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圆锥角膜

圆锥角膜 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致角膜中央部向前凸出呈及产生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和不同视力损害的原发性角膜变性疾病。其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多种综征的组成部分。其多发生于青春期前后,不伴有炎症。晚期会出现急性角膜水肿成瘢痕,视力严重受损。广义的角膜包括两种类型:前部型角膜和后部型角膜,后者又可分为完全性和局限性。狭义的角膜一般仅指前部型......
目录

主要症状

除了依据病人的症状要靠客观体征。应用Placido氏盘、检影法、裂隙灯显微镜和角膜计进检查,常可用助于早期诊断。疾病发展到完成期和变性期,症状和体征均已明显,除上述检查外,应用带有 16D透镜的眼底照像机或Polaroid照像机进摄影诊断,实属必要。在照上可以明确的看到锥的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的系。

后部型角膜与前部型的人鉴在于后部型角膜后表面的弯度加大。前表面的弯度正常;而前部型角膜前后表面的弯度均有变化。

本病好发于16~20岁的青年人,女性较多,始常累单眼,继而第二眼发病,在预后上,后者好于前者。

1.分类 Duke-Elder(1946)和Eapbenb(1960)的分类为

(1)前部角膜

(2)后部型角膜:又分为完全型和局限型。

2.症状和体征

(1)前部型角膜

临床上较常见,临床过程分为4期:

此期可无任何症状,临床上很难诊断。若一眼已确诊为本病,另眼用网膜检影镜检查出检影异常(出现剪动性红光反射),以及在确诊病例亲属中发现网膜检影异常者,都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本期的临床表现要为屈光不正。裸眼视力下降,但可用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初起时可能只出现单纯近视,以后逐渐向规则或不规则散光发展,故总是表现出近视散光角膜逐渐向前凸起,其态可用多种法检查出来。如用Placido盘作定性分析,此期的Placido盘角膜映像会出现同环和轴的歪,即在角膜侧的环较宽,而在颞下部分的环变窄。近角膜中央的环呈不规则映像和水平轴的变,即映像呈。检查时注意此盘应对准角膜中央且不要倾斜,否则结果会有偏差。另用角膜率计检查时可发现有规则散光角膜屈光力增加,率半径变小,此仪器不适于对不规则散光的检测。角膜照相术(photokeratoscope)是记录角膜态的一种法,角膜较凸出倾斜的部分在照中表现出紧密相近的同,本法可提高初期诊断率。采用角膜图电子计算机分析系统(Computer-assisted corneal topographic analysis system)既可定性又可定量检查出角膜态变化。角膜早期矫正视力可以正常,裂隙灯及Placido盘检查无异常发现,但用角膜图仪检查可发现早期病变。有人总结出早期角膜角膜图检查时的3个特征是:

A.颞下角膜变陡,屈光力增加,率半径变小。

B.角膜中央区屈光力呈不均匀对称分布。

C.角膜中央与周边的屈光力差异显著增大,由正常的2~3D增加到10D以上。通常是角膜颞下象限最先变陡,随着病情进展,角膜变陡扩展到下象限,然后是颞上象限,但很少累及上象限。此期作网膜检影时,瞳孔光带呈“张状”开合,即剪动影。作裂隙灯检查时可见角膜上皮和前弹力膜的反射增加,基质层的反射较弱。前还可采用先进的Orbscan角膜图(Orbscan corneal topography system)对角膜早期诊断。

出现典型的角膜症状,即视力显著下降。除戴接触镜外,一般眼镜不能矫正视力。随着病情的发展,由初期的角膜中央感觉变敏感,致此期变得迟钝,称为Axenfeld征。有些慢性角膜病,甚至长期戴接触镜者亦可出现此征。检查时可见角膜中央显著变薄呈,当向下注视时,压向下睑缘,使下睑缘出现一个弯,称为Munson征。

在裂隙灯下可见光切面呈特殊的锥,锥往往位于角膜中央偏颞下侧,愈向锥角膜愈薄,有时仅为正常角膜厚度的1/5~1/2。在病变发展过程中于基质层会出现许多约2mm长呈垂直分布、相互平的细线,此细线渐变长变粗似栅栏状,粗看是直的,细看是迂状称为角膜线(keratoconus line),又称Vogt条纹。其实际上是由于基质皱褶增多起的垂直压力线,对眼球施加压力时,可使其消失。有时在锥基底部附近的上皮下出现约0.5mm宽的黄褐色环,其直径为5~6mm,可以是完整的环,也可是不完整的环或半环,扩瞳后在钴蓝光线下显得十分醒。它是因含黄素沉着于上皮或前弹力膜所致。该质被认为来自泪液,其典型的分布态为泪液浸锥底所致。此环被称为Fleischer环,出现率约50%。在某些年轻患者,角膜基质神经纤维明显可见,有时呈一条条灰色线条,有时呈网格状,在附近可出现点状上皮剥,上皮下可有点状混浊。角膜缘附近有新管长入。

用直接眼底镜患眼10~30cm,通过5D透镜,可看到1个褐色阴影。不过在晶状体屈光指数改变或核性内障的早期亦可见此征,应详细检查角膜晶状体加以区。由于角膜明显变,眼底像显得不甚清晰。

在病变角膜的上皮下出现玻璃样变性。锥处可有瘢痕成及新生管长入角膜浅层。此期患者的视力显著减退,均不能用眼镜或接触镜矫正。有时可发生急性后弹力膜破裂,称为“急性阶段的角膜”或“急性角膜水肿”。此时患者诉疼痛、畏光流泪等严重刺激症状及视力锐降。检查时发现球结膜充角膜基质和上皮层急性水肿、混浊。水肿混浊的范围常提示后弹力膜破裂的大小,裂愈大,水肿混浊的范围愈广。裂状常呈镰刀状或新月。数周后,裂附近的皮细胞逐渐变大、移并覆盖在再生的后弹力膜上。角膜水肿逐渐消退,成薄雾状瘢痕,使病变角膜呈半透明外观。瘢痕若累及视区,则视力显著受损。若不在视区,则基质层瘢痕会使角膜变扁平,近视散光度反而减轻,视力有所提高,还适配戴接触镜矫正视力。后弹力膜急性破裂一般见于病变的后期,偶尔见于早期。前弹力膜亦可发生破裂,但其多见于早期,破裂处由结缔组织修复,留下线状瘢痕。

临床分级(Robertson,1989):

0级:无锥。

Ⅰ级:裂隙灯下未见明显锥,但可用网膜检影及角膜率计检查发现。

Ⅱ级:角膜面凹度增加,角膜基质出现Vogt条纹线,但未出现瘢痕。

Ⅲ级:角膜基质有Vogt条纹线,角膜中央有瘢痕,端明显变薄。

Ⅳ级:已施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

(2)后部型角膜

临床上较少见,多数人认为属先天性异常。女性多见,常单眼发病。要表现为角膜后表面锥状突起。因为前表面的弯度正常,视力比前部型角膜损害小。其视力降低程度取决于出现后部锥的部位和大小。后部锥突起处可见到后弹力层及皮缺损,并伴有基质层变薄及瘢痕性混浊。角膜后表面锥的范围又分为2型:

第1型为完全型:亦称为静止型。表现出整个角膜后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弯度增加,甚至中央部呈半球状凹陷,凹陷区基质层明显变薄。但角膜前表面弯度始终保持正常。其病因可能系先天性发育异常,常伴有眼部其他先天异常,例如前锥晶状体先天性无虹膜虹膜萎缩、瞳孔异位和先天性房角异常等。

第2型为局限型:在角膜后表面表现出局限性变薄和凹陷,前表面完全正常。此型比完全型常见。多数人认为可能是局限性后弹力层和皮受损所致。该型仅女性发病,常单眼受累。检查时见角膜后表面局限性弯度增大甚至呈锥状,其端常偏离中。而前表面的弯度始终正常。在病变发展过程中常发生后弹力膜破裂,并出现急性角膜水肿。其通常不出现Fleischer环。网膜检影时常出现剪刀状影动。

仅在女性发病,病变常为单眼(占61%)。

后表面弯度加大,呈锥状,其端常偏离中,而角膜前表面弯度正常。

后弹力膜破裂较多。没有Fleischer氏环。用平面镜检影时,出现“剪刀状”阴影。

病理变化为角膜部变薄和突出,上皮发生基底膜破裂,前弹力膜变厚和原纤维变性。前弹力膜呈波浪状,并有许多裂隙,上述缺损被结缔组织所充填或者长入上皮。后弹力膜及附近基质有大量皱褶和弯,只有12.3%的病例发生后弹力膜破裂。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在疾病的早期前弹力膜即有断裂,与其接触的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变性,细胞变扁,似与前弹力膜破裂处下角膜固有细胞相互交通。固有细胞含有大量的增殖物质和质网,并被PAS染色阴性、与成熟原周期性不同的元Ⅲ所包绕。角膜中央区变薄,但基质层的原小数与正常角膜相仿,这说明胶原本身改变不大,变薄的原因在于小间的间质减少。病变后期,后弹力层断裂出现裂孔,房水裂孔渗入角膜基质层,角膜基质水肿

后部型角膜的早期诊断常需要作Orbean检查,本设备是一种可以同时检测角膜前、后弯度、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的新型光干涉测量仪器。

早期诊断除症状外,要靠客观体征。应用裂隙灯显微镜,网膜检影镜、Placido盘、角膜率计检查,诊断不难确定。角膜照相可以记录锥的态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的系。有条件的话,应用角膜图能定性及定量早期诊断此病。后部型角膜的早期诊断可应用Orbcan检查。其与前部型角膜的鉴要依靠两者的不同症状态及特殊体征。

角膜的疾病常见有以下几种:

3.Down综

又称为先天性愚型(即三体染色体21综征),是与本病有的最常见染色体异常病。其发病率约为7%,成年后发病率增高。较常出现急性角膜水肿

4.变态反应病

角膜并春季角结膜炎,常与花粉症、哮喘病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其特点是IgA反应降低,IgE反应增高,细胞免疫也有缺陷。

5.全身结缔组织

多种疾病都与间质发育不良、原脆弱有。如Ehlers-Danlos综征,是因赖氨酸羟化酶缺陷所致。另外还有Marfan综征、Liffle病和Noonan综征等,除伴有角膜外,还可能有晶状体位或网膜离等。

6.全身性疾病

前已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心脏二尖瓣垂与角膜的发病有

7.眼部疾病

角膜的眼部疾病有蓝色巩膜、小角膜、无虹膜网膜色素变性、眼睑松垂综征和Leber先天性黑网膜色素变性等。

致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确切病因不清,可能为多因素所致,如遗传因素、分泌因素等。

二、发病机

1.遗传

Ammon(1830)、Jaensch(1929)、Anelsdorst(1930)等人认为角膜属于隐性遗传,但也有些病例可连续二代或三代出现症状,对这样的病例,应考虑是规律或不规律的显性遗传。

这种理论的拥护者提出,角膜并其他先天异常,也是此病包含有遗传因素后个。如网膜色素变性、蓝色巩膜、无虹膜虹膜裂、马凡氏综征、前极内障角膜养不良、先天愚型等。

较多者认为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Ammon(1830)报告6个家系均有不规律的病例。高桥报告一家同胞3人均患此病。还发现这些病例的亲代往往有近亲通婚史。但有些病例可连续2或3代出现,有时发生中断现象,提示为外显不全,这些应考虑为规律或不规律的显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角膜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16q22和3q23。在某些遗传性疾病如网膜色素变性,Downs综征、蓝色巩膜病和Marfan综征等都可能角膜

2.发育障碍

Collins等(1925)和δарьелъ(1960)提出,此病是由于角膜中央部分抵抗力下降,坚韧茺差,不能抵抗正常的眼压所造成的。Mihalyhegy(1954)发现,角膜不仅仅改变角膜的弯度,巩膜也有明显的改变。因此他提出,角膜病因还应从间质发育不全上去找。

3.分泌紊乱

Siegrist(1912)、Knapp(1929)和Stitcherska(1932)均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与本病发生有重要系。Siegrist(1912)提出,甲状腺机能减退是发生角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说法也被Knapp(1929)和Stitcherska(1932)所推崇。Hippel(1913)特强调过胸腺角膜发生上的作用。

4.代谢障碍

Myuhnk(1959)发现本病患者的基础代谢率明显降低。Tntapeho(1978)报告本病患者液中锌、镍含量明显降低,钛、和铝的含量升高,而锰的含量正常,因此认为这些微量元素的变化对发生本病有一定的影响。Yukobckaa等(1979)报告,在本病患者的液和房水中,6-磷酸葡萄氢酶的活性明显下降。

5.变态反应

角膜常与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变态反应性疾病同时发病,其特点是IgA反应降低,IgE反应增高,细胞免疫也有缺陷。Boland(1963)统计,本病患者中有32.6%患过花粉症,有33.3%患过哮喘病。Ruedeman报告本病86%的患者有过敏反应病史。

6.戴角膜接触镜可以诱发角膜

Hartstein(1968)报告4例戴角膜接触镜后发生角膜者,认为戴接触镜可能诱发此病。眼球及角膜硬度降低可能是戴接触镜后发生本病的危险因素。

7.PRK、LASIK等准分子激光角膜切除术后继发角膜

8.慢性眼部干性病变及泪液缺少时会使下角膜变陡

并产生高度角膜散光成继发性角膜

预防措施

角膜是一种发育角膜异常,多在青春期逐渐发生视力下降,偶有钝挫伤诱发急性角膜成者,晚期一般眼镜不能矫正,无论何种程度的角膜,药物治疗均不能治,早,中期可配戴接触镜改善视力,晚期应首选角膜移植,成功率达90%。

鉴别诊断

后部型角膜与前部型的人鉴在于后部型角膜后表面的弯度加大。前表面的弯度正常;而前部型角膜前后表面的弯度均有变化。

角膜为先天性角膜异常,累及范围极大,可侵及全角膜,表现为角膜基质及周边部均匀变薄,仅为正常角膜厚度的1/5左右,在某些病例甚至可以见到周边部较中央部更薄,在外力的撞击下极易发生角膜穿孔。组织检查角膜各层组织均具备。其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锥状角膜同属一类疾病。曾有报道某些病例一眼为锥状角膜,另一眼为球角膜

治疗方法

据病情的进展,在疾病的早期,单纯眼镜就可矫正。当角膜表面变成不规则散光时,应要配戴接触镜。前一般通过RGP(一种隐型眼镜)矫正,但RGP不能阻止病情发展,当RGP不能配戴或矫正视力差时需要做角膜移植手术。

科学研究

2022年3月,复旦大附属眼科医院高质量研究成果线上发布会。会上透,复旦大附属眼科医院周涛、黄锦海团队与温州医科大附属眼视光医院高蓉蓉团队作,日前在国际术期刊《先进材料》(影响因子30.8)上发表以MOF为载体装载核黄素的跨上皮角膜交联研究的论文,为角膜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角膜局部呈锥凸出,导致不规则散光和视力损害的角膜疾病,通常起病于青春期,发病率约1/2000(不同种族间存在差异)且逐年增高,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生产能力和职业选择,并有致盲险。10%至20%的严重锥患者需要角膜移植,而我国角膜供体来源紧张,患者和社会承受巨大压力。

核黄素联紫外光的角膜交联术是国际公认的要治疗法:将核黄素渗透到角膜基质,通过光化反应增加角膜原之间的结力,提升角膜生物力强度,阻止和延缓角膜进展所导致的角膜变薄变和视力恶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