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后部多形性营养不良

后部多角膜养不良(posterior polymorphous dystrophy,PPD)代表一组具有临床和组织病理差异的系列疾病,其中一种式与ICE综征类似。既往对本病提出过不同称,如部大角膜炎、后部角膜疱疹、遗传性深部角膜养不良和遗传性中养不良,现代普遍接纳PPD这一称。Silberman首先提到PPD与青光眼的联系,而Grayson和Gibis等详细论述了PPD......
目录

概述

后部多角膜养不良(posterior polymorphous dystrophy,PPD)代表一组具有临床和组织病理差异的系列疾病,其中一种式与ICE综征类似。既往对本病提出过不同称,如部大角膜炎、后部角膜疱疹、遗传性深部角膜养不良和遗传性中养不良,现代普遍接纳PPD这一称。Silberman首先提到PPD与青光眼的联系,而Grayson和Gibis等详细论述了PPD的各种临床表现。

疾病名称

后部多养不良

英文名称

posterior polymorphous dystrophy

别名

hereditary deep dystrophy of cornea;hereditary mesodermal dystrophy;后部多角膜养不良;后部角膜疱疹;后发多养不良;角膜深层遗传性养不良;部大角膜炎;遗传性深部角膜养不良;遗传性中养不良

分类

眼科 > 青光眼 > 继发性青光眼 > 综征相性青光

ICD号

H40.8

流行病学

后部多养不良病人中约13%的病人青光眼,没有种族和性差异,家族患病成员之间的临床表现存在较大差异。

后部多形性营养不良的病因

阳性家族史、双侧发病及发育不完全的后弹力膜组织发现,支持后部多养不良是遗传性疾病,最可能假设是角膜皮细胞或其基底膜遗传缺陷,并受到下列发现的支持:①异常的后弹力膜后原层(非带状),提示皮细胞在胎儿后期或出生后早期已始变化(重组和最后分化)。②曾发现本病与其他先天性疾病联系,如角膜和Alport综征,提示可能是基底膜遗传缺陷。③迷走的角化细胞群进性替代皮细胞,这些失去功能的变性角化细胞具有异常的超微结构和上皮样细胞的特点,包括微绒毛、少量线粒体、胞质角蛋白丝和桥粒接触等。这些细胞与后弹力膜小的环状病变(伴有周围混浊)有。④多数研究认为异常细胞具有上皮样细胞特点,可能起源于角膜皮细胞并过化生过程,或对其基底膜变化的一种反应。然而,在PPD角膜移植术后复发的角膜标本研究中提出本病缺陷也许不在皮细胞本身,而是在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尤其是房水。

发病机制

后部多养不良发病机制不详,推测可能是角膜皮细胞在胚胎发育时发生障碍所致。后部多角膜养不良的本缺陷在于角膜后面的上皮样细胞。推测演变为皮的间质细胞有演化成多种细胞的潜在能力,故能变为上皮细胞。后弹力层后的多层且呈灶性增厚的原层即由此种细胞所产生。本病能伴发前房劈裂综征及宽的虹膜粘连,暗示眼部可能有更广泛的间质发育障碍。因存在110μm正常厚度的前弹力层,故暗示发育异常始于妊娠晚期或新生儿期。基质及上皮水肿系由于这些细胞已失去屏障作用及泵功能。表层退性变例如带状角膜病变,无特异性。

类似ICE综征的膜理论,曾被认为是PPD继发性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异常皮细胞或上皮细胞及其基底膜样物质,从周边角膜向下越过虹膜角膜角和延伸到虹膜表面,随后此膜收缩导致虹膜角膜粘连、房角、瞳孔移位、葡萄膜外翻及虹膜萎缩。继发角型青光眼的机制尚未肯定。虹膜角膜角镜检查及超微结构研究发现,这些患者的虹膜恰好在巩膜嵴之前嵌入后部小梁网,推测虹膜起着压迫作用,导致小梁网间隙及小梁柱萎陷和增加房水流出阻力。这些发现提示虹膜角膜角存在发育异常和类似某些先天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后部多形性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后部多养不良是一个家族性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有见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者。一般为双眼发病,亦有不对称或为单侧。有时一眼角膜表现晚期的多性改变,而另一眼角膜仅在一区域中有聚集小。发病年龄不易确定,早期无自觉症状,通常不影响视力,因其极少产生基质混浊或上皮水肿。本病虽被描述为稳定的,但亦可缓慢进。例如在年龄较大而视力仍正常的病人,聚集性小可能增多,表现为多性以及后弹力层增厚。有些病人出现基质水肿逐渐影响视力,并发展成为上皮水肿,起继发性带状角膜病变,而需角膜移植。早期无自觉症状,通常不影响视力,因此一般发现较晚。

眼部表现

要为角膜病变,虹膜虹膜角膜角也可受累。裂隙灯检查所见PPMD的态改变包括皮小的聚集性小,较大地图状水泡样改变,后弹力层呈灰色混浊或大小不等的斑块混浊而无点状角膜变性。这些改变位于深部角膜后弹力层水平。

后部多养不良最单纯的式为聚集性小,又称为后部疱疹或线状小。2~20个小的(0.2~0.4mm)不相连的病变聚集一处,在光线照射下似成堆的小或水疱,围以弥漫的灰色晕。此病变可以出现在角膜后的任何地,可长期保持稳定,亦可增多或退,对视力则无影响。较重时,小聚集成大的地图样病变。较大的地图样病变为聚集性小的较严重型,其灰色晕较浓且有时呈结状,其间分界则较模糊。病变分布可多种多样,自周边部环状至局部楔形,直至角膜后面弥漫的硬干状图案。在宽光带照明下,可见病变有2个半透明的、边缘呈扇形样突起的嵴组成。用后照明法可见整个角膜后部呈金属箔光泽的橘皮状。基质及上皮水肿与其他类型的角膜水肿相似。基质水肿自后始,逐渐变浓,当上皮表面变为不规则时,视力下降。有些病例,宽的周边部虹膜角膜粘连占据角膜后面周边部1mm范围,有时伴有玻璃体膜,自粘连部向下伸展至虹膜表面,造成虹膜上皮外翻及瞳孔变,并可见虹膜萎缩。裂隙灯检查初始角膜仍透明,以后出现多性地图样不透明体聚集,增厚的后弹力层如后带状伴赘生物,导致皮失代偿而角膜水肿。少数出现虹膜周边前粘连,瞳孔变、色素层外翻及继发性青光眼

全身症状

典型的后部多养不良是伴有全身异常。已有报道PPD可能是全身基底膜疾病的一种据,并已发现与A1port综征(是具有先天性肾炎和听力丧失的基底膜疾病)有密切系。患有Alport综征的病人必须进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特殊显微镜检查,而患有PPD的病人也要进功能评价和听力检查。

继发青光眼

后部多养不良病人中约13%的病人青光眼青光眼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成人角型青光眼、成人角型青光眼及婴幼儿型青光眼。具有角型和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病人虹膜角膜角镜检查正常,具有高位虹膜房角青光眼虹膜角膜角镜检查可见虹膜角膜粘连,成丝状或柱状粘连。房角的眼同时可以有虹膜萎缩和瞳孔移位,一旦出现沿房角60°~120°范围宽型粘连,通常出现眼压升高

后部多形性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带状角膜病变、角膜失代偿、虹膜周边前粘连等。

实验室检查

遗传检查

确定其遗传式。

病理检查

应用光镜检查可现后弹性膜纺锤状赘,并于Descemet膜水平有小成。一部分PPMD的病例可成较宽的周边前粘连,向前进展附着于Schwalbe线或角膜上,并且可并瞳孔异位、虹膜色素外翻及虹膜稀疏,尚有病例可见到半透明的玻璃膜从角膜后面扩展到虹膜上。电镜观察,显示角膜皮和深层Descemet膜异常。房角可被角膜皮细胞覆盖,但异位的角膜皮细胞态与Chandler综征不同,具有上皮细胞特征,包括微绒毛突、一些线粒体细胞质角质丝的存在和多层细胞间的桥连接。典型的表现为Descemet膜变厚,并被多层原覆盖,此外可有异常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或上皮细胞的变异细胞充填。角膜混浊或水肿的临床区取决于异常上皮细胞取代正常皮细胞镶嵌的程度,特殊显微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可判断PPMD患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存在。另外这种膜及带有上皮样细胞的皮亦见于虹膜上。

Descemet膜的结构可以提供儿和出生后皮功能的历史记录。人眼Descemet膜皮沉淀的变化在出生时及出生前后已成。前Descemet膜在胎儿成和连接。后Descemet膜在产后成,并不连接。在PPMD具有异常的后层和正常前层连接,前述不正常伴随皮细胞周期性重组和改变是导致混乱的原因。

对婴儿(2~3个月)角膜皮的组织研究已有报道,事实上后细胞层要是上皮占优势,尽管也能看到皮细胞,在Descemt膜上能见到病灶变化。在上皮样细胞下存在较薄或缺少膜,这些发现说明疾病始于妊娠早期,与Descemet膜发展成的始相

辅助检查

1.角膜皮镜面反射显微镜检查 可以发现角膜后部的病变态。

2.虹膜角膜角镜检查 可以发现虹膜周边前粘连的状态,房角结构不清。

后部多形性营养不良的诊断

据临床表现并有遗传特征,可以确定诊断,但需要与相似疾病进

鉴别诊断

后部多养不良常与角膜养不良的其他类型易相混淆,例如Fuch养不良、先天性遗传角膜养不良和后无定型的角膜养不良。后者通过灰白扩的后基质的状混浊,偶尔虹膜伸延到360°Schwalbe线以及各种虹膜异常,但是无青光眼。当角膜虹膜粘连出现,需同时考虑Axenfeld-Rieger综征和ICE综征,前二者中有许多较细的虹膜丝附于突出的Schwalbe环上。PPMD往往与先天性青光眼角膜后Haab’s线相混。尽管后者可以通过边缘的薄区域与之鉴皮细胞显微结构在鉴PPMD和其他有前角膜异常的疾病面是有价值的。

后部多形性营养不良的治疗

后部多养不良角膜异常,只有到出现实质水肿时才进治疗。轻者早期应用0.5%氯化钠滴眼水或眼膏,局部的实质水肿能被改善。一旦疾病发展到只能看到少量基质和上皮出现水肿,则需穿通性角膜移植。

后部多养不良和由于虹膜角膜粘连而继发青光眼的病人实角膜移植手术是困难的。虹膜角膜粘连的眼最后都继发青光眼,这对角膜移植能否成功是至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这类病人那些人只有到必需时才考虑角膜移植术。

后部多养不良并有青光眼的治疗,法类似ICE综征的病人。可考虑用缩瞳药打房角,但实际效果并不肯定。β阻滞药和碳酸酐酶抑制药及上腺素制角型和角型青光眼同样有效。

激光小梁成术很少有效。如果使用,小心由于膜的增生跨越房角加速房角。应用最大量药物治疗,眼压仍不能控制,则需进滤过手术。与其他类型慢性青光眼比较,手术成功率低。

预后

后部多养不良的预后因手术成功率低而不良。

相关药品

原、氯化钠上腺素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