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破裂伤
症状体征
检查
眼球破裂伤 CT扫描 诊断
CT扫描在眼眶内病变,眼内病变的眶外蔓延及颅内蔓延或眶周病变的眶侵犯等的诊断价值报道较多,而有关眼球破裂伤(巩膜裂伤)的CT检查的诊断价值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眼球破裂伤(巩膜裂伤)的CT征象,原因和特点的讨论,旨在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
眼球破裂伤是眼科常见急诊之一,当眼球受到足够强的钝性打击时,可在撞击部位或远离撞击部位发生眼球破裂,事实上直接性破裂极其少见,而间接性破裂较为多见,间接性破裂伤的部位往往靠后,多伴有广泛的脉络膜视网膜损伤,眼内出血和眼内容物脱出,及时手术处理破裂伤极为重要。在临床上,破裂口在球结膜下大量出血,在球结膜完整的掩护下不易发现,而可能误诊或漏诊。
CT检查能为眼球破裂伤提供重要依据,CT扫描密度分辨率高,眼球环由巩膜和眼外肌组成一个显示中等密度(72Hu)之灰白色影像,密度稍低的玻璃体(21Hu)在环内显示黑色影像,形成对比较明显的图像。同时CT还能进行冠状位扫描及三维图像重建,定位准备,可直接显示眼环破裂口。其CT表现为:
(1)眼环不连续,并伴有局部不规则增厚,本组80.9%的伤眼可见到眼环某处呈线状低密度影,提示眼环破裂所在部位。眼环正常厚度为2~4mm,本组病例中71.4%的眼环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增厚。说明此征象也是眼球破裂征象之一。
(2)眼球变形,体积增大或缩小,与其对侧眼相比,大于或小于4mm为增大或缩小,增大的原因是伤后被其他组织嵌顿闭合,合并球内出血等致眼球增大;缩小的原因为眼球破裂较严重,球内部分内容物脱出致眼球缩小。
(3)晶状体缺如或脱位;由于较强的钝力造成悬韧带断裂所致,尤其是晶状体缺如,是眼球破裂的重要依据。
(4)其他征象,如眼内出血,眼内积气,眼球突出,眶骨骨折等都是眼球破裂伤的CT征象。眶骨骨折可累及额窦、筛窦甚至合并脑挫伤,脑血肿,故检查时应包括颅脑,细心观察,注意调整窗宽,窗位。达到最佳显示的程度。有学者认为前房加深是后巩膜破裂的一个重要征象。认为前房深度超过4mm或比正常眼侧超过2mm即示后巩膜破裂伤,但因缺乏准确的测量方法,本组未统计。眼球破裂伤几乎所有的病例都有完全性前房出血 ,使得眼科常规的检查无法进行,眼内损伤的情况不明,B超检查只能发现球内出血和异物、网脱及晶体脱位等情况,但 对眼球壁、球后三角区及眼眶情况显示不清,应用CT检查,可弥补了这些不足,大大提高了诊断正确率。
因此,我们建议,在眼球钝性挫伤后,临床上有以下表现:(1)视力明显下降;(2)球结膜下大量出血和水肿;(3)眼压低;(4)前房大量出血,应怀疑有眼球破裂伤的可能,应即时行CT检查。CT发现以下情况:(1)眼环不连续并伴有局部不规则增厚;(2)眼球变形或体积改变;(3)晶体缺如或脱位,提示有眼球破裂,结合CT定位情况,立即行眼球修补术,或根据伤情行其他联合手术。
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
用药原则
疗效评价
专家提示
眼球破裂伤对视功能损害严重,一旦发生应及时就诊,争取24小时内缝合伤口。切忌挤压眼球以免眼内组织进一步脱出,加重损伤程度。严禁用中草药敷贴伤眼。对于眼球破裂伤应注意眼内有无异物存在,以及日后发生交感性眼炎的可能。患者应作定期检查,特别是伤后2个月内,更应追踪观察。
工伤等级
视力残疾标准
1.视力残疾的定义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通过各种药物、手术及其它疗法而不能恢复视功能者(或暂时不能通过上述疗法恢复视功能者),以致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它活动。
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两类。
2.视力残疾的分级
盲:
一级盲: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
二级盲: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2,而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
低视力:
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
二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
列表如下:
盲 一级盲 <0.02-无光感;或视野半径<5度
二级盲 ≥0.02-<0.05;或视野半径<10度
低视力 一级低视力 ≥0.05-0.1
二级低视力 ≥0.1-<0.3
《注》:
1.盲或低视力均指双眼而言,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视力较好的一眼为准。
2.如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围。
3.最佳矫正视力是指以适当镜片矫正所能达到的最好视力,或以针孔镜所测得的视力。
4.视野<5度或<10度者,不论其视力如何均属于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