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青光眼

青光眼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且其导致的视力丧失是不可逆转的,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在房水环途径中任何一环发生阻碍,均可导致眼压升高起的病理改变,但也有部分患者呈现正常眼压青光眼青光眼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
目录

病因

病理性眼压增高是青光眼要危险因素。增高的眼压通过机械压迫和起视神经两种机制导致视神经损害。眼压增高持续时间愈久,视功能损害愈严重。青光眼眼压增高的原因是房水环的动态平衡受到了破坏。少数由于房水分泌过多,但多数还是房水流出发生了障碍,如前房角狭窄甚至、小梁硬化等。

眼压升高并非青光眼发病的唯一危险因素,部分患者眼压正常却发生了典型的青光眼病理改变,也有部分青光眼患者眼压虽得到控制,但视神经损害仍然进性发展,说明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与青光眼发病有,如眼球局部解剖变异、年龄、种族、家族史、近视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液流变异常等。

临床表现

原发性青光眼眼压升高时前房角的状态,分为角型青光眼角型青光眼角型青光眼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角型青光眼慢性角型青光眼

1.急性角型青光眼

急性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房角突然狭窄或,房水不能及时排出,起房水涨满,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占90%,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4,来势凶猛,症状急剧,急性发病前可有一过性或反复多次的小发作,表现为突感雾视、虹视,伴部疼痛或部酸胀。发病时前房狭窄或完全,表现突然发作的剧烈眼胀眼痛畏光流泪头痛、视力锐减、眼球坚硬如石、结膜充,伴有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急性发作后可进入视神经持续损害的慢性期,直至视神经遭到严重破坏,视力降至无光感且无法挽回的绝对期。

2.慢性角型青光眼

发病年龄30岁以上。此型发作一般都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疲劳、用眼及用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期,或局部、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可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0~30mmhg,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即可成暴发型青光眼

早期症状有四种:①常感觉眼睛疲劳不适。②眼睛常常酸胀,休息之后就会有所缓解。③视物模糊近视眼或老花眼突然加深。④眼睛常感觉干涩。

3.原发性角型青光眼

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常是疾病发展到晚期,视功能严重受损时才发觉,患者眼压虽然升高,前房角始终是放的。

检查

1.基本检查项

(1)眼压正常眼压范围在10~21毫米柱,若眼压超过21毫米柱,或双眼压差值大于5毫米柱,或24小时眼压差值超过8毫米柱,则为病理眼压升高。测量眼压的法有多种,前公认Goldmann压平眼压准确性相对最好。

(2)房角通过房角镜检查直接观察房角的放或,从而区分角型和角型青光眼

(3)视野视野检查是诊治和随访青光眼治疗效果的最重要的检查之一,包括中视野和周边视野检查。

(4)视盘通过眼底镜、裂隙灯前置镜或眼底照相的法,观察“杯盘比C/D”的大小、盘沿有无切迹、视盘有无出网膜神经纤维层有无缺损等。

2.超声生物显微镜的应用

该项技术可在无干扰自然状态下对活体人眼前段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进动态和静态记录,并可做定量测量,特状体的态、周边虹膜、后房态及生理病理变化进实时记录,为原发性角型青光眼,特原发性慢性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治疗提供极有价值的资料。

3.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

该机采用了低能辐射扫描技术,实时图像记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通过共焦激光眼底扫描,可透过轻度混浊的屈光间质,获得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网膜断层图像,能准确记录和定量分析视神经纤维分布情况、视盘的立体图像,并能同时检查视盘区域流状态和完成局部视野、电生理检查,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病情分期及预后分析均有重要价值。

4.定量静态视野,图视觉诱发电位

青光眼出现典型视野缺损时,视神经纤维的损失可能已达50%。计算机自动视野计通过检测视阈值改变,为青光眼最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图视觉电生理PVEP、PE-RG检查,在青光眼中有一定敏感性及特异性,如将上述两种检查结起来,能显著提高青光眼的早期检出率。

诊断

1.急性角型青光眼

据典型病史、症状和眼部体征,诊断多无困难,房角镜检查显示房角是重要诊断依据。应注意与急性虹膜状体炎相鉴

2.慢性角型青光眼

常有眼胀头痛疲劳虹视雾视等症状尤,在傍晚或暗处、情绪波动时明显者。检查眼压中等度升高、周边前房浅、房角为中等狭窄,眼底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盘凹陷,伴有不同程度的青光眼视野缺损

3.原发性角型青光眼

早期多无自觉症状,若眼科检查发现眼压增高、视盘损害、视野缺损三项中有两项以上为阳性,房角镜检查显示房角放,即可初步作出诊断。

治疗

1.治疗原则

青光眼是我国要致盲原因之一,而且青光眼起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后果极为严重。一般来说青光眼是不能预防的,但早期发现、理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因此,青光眼的防盲必须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治疗要是降低眼压,减少眼组织损害,保护视功能。

2.治疗措施

(1)急性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要局部频滴缩瞳,同时联应用β-上腺能受体阻滞点眼,服碳酸酐酶抑制等以迅速降低眼压。待眼压降低,炎症反应控制后进一步考虑做激光切除或其他抗青光眼手术。

(2)慢性角型青光眼初期可用缩瞳或β-上腺能受体阻滞局部治疗,若药物不能控制眼压或已有明显视神经损害者,需做滤过手术治疗。

(3)原发性角型青光眼可先试用药物治疗,局部滴用1~2种眼药控制眼压在安全水平,并定期复查。药物治疗不理想可用激光治疗,或做滤过手术,前最常用的滤过手术是小梁切除术。

(4)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型以手术治疗为,可通过房角切术、小梁切术治疗;青少年型早期可与青光眼相同,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可做小梁切或小梁切除术。

(5)继发性青光眼治疗原发病同时,进降眼压治疗,若眼压控制不满意,可针对继发原因做相应的抗青光眼手术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