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阔叶箬竹

阔叶箬竹 箬竹(拉丁:Indocalamus latifolius (Keng) McClure),为棕竿竹等,禾本科箬竹属植物。《IUCN红色录》无危物种(LC)。竿高可达2米;竿环略高,箨环平;未见;叶鞘质厚,坚硬,叶舌截形叶片披针,先端渐尖;花序基部为叶鞘所包裹,花序分枝上升或直立,小穗常带紫色小穗节间密被白色柔毛;花药紫色黄带紫色柱头,羽毛状;产自......
目录

形态特征

竿高可达2米,直径0.5-1.5厘米;节间长5-22厘米,被微毛,尤以为甚;竿环略高,箨环平;竿 每每1,惟竿上部稀可分2或3直立或微上箨鞘硬纸质或纸质,下部竿箨者紧抱竿,而上部者则较疏松抱竿,部常具棕色基小刺毛或白色的细柔毛,以后毛易落,边缘具棕色纤毛;箨无或稀可不明显,疏生粗糙短繸毛;箨截形,高0.5-2毫米,先端无毛或有时具短繸毛而呈流苏状;箨直立,线形或狭披针

叶鞘无毛,先端稀具极小微毛, 质厚,坚硬,边缘无纤毛;叶舌截形,高1-3毫米,先端无毛或稀具繸毛;叶耳无;叶片披针,先端渐尖,长10-45厘米,宽2-9厘米,下表面灰白色或灰白绿色,多少生有微毛,次6-13对,小横明显,成近叶缘生有小刺毛。花序长6-20厘米,其基部为叶鞘所包裹,花序分枝上升或直立,一如花序轴密生微毛;小穗常带紫色 ,几呈,长2.5-7厘米,含5-9朵小花小穗节间长4-9毫米,密被白色柔毛;颖通常质薄,具微毛或无毛,但上部和边缘生有绒毛,第一颖长5-10毫米,具不明显的5-7,第二颖长8-13毫米,具7-9外稃先端渐尖呈状,具11-13间小横明显,具微毛或近于无毛,第一外稃长13-15毫米,基盘密生白色长约1毫米之柔毛;内稃长5-10毫米,间贴生小微毛,近端生有小纤毛;鳞被长约2-3毫米;花药紫色黄带紫色,长4-6毫米;柱头2, 羽毛状。 果实未见。笋期4-5月。

生长环境

较耐,喜湿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轻度盐碱土中也能正常生长,喜光,耐半阴。

分布情况

产中国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生于 山坡、山谷、疏林下。模式标本采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

主要价值

使用价值

地被绿化材料,河边护岸;秆可制笔管、竹筷,可制斗笠、船篷等防雨用品。

药用价值

清热解毒,止。   喉痹失音。取适量,水服。   妇女崩。果实0.5~2两,炭存性,研粉,每服2两,黄、红糖冲服,饭前各服一次,夜间再服一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眼眶纤维肉瘤

下一篇 翼状胬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