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是泪囊病变中最常见者,多继发于泪管狭窄或阻塞后,泪液滞留于泪囊之,伴发细菌感染起,此病与粘液囊肿性之要鉴是为泪囊部皮肤呈现一定程度的弥漫性充结膜炎泪溢症较为明显。严重者可成化脓性囊肿。由于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起。常见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中隔偏息肉甲肥大等阻塞泪道,泪液不能排出,长期滞留在泪囊。泪液中的细菌,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在此滋生,刺激泪囊......
目录

疾病病因

由于泪管的阻塞或狭窄而起。常见于沙眼、泪道外伤鼻炎中隔偏息肉甲肥大等阻塞泪道,泪液不能排出,长期滞留在泪囊。泪液中的细菌,如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在此滋生,刺激泪囊壁,起泪囊粘膜慢性炎症,产生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

发病机制

泪液的滞留继而起细菌感染,以肺炎双球菌多见,局部多数发生非肿性炎症。而因结核、梅毒、麻起的全身或局部组织疾病多发生肿性炎症。

疾病描述

慢性泪囊炎可分为卡他性泪囊炎黏液囊肿和慢性化脓性泪囊炎等几种。

卡他性泪囊炎

表现为泪溢,与单纯泪道阻塞相似,伴有内眦结膜充和刺激症状,冲洗泪道有黏液分泌物回流,有时可部分通畅。

黏液囊肿

泪囊壁失去张力而扩张,分泌物在泪囊积聚囊肿。在内眦韧带一有波动的突起,挤压时有冻样透明或乳白色的分泌物从泪小管回流或压入鼻腔。一旦因为炎症上、下泪小管塞,囊肿将继续扩张,在皮下成相当大的略呈蓝色囊性肿块,但不与皮肤粘连。CT扫描显示泪囊区为一囊性占位病变,中低密度,因侧为结构病变多向眶突出。

慢性化脓性泪囊炎

是滞留在泪囊的分泌物积聚并细菌繁殖起泪囊壁炎症。分泌物初为黏液性,以后变成脓性,压迫泪囊区时有黄色黏稠脓液回流,且常排入结膜囊,成为感染源。慢性泪囊炎可由急性泪囊炎演变而来,也可以反复急性发作。慢性泪囊炎的囊壁由于慢性炎症而增厚,加之脓液积聚,囊壁扩张,成类似黏液囊肿的化脓性囊肿脓性分泌物排入结膜囊结膜炎湿疹性睑缘炎。

疾病诊断

1、溢泪,内眦结膜充,皮肤常有湿疹

2、以手指挤压泪囊部,有粘液或粘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

3、可由于分泌物大量聚积,泪囊逐渐扩张,内眦韧带呈囊状隆起。

疾病检查

除溢泪外,无其它症状,仅在冲洗泪囊时,可以见到分泌物倒流出来。由于粘液脓性分泌物长期返流结膜囊角膜上皮有损伤时,分泌物的细菌即可起感染,造成角膜溃疡。如有眼球穿孔伤或作眼手术时,也会起眼球感染。

病理检查

慢性发炎的泪囊,囊壁纤维化,变厚可达正常者的2~3倍,囊腔极度缩小;但扩大成黏液囊肿时,囊壁极度变薄。黏膜粗糙呈绒状,皱褶增多,肉团或息肉可充满囊腔或在泪囊下端起完全阻塞。黏膜下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随急、慢性程度不同其细胞成分各异。急性期为多核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慢性期为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浆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病程长者则有成纤维细胞。黏膜下的弹性组织纤维组织代替,瘢痕组织成囊腔缩小,泪囊与泪管连接处为纤维索状塞。泪囊瘘管黏膜面为复层上皮,与皮肤表皮相连续,瘘管周围大量浆细胞浸润,瘘管早期排出脓液,久之,急性炎症消退则转变为水样液。

CT检查

慢性泪囊炎囊肿时,表现为或类囊状水样密度影,脓肿的密度略高于水的密度。强化扫描有不同程度的环强化。CT对于小的钙化结石也可显示,表现为斑点状的高密度影。另外可发现眶的增生、肥厚、破坏等改变。CT泪囊造影是将造影注入泪囊系统,同时进CT扫描显示其结构,可发现泪管阻塞、狭窄及扩张的部位及程度。并可显示泪道系统及眶组织、眶周结构部和旁窦的病变。

疾病治疗

1、对患病不久泪管未完全堵塞的病例,点抗生素眼药水,每日4~6次,点药之前,挤净分泌物,作泪道冲洗,冲洗后注入少量0.25%氯霉素液加0.5%可的松及1:5000糜蛋白酶,同时应治疗鼻腔疾病。

2、如泪管仅部分狭窄,可试作泪道探通术或泪管插管术。

3、泪点和泪小管正常者,可作泪囊鼻腔术。

4、如泪囊过分狭小,或病人年老体弱,或伤后并有严重瘢痕者,可泪囊摘除术。

手术治疗

前路泪腺摘除术的适应是体积不大的慢性泪腺肿大或泪腺肿

适应:体积不大的慢性泪腺肿大或泪腺肿

术前准备及麻醉:手术前晚服镇静。术中用2%利多卡因2ml,加等量0.5%布比卡因,自眶外下角作眶上裂麻醉,另用2~3ml上述混麻药,沿眶外上缘切线作皮下浸润麻醉。

手术步骤:

1、自眶上缘中点,沿眶缘作弧皮肤切,达外眦上缘。沿纤维走向钝性分离切眶轮匝。用小拉钩拉并止,暴眶缘膜及眶隔。

2、眶上缘3mm,用剪刀沿眶缘剪眶隔,即有眶脂肪出。切除出的脂肪即可暴泪腺。

3、向上穹隆插入一眼睑保护眼球。用镊子夹起泪腺包膜,并向前下牵拉,用膜分离器分离眶与泪腺间的结缔组织联系。

4、再用拉钩将上睑提膜拉向侧,分离泪腺与上睑提膜间的联系,使泪腺眶充分游离。

5、如只摘除眶,在泪腺眶和睑连接部结扎后切除泪腺。

6、如要摘除全部泪腺,则应将睑部泪腺游离出来。用管钳夹住泪腺包膜,将其拉出创,有少数粘连可继续分离。如有管,应结扎后剪断,然后将泪腺摘出。

7、空腔注入少许抗生素。摘下的泪腺应送病理。分层缝,眶隔用6-0缝线缝3~4针,眼轮匝缝2~3针,皮肤用3-0缝线缝4~5针。用绷带轻轻加压包扎。

术中注意事项:术中要保护好泪腺或肿包膜,分离过程中切不可用剪刀剪,以免伤及上睑提膜、外直和穹隆部结膜。止要彻底。

术后处理:全身常规使用抗生素,24小时换药,5天拆线。

并发疾病

长期之慢性泪囊炎,对眼部之安全是一严重之威胁。如角膜之感染,葡角膜溃疡或眼部贯通伤,眼手术等均可起全眼球炎,而致视功能丧失。

疾病预防

1、注意眼部卫生,以防毒深入或病变反复,定期检查眼睛。

2、对椒疮重病,流泪症及将眼部手术患者应注意检查是否患有本病,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3、忌过食辛辣煿等有刺激性的食物,特是素患眼疾者,更需注意,以免蕴积湿热发眼病。

4、及时彻底治疗沙眼、睑缘炎等外眼部炎症,不给细菌以可乘之机。

5、有中隔偏甲肥大或慢性鼻炎者应尽早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寄生黄

下一篇 寄生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