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痣
定义
虹膜痣(nevus of iris)是虹膜浅基质层内异常的色素细胞的聚集,临床上比较常见。虹膜色素痣属于一种错构瘤性病变,是由具有良性细胞学形态的黑色素细胞组成的肿瘤性团块。色素痣一般比较稳定,无明显生长倾向。偶可发生恶性变。原因不明,多为先天性。白种人比有色人种多见。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常伴有多个虹膜色素痣。虹膜痣一般不需治疗,可定期观察,最好定期进行裂隙灯照相。弥漫性虹膜色素痣合并青光眼者需行手术治疗。局灶性虹膜色素痣明显增大者,可行虹膜节段性切除术。
疾病名称
英文名称
nevus of iris
别名
分类
ICD号
H21.8
流行病学
病因
原因不明,多为先天性。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一般无症状。下方虹膜,近瞳孔缘区域好发。临床上分为2种类型:局灶性虹膜色素痣和弥漫性虹膜色素痣。
虹膜近瞳孔缘或中周部、周边部、偶见房角处。大小不一,边界清晰,轻度隆起,一般为棕黑或深黑色,色素变异较大,典型的虹膜色素痣无血管。绝大多数虹膜色素痣稳定不发展,极少数可影响邻近组织,近瞳孔缘虹膜色素痣可致瞳孔变形,瞳孔缘色素外翻,但并不表明虹膜色素痣恶变。
较扁平,常累及整个或部分虹膜。有些是虹膜色素痣综合征(Cogan-Reese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Cogan-Reese综合征与原发性虹膜萎缩,Chandler综合征同归于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idocorneal endothelial syndrome,ICE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单眼青光眼、角膜水肿、虹膜异色、虹膜基质粗糙外露、虹膜多发结节、瞳孔变形、瞳孔缘色素外翻、虹膜周边前粘连等。其病理机制为特发性角膜内皮增生伴有继发性虹膜病变。
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组织病理学表现:色素痣多位于虹膜浅基质层,可稍微向前房内隆起。大多数虹膜痣为分化良好的小梭形痣细胞组成,或掺杂少许小圆形痣细胞,细胞内含有不同数量的黑色素颗粒。此种形态的色素痣称为梭形细胞色素痣。少数虹膜痣体积较大,深黑色,其主要由大圆形黑色素细胞组成,胞质内含有丰富的黑色素颗粒,此类细胞组成的色素痣又称为黑色素细胞瘤或大细胞样痣。梭形痣细胞之间通常黏附比较紧密,不易脱落。但大圆形黑色素细胞之间黏附疏松,易发生自发性坏死、脱落或累及虹膜角膜角组织,导致继发性青光眼。
辅助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虹膜色素痣需与虹膜黑色素瘤和眼黑色素细胞增生症(ocular melanocytosis)相鉴别。
主要靠定期观察,UBM检查有助于与虹膜黑色素瘤鉴别。虹膜色素痣内回声较虹膜黑色素瘤强,边缘清晰锐利,病变较小局限。当病灶直径超过3mm,厚度超过1mm,或伴有晶状体混浊、继发青光眼、虹膜新生血管、睫状体受累并眼前段色素播散时,应高度警惕虹膜黑色素瘤。
眼黑色素细胞增生症
眼黑色素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累及表层巩膜、结膜、角膜、睑板、虹膜、虹膜角膜角、脉络膜等眼部多处组织的黑色素沉积病。部分病例可发生恶性变。
治疗
预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