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晶体异位和脱位

在正常情况下,晶体(lens)由晶体悬韧带悬挂于状体上,其轴与视轴几乎一致。由于先天性、外伤或病变等原因使晶体悬韧带缺损或破裂,可起悬挂力减弱,导致晶体异位(ectopia lentis)或半位(subluxation);如果悬韧带发生完全断裂,可产生晶体完全位。晶体位的治疗取决于晶体的位置、晶体的硬度、患眼的视力和对侧眼的视力、年龄、有无先天异常、有无出现并发症及手术的条件等。晶体位......
目录

治疗措施

晶体位的治疗取决于晶体的位置、晶体的硬度、患眼的视力和对侧眼的视力、年龄、有无先天异常、有无出现并发症及手术的条件等。晶体位造成视力下降的原因是多面的,如屈光间质混浊、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眼底异常等,因此晶体摘除术后并不一定能改善视力。

对于没有并发症的晶体不全位,治疗的办法可用眼镜或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恢复适当的视力。

对于晶体混浊和全位,需手术摘除晶体,多同时进玻璃体切除,如眼底情况好,可同时进人工晶体缝

1.状体平坦部晶体切除术

对晶体半位的眼,可通过状体平坦部切,用玻璃体切割器切除晶体。对较硬的晶体,可做晶体超声乳化术。

对位于玻璃体腔位晶体,最有效的法是用玻璃体切割器状体平坦部,在导光纤维的协同下将晶体切除。

2.应用过氟化碳摘出玻璃体腔位晶体

过氟化碳液体比水重,黏度低,在玻璃体切割后将其注入网膜前,可将晶体浮起推至瞳孔区,用玻璃体切割器摘出。

3.晶体圈匙取出前房或玻璃体腔晶体

当无冷冻摘出器或玻璃体切割器等设备时,可先缩瞳将入前房的晶体固定在前房,从角膜缘切伸入晶体圈匙到晶体后面,将其取出。对入玻璃体腔晶体,角膜缘切,向玻璃体腔轻轻注入BSS,指向状体,用水流使晶体由对面浮起,伸入晶体匙,托起并取出晶体。

病因学理

  晶体位置异常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起,若出生后晶体不在正常位置,可称为晶体异位;若出生后因先天性因素、外伤或病变使晶体位置改变,可统称为晶体位(lens dislocotion)或半位(lens sublaxation)。但在先天性晶体位置异常的情况下,有时很难分清何时发生晶体位置改变,因此晶体位或异位并无严格的分界,常常通用。

  一、先天性晶体异位或

  可作为单独发生的先天异常;或与瞳孔异位和其他眼部异常伴发;或与中尤其是发育异常的全身综征并发。不论何种情况,多由于一部分晶体悬韧带薄弱,牵晶体的力量不对称,使晶体朝发育较差的悬韧带相反向移位。

  (一)单纯性晶体异位

  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为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稳性遗传,常为双眼对称性。可伴有裂隙状瞳孔畸。悬韧带发育不良的原因尚不明了。虽然子宫炎症、神经层的状体萎缩等是可能诱发的因素,但确切机理不明。如果伴有葡萄膜广泛缺损等中发育异常,则可能与中发育紊乱有

  (二)伴有晶体态和眼部异常

  常见的有小球晶状体(microspherophakia)、晶体缺损(coloboma of the lens)、无虹膜症(aniridia)等。

  (三)伴有先天性的晶体异位或

  1. Marfan综征 是一种不规则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全身中组织广泛紊乱,以眼、心血管和骼系统异常为特征。Marfan于1896年首先报告。眼部异常表现为晶体异位,尤其是向上和向颞侧移位。由于虹膜色素层缺如可产生后透照试验阳性,瞳孔局部缺如使药物难以将瞳孔大。另外,眼部还可有前房角异常,膜和黄斑缺损,也可产生青光眼网膜离、眼球震颤斜视弱视等并发症。骼异常见于手足四肢细长,长头和长瘦脸,心脏孔不动脉动脉狭窄等症。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2.同型氨酸尿症(homocystinuri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常影响骼,它是以质疏松和有全身成趋势为特征。晶体多向位,晶体易于至前房和玻璃体腔。晶体悬韧带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有异常改变。眼部也可先天性内障网膜离和变性、无虹膜等异常。实验室检查可检出、尿中含有同型胱氨酸(homocystinuria)。本病原因为缺乏硫醚成酶,不能使同型胱氨酸转化为胱氨酸所致。

  3.Marchesani综征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体矮、肢指()短粗,心血管系统正常。晶体球,小于正常,常向位,位后晶体进入前房,易发生青光眼,常伴有屈光性高度近视其它眼部异常有上睑下垂眼球震颤、小角膜等。

临床表现

  据晶体位的程度和态,可分为晶体不全位和完全位。

  一、 晶体不全

  移位的晶体仍在瞳孔区、虹膜后平面的玻璃体腔,晶体不全位产生的症状取决于晶体移位的程度。如果晶体的轴仍在视轴上,则仅出现由于悬韧带松弛、晶体弯度增加起的晶体性近视。如果晶体轴发生水平性、垂直性或斜性倾斜,可导致用眼镜或接触镜难以矫正的严重散光。更常见的不全位是晶体纵向移位,可出现单眼复视。眼部裂隙灯检查可见前房变深,虹膜震颤,晶体呈灰色,可见赤道部甚至断裂的悬韧带玻璃体疝入前房,表面有色素;眼底镜下可见新月的眼底反光和双眼底像。

  二、晶体全

  移位的晶体完全离了瞳孔区,晶体可移位或产生:

  (一)瞳孔嵌顿;

  (二)晶体入前房;

  (三)晶体入玻璃体腔,浮在玻璃体上或沉入玻璃体

  (四)晶体通过网膜裂孔网膜下的空间和巩膜下的空间;

  (五)晶体通过角膜溃疡穿孔、巩膜破裂孔入结膜下或眼球筋膜下。

  晶体全位比晶体不全位更严重。晶体可入瞳孔区产生瞳孔嵌顿,常发生在外伤后晶体轴旋转90°,晶体的赤道位于瞳孔区甚至晶体180°转位,晶体前表面对向玻璃体。

  晶体完全离瞳孔区后,视力为无晶体眼视力,前房变深、虹膜震膜,位的晶体在早期随着体位的改变常可移动。如果晶体入前房,则沉于变深的前房下,晶体直径比处在正常位置时小,但凸度增加。晶体透明呈油滴状、边缘带金色汹涌光泽,晶体混浊者呈一白色盘状物。但晶体在从玻璃体腔通过瞳孔入前房过程中有部分可发生瞳孔阻滞,起急性青光眼。假如瞳孔区清亮,可保持良好视力,病人能较好耐受。有时过熟期的内障可因晶体入前房而改善视力,前房的晶体可渐被吸收。然而更常出现晶体反复与角膜接触起严重的虹膜状体炎、角膜养不良和急性青光眼。晶体入玻璃体腔比入前房常见,而且病人能较好耐受,但最终的预后仍有问题。

  位晶体的转归因人而异。很多位晶体可保持透明多年。但位的晶体总是向变性向发展;上皮细胞逐渐分解、皮质水裂成、皮质混浊后液化、晶体囊膜皱缩和核下沉成莫干内障(Morgagnian内障),晶体部分和全部吸收较少见。

诊断

据病史、症状和裂隙灯下检查结果,可以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并发症状

  晶体位除了产生严重的屈光不正外,常产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一、葡萄膜炎

  是晶体位常见的并发症。晶体位产生的葡萄膜炎(uveitis)有两种。一种是葡萄组织受到晶体的机械性刺激起,另一种是位晶体变成过熟期内障。产生晶体过敏葡萄膜炎。两种葡萄膜炎都是顽固性的炎症,并可导致继发性青光眼

  二、继发性青光眼

  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晶体入瞳孔区或玻璃体疝嵌顿在瞳孔,可产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反复发生瞳孔阻滞可使虹膜膨隆,产生无晶体眼性恶性青光眼。长期晶体位可产生晶体溶解性青光眼。另外,由眼球钝挫伤起的晶体位可虹膜部后退、房角劈产生继发性青光眼

  三、网膜

  是晶体位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在并先天性异常的眼中,如Marfan综征,甚至为双眼性。晶体起的网膜离的治疗较为困难,因为位的晶体往往妨碍网膜裂孔的准确位置及网膜离的范围,假如先摘除晶体,又会使玻璃体失,加重网膜病变,延误网膜离复位手术的时间。

  四、角膜混浊

  近年来注意到晶体位可角膜混浊。晶体入前房后与角膜皮接触,导致角膜皮细胞损伤,可角膜水肿混浊。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角膜病

下一篇 霰粒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