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剑叶耳草

叶耳草,中药。为茜草植物叶耳草Hedyotis lance( Thunb) O.Kuntze的全草。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止咳化痰健脾消积之功效。常用于气管哮喘,气管炎,咯血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外伤。全草。味甘,性平。归。止咳化痰健脾消积。用于气管哮喘,气管炎,咯血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外伤服:汤,10-15g。外用:适......
目录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功效

止咳化痰健脾消积。

主治

用于气管哮喘,气管炎,咯血小儿疳积,跌打损伤,外伤

用法用量

服:汤,10-15g。外用:适量,捣水洗。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碎晒干。

形态特征

直立分枝灌木状草本。,上部近四棱对生;叶柄长2-7(-10)mm,稍粗壮;叶片革质,披针,长4-10cm,宽2-2.5cm,先端渐尖或长尖,基部楔形或稍下延,侧脉2-3对,两面光滑无毛。聚伞花序三歧分枝花序式排列,生或生于上部腋;苞片披针花序中央的无梗,两侧的有短梗;萼简陀螺状,长3mm,裂卵状三角,与萼简等长;花冠白色或淡紫色,漏斗状,长6-10mm,裂披针,长2-2.5mm;雄蕊伸出。蒴果,长4mm,有宿存的萼裂,两瓣裂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林下或山谷溪旁。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

药材性状

,上部略四棱对生,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长4-10cm,先端短尖或长尖,基部楔形托叶卵状三角,长2-3mm;叶柄长2-10mm。聚伞花序3歧分枝生或生于上部腋,苞片披针花萼陀螺状,长3mm,裂卵状三角花冠漏斗状,类白色或淡紫色,长6-10mm,裂披针蒴果,长4mm,多裂为两果瓣,具宿萼。微,味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剑叶铁树

下一篇 外阴白化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