨认,严重者有似天绒状外观,偶有管暴虹膜萎缩始于前界层,进而基质层,最后色素上皮层。用裂隙灯强光束自瞳孔射入虹膜虹膜面有虫蚀样透光时,提示色素上皮层也已陷于萎缩。

病程之初,瞳孔小于健侧,至后期常有不规则大,提示瞳孔括约损害。Koeppe结、Busacca结亦能遇见,但不发生虹膜后粘连。虹膜状体管通透性增强或新生成,-房水屏障遭受破坏,如静注射荧光素钠,用裂隙灯显微镜加钴蓝滤光检查,可见到虹膜荧光渗漏及无灌注区。

检查

1.房水细胞计数及γ球蛋白

外周可溶性IL-2受体水平升高,患者存在全身淋巴细胞激活,还可测定环免疫复物(CIC)的水平。

2.病理检查

虹膜标本中,光镜下可发现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Russell小体等非特异性慢性虹膜炎症表现。

裂隙灯检查可发现特征性KP、前房闪辉、虹膜色素结异色表现,但不发生虹膜后粘连。

3.其他助检查

包括荧光素虹膜管造影异常、房角异常、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诊断

据下列临床特征:

1.绝大多数单眼发病,病程冗长起伏,发生并发症前视力不受影响;

2.病眼虹膜色泽不同程度地浅于健侧;

3.有明显的特征性KP,Tyndall现象阴性或弱阳性,无状充或极为轻微,亦无疼痛、畏光等炎症刺激症状

4.弥漫性虹膜萎缩;

5.不发生虹膜后粘连。

鉴别诊断

1.由交感神经损害起的虹膜异色

Horner综征除单眼虹膜异色而无虹膜状体炎症迹象外,尚有上睑下垂眼球内陷、瞳孔缩小、患侧面部皮肤无汗等体征,同时有导致交感神经损害的原因可查(外伤、手术、Pancoast肿块等),一般易于判

Parry-Romberg综征罕见,亦为单眼,眼部病变除无KP外与HI基本相同,可从患侧面部有无肉进性萎缩予以鉴

2.单纯虹膜异色症

虹膜发育异常,无炎症,双眼多。

3.其他原因

慢性虹膜状体炎起的弥漫性虹膜萎缩可见色素KP、晶状体前囊色素沉着、虹膜后粘连等。

并发症

并发性内障是HI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于病程后期。部分病例后期可发生继发性角性青光眼

治疗

1.虹膜状体炎

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在出现明显前房闪辉和较多前房炎症细胞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滴眼点眼治疗,但点眼频度不宜过高,治疗时间不宜过长。

2.并发性内障

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有较好的耐受性,手术适应是明显影响患者视力的并发性内障,患者的KP及前房闪辉一般不是手术的。手术前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消炎药滴眼点眼。

3.继发性青光眼

Fuchs综征的继发性青光眼绝大多数可用药物控制,因此对患者应首先选择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者可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不同的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预后

患者预后一般较好,预后要取决于内障手术效果和青光眼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