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淋菌性结膜炎

淋菌性结膜炎也称淋病眼或淋菌性脓漏眼,是一种极为剧烈的急性化脓性结膜炎。本病的特点为高度眼睑、结膜充水肿及大量脓性分泌物,如治疗不及时,将短时间发生角膜溃疡及穿孔,导致失明的严重后果。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多因出生时为母体阴道炎性分泌物或其他被淋菌污染的用品所感染。成人性淋菌性结膜炎病菌多因自身或他人的尿道分泌物所感染,偶由感染者即所谓因性淋菌性结膜炎。常由Neisser淋球菌感染所致,本......
目录

病因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多因出生时为母体阴道炎性分泌物或其他被淋菌污染的用品所感染。成人性淋菌性结膜炎病菌多因自身或他人的尿道分泌物所感染,偶由感染者即所谓因性淋菌性结膜炎。常由Neisser淋球菌感染所致,本菌为G-(Gram染色阴性)双球菌。

临床表现

临床上将本病分为新生儿和成人淋菌性结膜炎

成人淋菌性结膜炎潜伏期为10小时至2~3日,双眼或单眼发病,病情急剧发展至浸润期,眼睑高度红肿和疼痛;睑结膜高度充,伴小出点及假膜成;球结膜水肿,重者突出于睑裂外;有淋巴结肿痛,病初,分泌物为浆液性或性,结膜刮明上皮细胞有许多淋球菌存在,3~5日后,眼睑肿胀有所减轻,变软,而代之以大量脓性分泌物,自睑裂源源不断地流出,是为脓漏期,此时,分泌物中有大量淋球菌,2~3周,脓性分泌物逐渐减

图片

少,但仍含淋球菌,有感染性;结膜水肿消退,睑结膜高度肥厚,乳头肥大,表面粗糙,可持续数月之久,炎症消失,睑结膜上可遗留深的瘢痕,角膜并发症几乎不可避免,除角膜上皮点状荧光素着染以外,角膜周边部实质浅层可见部分或全环浸润,浸润与角膜缘间有窄的清亮区相隔,伴轻度前房反应,轻症浸润数日后消退遗留薄,重者成与免疫介导的边缘角膜融解相似的环溃疡,或中央部溃疡角膜弥漫模糊,局部变薄,很快穿孔,虹膜出。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是新生儿眼炎中最严重者,曾为盲童的重要致盲原因,潜伏期在2~5日者多为母亲产道感染,出生7日后发病者为产后感染。临床表现为双眼剧烈的急性结膜炎,发病初期睑和球结膜水肿,充,分泌物为水样,清样,性,但进展很快,发病数小时后即转为脓漏期,有大量脓性分泌物,重度睑球结膜水肿及炎症,角膜变暗,周边部浸润,溃疡,或中央部溃疡溃疡穿孔,虹膜出,眼炎,视力丧失。

检查

1.体格检查

重点注意结膜囊有无大量脓性分泌物

2.助检查

结膜刮和分泌物涂Gram和Giemsa染色检查、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和培养。

诊断

本病淋病病史、典型的眼部病程发展及分泌物涂或结膜刮细菌检查即可确诊。

治疗

淋菌性眼部感染由于病情险恶,发展迅速,应高度警惕,认真处理。一般细菌性结膜炎以局部抗生素治疗为,而淋菌性感染则需全身应用抗生素并局部用药以控制,避免并发症。

1.全身治疗

图片

新生儿可用水青霉素G,静注射;对耐药者给予头孢三嗪,肉或静给药。也可采用其他第3代头孢菌素或壮观霉素等。其他如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Ⅱ、红霉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及磺胺制也可选用。有角膜病变者,宜用头孢三嗪。静滴注或壮观霉素注。成人用水普鲁卡因青霉素G肉注射,注射前1小时服羧苯磺胺,注射后继续减量服;或用水青霉素G静注,或长效青霉素注。对青霉素耐药及青霉素过敏者,可注头孢三嗪或壮观霉素。

2.局部治疗

用温盐水彻底冲洗结膜囊,始每5~10分钟1次,逐渐减为15、30分钟1次,直至分泌物消失。也可滴用0.25%氯霉素、0.1%利福平或杆菌肽等眼药水。红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或杆菌肽眼膏每日睡前涂眼。角膜病变时,用阿托品瞳。角膜溃疡穿孔时,在抗生素治疗下,穿透性角膜移植或巩膜移植。

对患者或患儿父母应进生殖泌尿系等检查及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尖耳贯众

下一篇 尖槐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