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似沙粒,故沙眼。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增生,同时发生角膜;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翻畸,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潜伏期5~14天,双眼患病,多发生于儿童或少年期。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
目录

概述

沙眼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似沙粒,故沙眼沙眼的英文词trachoma来源于希腊文trachys,也表示粗糙不平的意思。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增生,同时发生角膜;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翻畸,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解放前沙眼在我国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解放后在党和政府怀下,对沙眼展了广泛的防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现在沙眼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从北京顺义县及上海云南陕西等地进的盲与低视力流抽样调查(1988)结果中可以看到,上述大部分地区致盲的要原因是由内障青光眼等非感染性疾患所致。但是,云南省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云南全省18万双眼盲患者中,内障占第1位,约8万人;沙眼及其并症占第2位,约3万人。所以,沙眼在我国致盲原因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尚不容忽视。此外,本病在亚非地区不少发展中国家仍是致盲的要原因。

诊断

沙眼  典型的沙眼,临床上据睑结膜有乳头和滤增生,角膜及结膜瘢痕的出现,较容易诊断。对早期沙眼的诊断尚有一定困难。有时只能初步诊断为“疑似沙眼”。据1979年中华医会眼科分会的决定,沙眼诊断依据为:①上穹隆部和上睑结膜管模糊充,乳头增生或滤成,或二者兼有。②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③上穹隆部或/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④结膜刮沙眼包涵体。在第1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3项中之一者可诊断沙眼

  疑似沙眼者:上穹隆部及眦部结膜充,有少量乳头(乳头为正常组织)增生或滤,并已排除其他结膜炎者。

治疗措施

沙眼  自磺胺及抗生素应用后,沙眼治疗上有了显著进。实验研究明,利福平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磺胺及氯霉素等对沙眼衣原体有抑制作用。

  1.局部用药 0.1%利福平或0.5%金霉素四环素眼药水每日滴眼3~6次,效果较好。但此类药物水溶后,数周即逐渐失效,需重新配制。若制成眼药膏或混悬液可保存较久。10%~30%磺胺酰钠和0.25%~0.5%氯霉素眼药水易于保存,效果亦佳。前述各药一般需持续用药1~3个月。亦可间歇疗法即用药3~5日后,停药2~4周,再用药,效果亦佳,易于坚持,对于大部分结瘢而仍有残余乳头增生“小岛”者,可以硫酸铜笔腐蚀,促进结瘢。

  2.全身治疗 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除局部滴用药物外,成人可服磺胺制等。连续服用7~10天为一疗程,停药1周,可再服用。需2~4个疗程,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3.手术治疗 乳头增生严重的,可药物摩擦,以棉签或海螵蛸棒蘸蛸棒蘸磺胺或四环素,摩擦睑结膜及穹隆结膜。滤多者压榨术,局麻下以轮状镊子挤破滤,排出其容,同时并药物治疗,促进痊愈。对消眼的后遗症如少数倒睫电解术,倒睫者,需作手术矫正。

病因学

沙眼  沙眼的分泌物能传染此病,早为人们所知。1907年Halberstaedter与Von Prowazek用光显微镜和Giemsa染色,在沙眼结膜上皮细胞发现包涵体,即上皮细胞有红蓝色原体及深蓝色始体颗粒聚集,此包涵体具有基质(matrix),颇似外衣包围,被误称为“衣原虫(Chlamydozoa)”此后,相继有不少研究,但一直未分离出病原。1954年我国汤凡与张晓楼作,在检查治疗大量病人的同时,采取病人眼部分泌物给猴眼接种,并同时将沙眼患者的分泌物接种小白分离培养,但结果完全阴性。1955年改用鸡接种,并注意选择活动性、无并发症及未药物治疗的沙眼病例,使用链霉素杀灭标本中的细菌,终于在1956年首次分离培养成功。从此在世界上掀起沙眼研究的新热潮。由于此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寄生在细胞,并成包涵体,故当时认为是一种病毒。又认其大小、态与一般病毒不同,称之为非典型或大型病毒。后各国者进一步研究了它的分子生物及代谢机能等,明它具有RNA和DNA及一定的酶,以二分裂的繁殖,具有细胞膜及壁并对抗生素敏感等,这些不符合病毒应有的基本性质。而与G细菌有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1971年Storz和Page提出将这类微生物另立一,称衣原体。1974年出版的《Bergey细菌鉴定手册》接受了这一分类:将其归入原核细胞界,薄壁菌门,立克次体纲,衣原体、衣原体科、衣原体属、衣原体种,包括沙眼包涵体结膜炎衣原体种及鹦鹉热衣原体种。1989年出版的该手册第10版中,又新加入肺炎衣原体种。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衣原体种再分为沙眼、淋巴肿及肺炎三个生物变种。其中沙眼生物变种从抗株性上又分为A、B、Ba、C、D、E、F、G、H、I、J、K等12个免疫型,淋巴肿生物变种可分为L1、L2及L3等3个免疫型。

  一般来说,地性致盲沙眼大多由A、B、Ba及C型所致,有些作用称这几型大多由流沙眼衣原体组;而D~K型起生殖泌尿系感染;如尿道炎、宫颈炎、附睾炎等,以及包涵体性结膜炎,故称眼-生殖泌尿组衣原体。1966年我国的王克乾、张晓楼等采用小毒素保护试验,将我国不同地区10年间分离的46种沙眼衣原体分成Ⅰ、Ⅱ两种免疫型,Ⅰ型以TE-55样为代表,Ⅱ型以TE-106样为代表,两型比例为2∶1。但Ⅰ、Ⅱ两型和上述15种沙眼衣原体免疫型的对应系一直不能肯定。张力、张晓楼等(1990)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cro immunofluorescence Test)对中国华北沙眼沙眼衣原体免疫型进检测,结果表明我国华北地区沙眼以B型为,C型次之。

  沙眼衣原体可感染人的结膜、角膜上皮细胞。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个生物相:原体(elementary body)是感染相,大小约0.3μm,具有细胞壁,可存活于细胞外;始体(initial body)亦称网状体(reticulate body)是繁殖相,体积较大,约0.8μm,无感染性。原体侵入宿细胞后,在胞浆发育转变为始体,以二分裂式,成子代原体。胞浆充满后则破裂释放出原体,游离的原体再侵入正常的上皮细胞,始新的周期。每一周期约为48小时。

  沙眼原发感染,愈后可不留瘢痕。但在流地区,卫生条件差,常有重复感染。原发感染已使结膜组织沙眼衣原体致敏,再遇沙眼衣原体时,则起迟发超敏反应。沙眼在慢性病程中,常有急性发作,可能就是重复感染的表现。多次的反复感染,加重原有的沙眼及瘢痕成,甚至睑肥厚变倒睫,加重角膜的混浊,损害视力,甚至失明。除重复感染外,并其他细菌性感染,也使病情加重。

病理改变

  沙眼衣原体仅侵入睑结膜及穹隆结膜上皮细胞,但起的病理变化则达深部组织。首先表层上皮细胞表现变性落,而深层者则增生,随着病程发展,上皮细胞增生很快,使上皮层不再平滑,而成乳头。乳头的实质里有扩张的微管、淋巴管与淋巴细胞。于此同时结膜上皮下组织即发生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同时有限局性聚集,成滤。滤中央部有很多淋巴母细胞、巨噬细胞及网织细胞,其周围则为大量的小淋巴细胞。承受病程的进展,滤发生变性及坯 煞费苦,继而结缔组织增生成瘢痕。睑亦有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而致肥厚,严重者结缔组织增生,使之变角膜皆自上角膜始,角膜管扩张并向角膜中央部分发展,伴有细胞浸润,初位于浅层,继则向角膜及深层发展。初呈垂帘状,严重者可侵及全部角膜沙眼

临床表现

  潜伏期约为5~12日。通常侵犯双眼。多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

沙眼  1.症状 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很多粘液或粘液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角膜上有活动性时,刺激症状变为显著,视力减退。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等,症状更为明显,并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2.体征

  ⑴急性沙眼:呈现急性滤结膜炎症状,睑红肿,结膜高度充,因乳头增生睑结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结膜满面滤并有弥漫性角膜皮炎淋巴结肿大。数周后急性炎症消退,转为慢性期。

  ⑵慢性沙眼:可因反复感染,病程迁延数年至十多年。充程度虽减轻,但与皮下组织有弥漫性细胞浸润,结膜显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增生及滤成(图1),滤大小不等,可显样,病变以上穹隆及睑上缘结膜显著。同样病变亦见于下睑结膜及下穹隆结膜,严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皱壁。角膜:它是由角膜缘外正常的毛细管网,越过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影响视力,并逐渐向瞳孔区发展,伴有细胞浸润及发展为浅的小溃疡,痊愈后可角膜小面。细胞浸润严重时可成肥厚的肉样(pannus crassus)。

  图1 沙眼

  在慢性病程中,结膜的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取代,成瘢痕。最早出现在上睑结膜的睑下沟处,呈水平白色条纹,以后逐渐呈网状,待活动性病变完全消退,病变结膜全部成为白色平滑的瘢痕(图2)。

  图2 沙眼瘢痕

  沙眼的病程和预后,因感染轻重与是否反复感染有所不同。轻者或无反复感染者,数月可愈,结膜遗留薄瘢或无明显瘢痕。反复感染的重症病人,病程可缠绵数年至十多年,慢性病种中,可由其他细菌感染和重复感染时则常呈急性发作。最后广泛结瘢不再具有传染性,但有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常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为了防治沙眼和调查研究的需要,对沙眼有很多临床分期的法。我国1979年全国第二届眼科术会讨论时,重新制定了沙眼的分期:

  Ⅰ期——进期:即活动期,乳头和滤同时并存,上穹隆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

  Ⅱ期——退期:自瘢痕始出现至大部变为瘢痕。仅残留少许活动性病变为止。

  Ⅲ期——完全结瘢期: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同时还制定了分级的标准:据活动性病变(乳头和滤)占上睑结膜总面积的多少,分为轻(+)、中(++)、重(+++)二级。占1/3面积以下者为(+),占1/3~2/3者为(++),占2/3以上者为(+++)。

  并确定了角膜的分级法:将角膜分为四等分侵入上1/4以者为(+),达到1/4~1/2者为(++),达到1/3~3/4者为(+++),超过3/4者为(++++)(图3)。

  图3 角膜

  1.正常管不侵入透明角膜 2.(+)

  3.(++) 4.(+++) 5.(++++)

  国际上较为通用者为MacCallan分期法:

  Ⅰ期——浸润初期:睑结膜与穹隆结膜充肥厚,上尤甚,可有初期滤与早期角膜

  Ⅱ期——活动期:有明显的活动性病变,即乳头、滤角膜

  Ⅲ期——瘢痕前期:同我国第Ⅱ期。

  Ⅳ期——完全结瘢期:同我国第Ⅲ期。

鉴别诊断

沙眼  1.结膜滤症(conjunctival folliculosis)常见于儿童,皆为双侧,无自觉症状。滤多见于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滤较小,大小均匀相似,半透明,境界清楚,滤之间的结膜正常,不充,无角膜,无瘢痕发生。沙眼的滤多见于上穹隆部与上睑结膜,混浊不清、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并有结膜充和肥厚等症状

  2.慢性滤结膜炎(chronic follicular conjunctivitis) 常见于龄儿童及青少年,皆为侧,颗粒杆菌(B.granulosis)可能为其病因。晨起常有分泌物,眼部有不适感。滤多见于下穹隆与下睑结膜,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结膜虽充,但不肥厚;1~2年后自愈,无瘢痕成;无角膜

  3.春季结膜炎(vernal conjunctivitis) 此病有季性,症状为刺痒。睑结膜上的乳头大而扁平且硬,上穹隆部无病变,易于鉴。分泌物涂中可见嗜酸细胞增多。

  4.包涵体结膜炎(inclusion conjunctivitis) 成年人与新生儿包涵体性结膜炎在结膜刮中皆可见包涵体,其态与沙眼包涵体相同,难以分。但包涵体性结膜炎皆以急性始,滤皆以下穹隆部与下睑结膜为著,无角膜,数月至1年即可自愈,并不成瘢痕,可与沙眼

  沙眼中药

  【辨证湿热壅盛。

  【治法】,祛湿

  【饮。

  【组成】陈皮10克,连翘10克,防风8克,知母10克,玄明粉冲服)12克,黄芩10克,玄参10克,黄连10克,荆芥6克,大黄10克,桔梗10克,生地黄10克。

  【用法】水服,每日1,日服2次

并发症

沙眼沙眼上睑下垂沙眼感染早期即可出现,上睑提无力呈欲睡状。在早期是沙眼起的浸润、充水肿而使上睑重量增加和米勒氏被侵犯所致。晚期则由于米勒氏被破坏、瘢痕成、失去收缩能力而成永久性上睑下垂

  ②倒睫:极为常见,由于结膜瘢痕收缩和睑,使睑缘向翻转,而导致毛倒向角膜生长倒睫,其刺激角膜起不适。

  ③角膜混浊:角膜是俗称的黑眼球,严重的角膜倒睫摩擦角膜以致角膜溃疡角膜混浊变白,视力下降。

  ④睑球粘连:穹窿部因结膜瘢痕收缩而缩短,甚至完全消失,尤以下穹窿部为显著,当牵下睑时在眼睑和眼球间的结膜可见有垂直的皱襞,即为本征。

⑤实质性结膜干症:由于结膜广泛结瘢,使杯细胞和副泪腺分泌功能遭到破坏,泪腺管塞,以致结膜不能被湿润,而逐渐干,角结膜上皮发生角化,表现为干涩、刺痒等不适。

  ⑥慢性泪囊炎沙眼病变累及泪道粘膜,泪管发生狭窄或阻塞,导致慢性泪囊炎,表现为流泪、流脓或挤压部大量脓液溢出。

预防

沙眼  沙眼衣原体常附在病人眼的分泌物中,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可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

  因此,应加强宣传教育,把防治眼病的知识传给群众,贯彻预防为针。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不用手揉眼,毛巾、手帕要勤洗、晒干;托儿所、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应分盆分巾或流水洗脸,对沙眼病人应积极治疗,加强理发室、室、旅馆等服务业的卫生管理,严格毛巾、脸盆等消毒制度,并注意水源清洁。

  沙眼起不孕

  一些人误认为沙眼是沙粒吹入眼中起的。其实,沙眼是由于感染了衣原体而造成的一种结膜和角膜的慢性炎症性眼病。这种衣原体不仅能沙眼,还可能导致女性不孕。

  女性不孕,尤其是输卵管性不孕,其原因是多面的,不过,真正始把不孕当做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结果来认识,这还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很早以前人们就曾注意到结核杆菌以及淋病双球菌的感染为输卵管性不孕的原因。当进入90年代后,伴随着沙眼衣原体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发现这一原因起的不孕始在不孕病人中占有一定比例。现已明,这种生殖感染性疾病起源于宫颈管,可波及腔,于输卵管腔、伞端以及周边发病,造成粘连,以致对拾卵和输送卵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妨碍妊娠

  调查妇科门诊病人发现大约10%能够检测出沙眼衣原体。而且,年龄小的年龄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随着性伴侣人数的增加而上升。尤其在青春期的少女,其抗原检出率相当高。因为正处于未生育年龄,对以后的妊娠分娩将会带来严重影响。

  沙眼衣原体感染症状可表现为下腹痛和性交痛。如果此时进药物治疗,完全可以将感染治愈,进而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输卵管损伤消灭在萌之中。因此,女性不孕症在未发现其它不孕原因时,应首先想到是否感染过沙眼衣原体,并做沙眼衣原体感染抗原检查。进一步的检查还包括子宫输卵管造影,可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情况以及有无粘连。当无法确定输卵管的通畅性时,可进腔镜检查,同时可进腔镜下粘连剥离,这已成为一种重要治疗手段。 

  沙眼起失明

  得了沙眼,如不积极治疗,任其发展下去,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有的可能造成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1)倒睫。重症沙眼由于睑肥厚变,使睑缘向毛也随之倒(倒睫毛),像毛刷一样在角膜上刷来刷去,久而久之使角膜上皮损伤,常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角膜溃疡,继之角膜发生混浊、斑,甚至白斑,俗称“白蒙”,严重影响视力,重者失明。

沙眼  2)角膜沙眼在侵犯结膜的同时,角膜上缘往往也被累及。可发生水肿,点状浸润,并有成排的新生管入角膜浅层,严重时可波及整个角膜,视力受到严重破坏。

  3)眼球干睑球粘连。患沙眼时,由于结膜全面瘢痕化,使睑部泪腺和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粘液)遭到破坏,眼泪减少或本无泪,角膜,有的发生溃疡,结膜粗糙不平,重者似皮肤,覆盖整个角膜,眼球转动受限,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

检查

典型症状沙眼很容易做出诊断,轻型早期病例则较难诊断。照中华医会眼科会(1979年)决定的沙眼诊断依据为:

1、上睑结膜管模糊,乳头肥大,及滤成等,要是出现在睑部上缘,或上穹窿部及外眦部。

2、用放大镜或裂隙灯角膜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上缘有

3、上睑结膜、上穹隆部出现瘢痕。

4、必要时作睑结膜刮,在结膜上皮细胞中可找到包涵体。或培养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中之一者即可诊断沙眼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视盘水肿

下一篇 视神经萎缩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