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近视

近视 近视屈光不正的一种,指眼在调松弛状态下,平光线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网膜之前,导致网膜上不能成清晰像,古称能近怯远症。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发育、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症状光所及的范围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可用凹球面透镜矫正。近视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放松状态下,平光线进入眼,其聚焦在网膜之前,这导致网膜上不能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my......
目录

疾病定义

近视屈光不正的一种。当眼在调放松状态下,平光线进入眼,其聚焦在网膜之前,这导致网膜上不能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myopia)。此时检查验光则会提示近视度数,例如通常称近视50度,记录为“-0.50D”。

在眼调放松的状态下,外界的平光进入眼,其焦点正好落在网膜上,则成清晰像,此称为正视;若焦点无法落在网膜上,则称为非正视,也就是屈光不正

病因介绍

近视的产生原因至今依然不是十分明确,公认的看法是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据表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

遗传因素:近视眼已被公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度数多在600度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6岁后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龄期始,一般都低于600度。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迅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度,可到2000~2500或3000度。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近视病理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生退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

外因

环境因素: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离用眼的系非常密切。从事文工作或其他近离工作的人,近视眼比较多。青少年生中近视眼也比较多,而且从小五、六年级始,其患病率明显上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聚,这样眼外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每增长1毫米近视就达-3.00屈光度(也就是普通说的300度),当然这种近视绝大多数为单纯性近视,一般度数都比较低,都在6屈光度以下,发病多在青春期前后,进展也比较缓慢,有人把这种近视称之为真性近视,以示与假性近视相区

(1)用眼离过近。据有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离过近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离达7-10厘米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常以此离看书,写就会使眼睛的调异常紧张,从而可成屈折性(调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过度,使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过度而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压增高,眼组织,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离应是30-35厘米。

(2)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看书写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3-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眼睛负担过重,眼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近视。有的生过了一个假视力就明显下降就是这个原因。一般张连续看书写或看电视40-50分钟就应休息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如果光线太强,如阳光照射书面等,会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体,相反,光线过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体,头部就会向前,凑近书本,以上两种情况均能眼睛容易疲劳,眼睛的调过度或痉挛而近视

(4)在车上或走路时看书。有的青少年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常如此就可能近视

(5)躺着看书。许多青少年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是一种坏习惯。因为人的眼睛应保持水平状态看书,使调与集(辐辏)取得一致,减少眼睛的疲劳。如果躺着看书,两眼不在水平状态,眼与书本离远近不一致,两眼视线上下左右均不一致,书本上的照度不均匀,都会使眼的调紧张而且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这样可加重眼睛负担2-3倍,日久就近视

(6)睡眠不足。当睡眠不足时,第二天精神不振,头昏胀,大脑没有充分休息,疲劳未能消除,加重眼睛负担,促使近视发生。睡眠不足是近视眼的成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

(7)课桌不符要求,写姿势不正确。若桌椅太低,使头前倾,柱弯,胸部受压,眼睛调相对紧张。或桌椅过高,双脚悬空,下肢容易摆动,不能保持正确姿势,都能使眼睛发生疲劳,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近视

(8)前空间的射线的影响。常看电视,尤其是信号不足,接收率不高的农村地区,没有共用天线,屏幕不清晰,雪点也多,很易使眼疲劳常玩电子游戏机的同更易损坏视力,商场出售的小霸王习机,都能直接近视,当今电机算机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过长操作起眼的干疲劳近视,均需适当控制使用时间。

(9)角膜度或晶状体前后面的弯度变大,这种情况多为先天性改变,临床上较少见。

诱发因素:微量元素缺乏、养成分失调以及大气污染可能都是近视的诱发因素;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长期近离看电子屏幕也可能会促使近视发生发展。

疾病类型

1.近视程度

轻度近视:≤300度(≤-3.00D)。

中度近视:300度~ 600度(-3.00D~-6.00D)。

高度近视:>600度(>-6.00D)。

超高度近视:>9.00度(>-9.00D)。

2.照屈光成分

轴性近视:最常见,眼球前后径过长(即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而屈光力(即角膜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的屈光性能)基本在正常范围。

屈光性近视要由于角膜晶状体率过大,或各屈光成分之间组异常,导致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3.病程进展

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以,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

病理近视:一般近视度数较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患者除了远视力差之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蚊症、浮物、闪光感等,发生网膜离、撕裂、裂孔、黄斑出、新生管和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

临床症状

典型症状

1.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2.疲劳

3.可发生隐斜或共转性外斜,斜视眼多为近视度数高的一眼

4.高度近视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并发内障而自觉眼前黑影飘动或视力下降

5.低、中度者眼底一般无变化或呈豹纹状眼底近视斑,高度近视者视神经乳头颞侧或周围环状膜萎缩,黄斑变性、出、富克斯(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并易发生网膜裂孔和网膜

6.高度近视者因眼轴处长而稍突出,同时伴前房较深和瞳孔较大,且对光反向略迟钝

7.用凹球面透镜能增进视力

8.眼底损害:

豹纹状眼底网膜管离视盘后即变细变直,同时由于毛细管伸长,可影响网膜色素上皮层养,以致浅层色素消失,而使管外成似豹纹状的眼底。

近视斑视盘周围的膜在巩膜伸张力量的牵下,从乳头颞侧,使其后面的巩膜暴白色的弧斑。如眼球后极部继续扩展延伸,则膜的逐步由乳头颞侧伸展至视盘四周,终于成环状斑。此斑可见不规则的色素和硬化管。

⑶黄斑部:可发生成不规则的、单独或融白色萎缩斑,有时可见出。此外,在黄斑部附近偶见有变性病灶,表现为一个黑色环状区,较视盘略小,边界清楚,边缘可看到小的,称为Foster-Fuchs斑。

⑷巩膜后葡萄肿:眼球后部的伸张,若局限于一小部分时,从切中可以看到一个尖锐的突起,称为巩膜后葡萄肿。这种萎缩性病灶如发生在黄斑处,可并中视力的操作。

齿缘部囊样变性:网膜的边缘便是齿缘。是由多层的网膜与单层状体非色素上皮交汇而成。表明在平坦部与网膜之间连接处有网膜残缺现象及囊性变。

并发症状

近视的并发症常常是因为近视的眼球新陈代谢发生了不可逆的转变起的,而又以高度近视的并发症最为严重。

高度近视并发症

1、高度近视网膜

因为高度近视和超高度近视大多是遗传性近视,视力状况不会随着身体发育的停止而停止,其前后眼轴不断增长,网膜不能相应地变长,因而受到牵拉,拉扯造成的裂孔未及时修补,玻璃体已液化的水分,便有机会灌入网膜,就像墙纸渗水一样,网膜便鼓起一部分,进一步恶化就有可能发生网膜离。

2、高度近视还会蚊症

由于玻璃体正常的体状结构发生液化,随着眼球的转动,常在眼前出现黑影飘动,就像蚊蝇在舞。

中低度近视并发症

1、中低度近视斜视

如果双眼近视度数相差大于300度,可起外斜或隐斜,如果是在青少年时期,这种情况会一直加剧。

4、中低度近视内障

近视眼患者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发生混浊,视力逐渐减退产生并发性内障。这种内障发展缓慢,以核混浊和后囊膜混浊为

疾病诊治

疾病检查

眼部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测定等,并用电验光、瞳检影。还采用角膜地图仪、角膜测厚仪、裂隙灯等检查角膜、屈光间质、眼底、角膜厚度和率半径等。

疾病诊断

诊断依据

1.远视力下降,近视力正常。

2.凹球面透镜矫正,使视力增进。

3.高度近视眼底检查可明确诊断,如高度近视者常出现玻璃体液化、变性、混浊。

4.可伴有共转性外斜。

视力诊断

对数视力表

即凡近视力≥1.0、远视力<1.0者均属近视(使用的视力表不同,而有不同的记录法,如为标准对数视力表,则低常远视力的记录应为<5.0)。年龄男性<0岁、女性<45岁者,近视力正常应为1.5,标难检查离均为25cm。

屈光诊断

即于麻痹网膜检影呈现近视屈光(≥-0.25D)者。理论上的诊断标准应为:远视力<1.0、眼球轴长>24mm,调麻痹网膜捡影为近视屈光(最低屈光度至少为≥-0.125D)者。但是,就21世纪初已有的条件与水平来说,如此准确与明确尚难以做到。

眼底诊断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近视,都应检查眼底,可初步估计近视的轻重及真假近视眼。一般有近视斑,豹纹状眼底改变,可诊断为真性近视,其屈光度在-300度左右或更高。有的伴着黄斑变性和出等,如果眼底正常,可能是轻度近视或假性近视。有验的眼科医师,可据眼底镜上的屈光度估计大概的屈光状态。

疾病治疗

1.配戴眼

近视眼的眼前放置一适当凹透镜,平光束通过后被分入眼,焦点因此后移,正落在网膜上,可获得清晰的远视力。矫正近视凹透镜度数的选择原则是,在获得正常视力(1.0~1.2)或最满意的视力(即矫正不到1.0时的最佳视力)的几个凹透镜中选其中度数最小的作为该眼的矫正度数。

正确适当度数的凹透镜除提高视力外,可恢复调与集的平衡,缓解疲劳,预防或矫正斜视弱视,减低屈光参差,有利建立与发展双眼同视功能,近视散光者戴镜矫正有可能阻止屈光度加深。

2.手术治疗

近视眼的手术治疗近年来已在国外普遍应用。手术种类较多,可分为:

(1)角膜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放射性角膜术以及较少用的自动层成术、角膜环放置术、表面角膜移植术、角膜术等。此类手术一般用于近视眼已停止发展者。手术能通过改变角膜度,矫正近视屈光不正,但对病理近视眼的眼底变化及各种并发症并无作用。

(2)晶状体及人工晶状体手术对高度近视眼作透明晶状体摘出术以矫正屈光不正已有较久历史,但需注意术后发生网膜离、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的可能。近年应用超声乳化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较好。也有人对透明晶状体的高度近视眼者在晶状体前放置前房型或后房型的人工晶状体,以矫正屈光不正,也取得了一定的矫正效果。本法矫正屈光不正的能力较强,对于12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角膜较薄,估计用角膜屈光手术不易矫正者可能更为适用。

(3)巩膜后部加固术对进性的病理近视眼用阔筋膜、异体巩膜条带、硬膜或硅海绵等绕过眼球后极作巩膜后部加固,希望能防止近视眼进及减少眼底并发症的发生。

3.药物治疗

用于治疗近视眼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阿托品新斯的明、托品卡胺等。

4.其他治疗

其他凡无害于眼而有一定理论依据的治疗法,如雾视法、双眼像法及像增视仪、远眺法、锻炼法等均可试用。

疾病预防

日常预防

1、切忌"不转睛",自注意频密并完整的眨眼动作,常眨眼可减少眼球暴于空中的时间,避免泪液发。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夜。

3、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电,注意中间休息,通常连续操作1小时,休息5-10分钟。休息时可以看远处或做眼保健操。

4、保持良好的工作姿势。保持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双眼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这样可使颈部肉轻松,并使眼球暴于空中的面积减小到最低。

5、调整荧光屏离位置。建议离为50-70厘米,而荧光屏应略低于眼水平位置10-20厘米,呈15-20度的下视角。因为角度及离能降低对屈光的需求,减少眼球疲劳的几率。

6、如果泪水分泌较少,眼睛容易干涩,在电前就不适使用隐眼镜,要戴框架眼镜。在电前佩戴隐眼镜的人,也最好使用透氧程度高的品种。

假性近视预防

(1):应用麻痹阿托品、双星明、托吡卡胺滴眼液、博士伦眼药水等)滴眼瞳,于睡前点眼一次。

(2):坚持做眼保健操,每日3~4次。

(3):习或工作1~2小时后远眺大自然景色,休息10~15分钟,使松弛。

(4):用中医针灸电针气功或热按摩等法提高视觉神经中枢的兴奋性;针灸建议针“睛明”和“球后”两

(5):阅读和写要保持与书面30厘米以上的离和正确的姿势;不要歪着头看书,光线照明要适眼睛;要劳逸结,并注意锻炼身体。

青少年预防

一般青少年的近视眼,多数属于“假性近视”。由于用眼过度,调紧张而起的一种功能性近视。如果不及时进解痉矫治日久后就发展成真性近视。须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1、培养他们正确的写、读书姿势,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书本和眼睛应保持一市校课桌椅应适生身材。

2、看书写时间不宜过久,持续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现在的手持设备还有电的使用离与读书写差不多,所以也要注意使用时间)

3、写读书要有适当的光线,光线最好从左边照射过来。不要在太暗或者太亮的光线下看书、写,减轻生负担,保课间10分钟休息,减轻视力疲劳

4、积极展体育锻炼保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5、教导生写,不要过小过密,更不要写斜、草。写时间不要过长。

6、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7、看电视时要注意高度应与视线相平;眼与荧光屏的离不应小于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5倍;看电视时室一盏支光小的电灯,有利于保护视力;在持续看电视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

8、应多吃些含甲种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各种蔬菜及动物的肝脏蛋黄等。胡萝卜维生素B,对眼睛有好处;多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

近视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近视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奶粉、、肉类、牛肉类等含锌和铬较多,可适量增加。 补锌最好服用蛋白锌,如新稀宝

近视要分档防治,抓早抓小。 积极矫治和防止深度发展。如果已发生近视,要到医院去验光, 配戴适宜的眼镜。假性近视可采用远雾视法、 推拿操或晶体操以及物理疗法、药物等进矫治。

9.打羽毛球、乒乓球可防近视在打球过程中眼睛须快速追随羽毛球和乒乓球这类灵活性很强的“小球运动”轨迹变化,这对5~9岁的孩子的眼球功能完善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防治误区

误区一:孩子还小=假性近视

流传甚广的“假性近视”的概念,仍为很多人所接受,家长一听到孩子近视时不而出“是假性还是真性”?许多人相信“近视眼有真假之分”,假性近视是可逆的或早期阶段。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以前给“假性近视下的定义:一过性用眼视近过度所致的视力下降,过休息或应用麻痹滴眼后,视力恢复正常者称为假性近视。但在临床中,我们已很少看到真正的假性近视(据统计不超过3%)因为这个时期是非常短暂的,等孩子出现症状以后再来看医生,大部分已错过了这个时期。一瞳验光,已近视,而不是假性近视,这是和年龄无明显联系的。所以海早在一年前已有眼科专家提出:近视不宜分真假,的就是防止已近视者因为“假性近视”的观点而延误正确的治疗。在国外,眼科界几乎不提假性近视的概念。

误区二:早戴眼镜=促使近视加深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过多看到的事实是:生的眼镜度数在逐年增加。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眼镜越戴越近视。事实上,据医生的临床验和观察实,戴不戴眼镜与近视的发展没有直接的系,很大程度上近视的发展与用眼过度、视疲惫有,有一部分与眼疾有。从生逐年增加的业负担及习时间的不断延长(有的在假期还在补课)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所以医生认为,对于视力低于0.5者,都应配戴适的眼镜,首次配镜应到正规医院眼科做具体眼科检查,排除眼科疾患,瞳、验光后配戴适的眼镜;低于1D的近视,只习时配戴,平时应注重劳逸结,及时休息(每习30-40分钟,应远眺或按摩眼球)提高习效率,减少看近的时间为上策。

误区三:近视眼=不正常

近视的本质相称于照相机聚焦。出现视物模糊是因为镜头(角膜晶状体)、底网膜)等各种组件的光不平衡而呈现出的近视屈光状态。遗传、养、体质、业负担、不良的用眼习惯都是致病的原因,在我国,不良的用眼习惯加之业负担过重是构成后天性近视要原因。所以专家认为,近视是人类适应看近的一种表现。轻、中度近视(6D以下)假如不眼底异常,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不能认为是一种病态。

误区四:激光手术=近视

从美国FDA正式批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进步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但公众对于手术的熟悉却存在两个极端:一种是化手术效果-- “包治近视眼”。针对每个人的角膜厚度、前房深浅、角膜弧度、角膜图等的不同,治疗法也不能完全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手术的,必须通过术前检查才。另一种观点是完全否定手术治疗,认为“治标不治本”无视另一事实,对于中、低度近视而言,十多年的实践已明:激光手术效果确定、稳定而且可靠,手术法的改进日新月异。

护眼误区

调查发现,前最重视视力保护的是青少年及其家长,而二、三十岁以上的成年近视患者连续疲劳用眼的情况也更严重。更有甚者,有六十多岁因为大量近离废眼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视力定型”后无须保护

出现这种现象的要原因是很多近视患者存在用眼卫生的误区,他们认为,视力也会随着身体发育的结束而定型,定型后视力问题就不会再恶化,所以也无须太注视力保护。实际上视力是不会定型的,据统计调查由于不注意保护眼睛,过度进视近性的习或工作,导致人成年后近视又发生和发展,所以就近视问题而言,几乎不存在“视力定型”后无须保护的年龄。

用镜误区

眼镜不存在“超期服役”

调查发现,在使用树脂镜眼镜的公众中,35%的受访者平均1年或更短时间更换一副眼镜,35.9%的受访者平均2年左右更换一副眼镜,29.2%的受访者每三年或更长时间更换一副眼镜,36.4%的受访者在眼镜用坏的情况下再更换眼镜。

配镜误区

配眼镜是否去医院无所谓

在调查中,公众对镜质量的重视程度仅次于验光。有9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镜质量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他们并不知晓如何辩识和保障所购买镜的质量,超过三成的消费者只将希望寄托在眼镜店和业员身上。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