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脉络膜脱离

正常情况下,除视盘周围、巩膜突、涡状静神经在赤道区穿过巩膜处膜与巩膜有紧密连接外,其他大部分区域的膜与巩膜间仅由少量纤维结缔组织疏松相连,二者间存在一潜在的空隙,此即膜上腔。该腔隙的压力等于或略小于眼压。如果这种压力系遭到破坏,液体会积聚膜上腔称之为离。由于状体和膜在解剖上的延续性,离常伴有状体的离。诱发离的因素以眼外伤最多。外伤可直接......
目录

病因

诱发离的因素以眼外伤最多。外伤可直接损伤膜大管、动脉和涡状静等,都可膜上腔出外伤如伴有大量膜及网膜,提示伤情严重,预后甚差。其次为眼手术其中又以抗青光眼手术和玻璃体网膜手术为多,术中、术后均可发生。高眼压状态下或晚期青光眼病人的眼外流手术,术中或术后发生离甚至出是较常见的并发症。网膜离作巩膜手术时广泛过度的冷凝电凝;外加压或环扎过紧,或位置偏后;玻璃体手术时间过长灌注压偏低,大面积的激光光凝均可发术中或术后的离。近年来内障手术因超声乳化的普及,手术切小、时间短、术中眼压保持恒定,内障术中或术后发生离已很少见。但高度近视眼的核性内障,特核硬度在Ⅳ级或以上者,在超声乳化手术中仍可能发生,且多为膜上腔出

此外,在缝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手术中因缝针损伤了3或9点钟的状长动脉膜上腔出的也有报道在外伤中,高龄、高度近视高眼压糖尿病、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以及多次眼手术史,都是眼手术易诱发离或膜上腔出的高危因素,术前应注意预防外伤眼手术后膜上腔病变依严重程度可分为:①水肿增厚。②膜上腔肿(suprachoroidalhematomas)。③膜渗出性离。④膜上腔出(suprachoroidalhemorrhage)。⑤驱逐性膜上腔出(suprachoroidalexpulsivehemorrhage):后者危险最大预后也最严重。其他少见与手术无病因如特发性膜渗漏、真性小眼球、过度使用降眼压药物后巩膜炎液病、极度养不良导致的低蛋白血症等等均可诱发膜渗出及离。

发病机制

组织流占眼球液总量的70%是一高度管化的组织,另一面,毛细皮细胞间存在间隙,管通透性高;管非终末支,有广泛的交通支。由于这些因素,膜上腔病变实际上是源于管的病变。从损伤过程看可大致分为3类:

1.直接损伤管如严重眼外伤

2.间接损伤管常见原因有:①眼压突然下降:使管扩张,发大量渗出或出,如在多种眼手术和孔源性网膜离术中放液后所发生的。②液回流障碍:如巩膜手术中涡状静受压或先天性巩膜增厚如真性小眼球。③炎症:各种创伤所致的眼炎症因子介导的管通透性改变。④膜新生管出

3.液成分改变如低蛋白血症起的浆低性渗透压。膜上腔积聚的液体可以是渗出液、漏出液、液或者是三者皆而有之。习惯上液体以渗出液或漏出液为的称为膜渗出性离。以液为的则称膜上腔出病因可以分为特发性离(idiopathicchoroidaldetachment)、手术后状体离及继发性状体

临床表现

手术时如发生的驱逐性膜上腔出,因出突然且量大、可迫使眼容,包括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葡萄膜甚至网膜放的伤出。出当时由于眼压的突然增高或由于凝块直接刺激了神经,患者多伴有剧烈眼痛。紧急手术切停止后,大量膜上腔的液可渗至网膜下或玻璃体,或突破巩膜突附着点进入前房产生高眼压并可致角膜染。前房或膜上腔的液液化后,可被房水静流至巩膜表层,使巩膜黄染。如不作进一步的处理,眼机化导致网膜状体离,最后眼球萎缩,这是最严重的后果。病情轻者,离可逐步吸收而消失。

一般离的典型表现为眼底出现1个或数个表面光整球或分状的实性棕色隆起。离大小与高低可不相同。由于在赤道区为涡状静所分隔,此处的离多为数个半球或分状,赤道前的则呈环扁平隆起。隆起甚高时两侧脉膜隆起可相互接触(kissingchoroidls)而影响眼后部的观察;长时的接触更可能造成一侧网膜与对侧网膜间的粘连使网膜不再能恢复原位。一种特殊类型的网膜离可伴有离,除有离外,尚有前房加深和低眼压,并出现房水闪辉、晶状体韧带松弛。如不及时给予抗炎治疗,长时间后虹膜后粘连、周边虹膜前粘连以至继发青光眼都可发生持续的葡萄膜炎症,也导致增殖性玻璃体网膜病变(PVR)的快速发生,使手术成功率降低。

至于离患者的视力,后部膜未受累时视力影响少,当伴有玻璃体混浊网膜离时视力明显下降。轻、中度离通常1~2周后消失,少留痕迹。持续时间长者眼底可留下斑驳或线条样色素改变自发复位后的网膜会出现皱褶。长期的膜、状体离可能产生低眼压,出现视盘黄斑水肿膜皱褶等一系列改变视力十分低下。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膜渗漏多双眼先后发病由于离时间长色素上皮的屏障功能受损,液体可色素上皮层进入网膜下腔,起渗出性网膜离。 并发症: 角膜染、继发性青光眼以及增殖性玻璃体现网膜病变(PVR)等。

辅助检查

1.巩膜透照可区膜上腔是渗出液或液。

2.B超探查在诊断离上的作用尤其突出它不但可明确定出离的部位,还可膜上腔为低密度或高密度来区分是渗出性离或者出离。此外尚可显示有无眼占位以及网膜离等伴随情况。

3.眼底荧光素管造影(FFA)检查有助于鉴黑色离。

4.ICG可鉴网膜色素上皮下出离。

5.影像检查UBMCT和MRI均有助于离的诊断与鉴诊断。

需注意鉴的疾病有:网膜网膜劈裂以及巩膜外加压产生的嵴样隆起。外伤后的低眼压病例需做房角或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以排除状体房角漏(cyclodialysiscleft)。 >眼球和眼眶的超声检查

诊断

一般据病史和眼底所见即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大网膜离(bullousretinaldetachment)为多发性后极部浆液性网膜色素上皮离,也伴有无孔性网膜离,又称为多发性后极部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posteriorpigmentepitheliopathy,MPPE)。其前驱期常有反复性、性浆液性网膜病变。突然发病,后极部出现白色的色素上皮离继而发生无孔性网膜离,很像葡萄膜渗漏。但后者常有周边部的离,据眼底荧光管造影以及有无中浆病史可以区

2.后巩膜炎有的病例也可发生环状状体离及渗出性网膜离,网膜下液体也随体位移动。但后巩膜炎多有眼痛眼球运动痛眼红,重者有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甚至眼球突出。患者多有类湿关节炎,也可伴有前巩膜炎超声波检查可发现后部离巩膜增厚以及球后水肿等本病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3.孔源性网膜离这是由于低眼压或玻璃体到网膜下的刺激而状体离。常伴有葡萄膜炎、眼痛结膜充,眼压极低。

4.Harada病眼底有渗出斑,伴有网膜离,但离不随体位而移动,前后有明显炎症。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炎症消退、网膜离复位。

5.膜肿据超声波、荧光管造影可以区,而且眼压正常或偏高。

治疗

1.保守治疗明确诊断并去除诱因后,多数无严重并发症的离和膜上腔肿只需观察或药物治疗,如1%阿托品点眼,糖皮质激素局部滴眼、筋膜囊下注射或全身应用。数天或数周膜可复位,不留或少有并发症。实际上网膜环扎手术后大部分成功病例都会有周边膜或状体的轻度环离数天后能自愈。

2.手术处理有以下几种情况需手术干预来中断或逆转产生离的过程。

(1)伤漏:由外伤眼手术导致的伤漏与低眼压,通常需修补伤以恢复眼压。眼压升高后,通常离可自愈。

(2)前房消失、房角:日后可发继发性角型青光眼。其处理法是:角膜缘向前房注入BSSHealon或消毒空成前房。并在膜隆起最高处切巩膜放出膜上腔液体。应注意若有大量液体流出,眼压过低,可能导致膜再晶状体眼可继续向前房注入BSS有晶状体眼则状体平坦部将BSS注入玻璃体腔以恢复眼压。不过要确认针头是在玻璃体腔,以免将BSS注入膜上腔而加重离,甚至伤及对侧的网膜

(3)大量膜上腔出:特是产生了“kissingchoroidls”、不能控制的高眼压、持续疼痛以及伴有其他玻璃体网膜并发症如大量玻璃体积网膜离或网膜嵌顿等,需作手术处理。手术时机一般掌握在出后7~14天,此时膜上腔的凝块基本融化,便于放出。同时角膜水肿、眼炎性反应也趋消退或稳定,使手术易于进。在放前应再B超检查,进一步核实脉膜上腔积聚最多的部位、液化状况以及玻璃体网膜状态;并参考原手术伤的情况做出手术决定。

巩膜放多需结玻璃体网膜手术。要手术步骤有:①牵四直:以便转动眼球②成前房及清洗前房液并了解瞳孔区状况,可将灌注针从角巩膜缘插入前房以便持续灌注和维持眼压。③巩膜切据B超所示选在离最高处通常在颞下象限角巩膜缘6~10mm处做一长约3mm巩膜切,必要时可在其他象限再做切。切巩膜后,即见大量深褐色液体自切流出。巩膜切可不做缝,任其放继续流。④放置玻璃体手术灌注管:多选择6mm长灌注管并确认其已进入玻璃体腔后再管放液。⑤入导光纤维及玻璃体手术器械:注意与虹膜面平缓慢入,以免损伤已向前移位的网膜,然后进玻璃体网膜复位手术。大部分驱逐性膜上腔出病例,通过上述处理得以挽回,保留了眼球,虽视功能的改善有限。

预后

离的原因及程度密切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家麻树

下一篇 家白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