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白血病视网膜病变

病所致眼底改变,称为网膜病变,病患者含有大量不成熟的幼稚细胞可以眼底改变网膜病变 ,英文:leukemia ,:白细胞组织增生症;癌;leucosis 。病(leukemia)又称白细胞组织增生症(leucosis),俗称癌。是以1种或多种白细胞成分的自发性 进性无限增殖, 伴骨髓和其他器官的广泛浸润,导致正常造功能衰竭性疾患。由于病细胞的进性......
目录

概述

网膜病变 ,英文:leukemia ,:白细胞组织增生症;癌;leucosis 。病(leukemia)又称白细胞组织增生症(leucosis),俗称癌。是以1种或多种白细胞成分的自发性 进性无限增殖, 伴骨髓和其他器官的广泛浸润,导致正常造功能衰竭性疾患。由于病细胞的进性蓄积 同时贫血,粒细胞减少和减少, 病程缓急, 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病;细胞类型分类可分为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单核细胞型,此外尚有其他少见细胞类型。

流行病学

上海市恶性肿统计,病发病率占第9位,但在1~14岁组则占第1位 发病率为37.5%;15~44岁组占第3位,发病率为9.1%。急性占70%以上,多于慢性 其中以急性粒细胞型病占首位,急性淋巴细胞型次之,急性单核型最少。病年死亡率, 在中国每10万人群中为2~4人。在各种恶性肿中,病病死率占据第6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比女性多见,约为2 ∶1 任何一种病均可发生病性眼底病变,大多累及双眼, 是病患者的一个常见体征。急性者发生率高,接近90%,慢性者较低,在70%以下。中国报告眼底病变发生率为67%~89.4%。

急性病以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占中国儿童时期各种恶性肿的首位。青年人次之;慢性粒性病多见于20~50岁青壮年;慢性淋巴性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单核细胞性病则多见于中年人。

病因

发病病因

多种因素可导致病发生,如遗传因素、接触化物质、辐射影响、生物因素(如病毒感染)等。

病机

红细胞、数量减少程度,白细胞总数及不成熟白细胞比例的增加 对眼底改变有很大影响。病病程中象常有波动。网膜水肿混浊, 静扩张、静白鞘、各种态渗出斑、渗出性网膜离、视盘水肿,与白细胞数大量增多和不成熟白细胞比率上升密切相网膜则与贫血 红细胞数愈低,出量愈多。减少,未成熟白细胞增多对网膜也有作用, 但与白细胞总数无。总的看来,起眼底病变的因素 在急性病, 无论为粒细胞性或淋巴细胞性,要是贫血;在慢性粒细胞性要是贫血和未成熟白细胞比率高度上升;在慢性淋巴细胞性要为贫血,其中有些病例, 未成熟淋巴细胞比率的显著增高可能也有影响。

临床表现

图片

1.眼底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大多数由肿细胞直接侵犯所致,而同时伴有的贫血减少也是起眼底症状的因素。网膜病变可发生在急性或慢性病,尤以急性者更常见。

(1)网膜管改变:以静扩张迂最常见, 占49.3%~84%。静充盈,管径扩大可至正常的数倍,动静管径比例可为1∶2甚至1∶4 尤以动静交叉处明显。肿胀和迂的静管径不规则,呈段状或腊肠状。由于贫血充满白细胞,静色变成黄红色 甚至与动脉不易区分。静周围有白色鞘膜,是由于管周围有病细胞浸润所致。动脉在晚期也可扩张。Duke等观察死于病患者的网膜消化铺。 发现50%的慢性病患者周边网膜有微成;少数病人伴有周边塞和新生成。

(2)网膜和渗出:网膜病眼底病变的第2位, 也有统计认为居首位者,尤其是在急性类型。网膜可发生在眼底任何部位, 但最常见位于后极部。出可位于网膜浅层或深层,态多样,可呈焰状、 线条状、点状、斑状或不规则。如位于网膜前则呈船,偶可进入玻璃体而遮盖眼底。网膜下出少见,偶尔有因此而导致网膜离者,出可有一白位于其中央,1/6~1/4PD大小。对白的来源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白是细胞碎屑集积,或认为是不成熟病细胞的聚集,或认为系毛细管栓子。网膜渗出比较少见,可出现黄斑硬性星状渗出或棉絮状斑,后者可能是视神经轴索梗死或由局部病细胞聚积所致。

(3)网膜膜浸润:由于网膜膜有病细胞浸润,可产生网膜水肿网膜色从正常橘红色变成黄色,甚至黄白色网膜状浸润多发生在白细胞数大量增高并有不成熟白细胞的患者,多属暴发型,常早期死亡。故网膜状浸润联液中白细胞数增高是预后不良的指征。膜白细胞浸润在眼底常不易看见。由于组织受白细胞浸润而增厚,或毛细管受病细胞浸润而堵塞,干扰了网膜色素上皮的供,导致色素上皮崩解,致其屏障功能受损。荧光管造影可见早期大量点状荧光素渗漏,有的病人伴有浆液性网膜离,则染料可进入网膜下空间。

(4)视盘水肿病病变可侵犯视神经的不同部位,如果病细胞浸润在筛之前,可使视盘边界模糊,视盘水肿可高达数个屈光度,同时伴有出,一般较少视力下降,如黄斑受累则视力明显下降。如筛后视神经受累,视力也可明显下降。视盘水肿的原因可能系病细胞浸润视盘组织管致静回流受阻和缺所致。也可出于颅白细胞浸润或压增高所致。

网膜病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病患者中,还有同时伴有贫血减少的患者。

2.病除眼底受累外 可广泛侵犯眼其他组织,如眼眶、眼睑、虹膜角膜、以及其他任何眼组织

(1)眼眶浸润:常发生于幼儿,75%发生在10岁以。中国报告平均年龄为14.2岁。男性比女性多见,男∶女为3∶1。可单侧或双侧发病,以急性粒细胞型病发病率最高。以往称为绿色(chloromas) 是由于性过氧化酶(myeloperoxidase)呈绿色。近来发现许多病所致眼眶浸润并不均呈绿色据肿细胞结构,称为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或称为肉瘤(myeloid sarcoma)更为适。其临床特征是由于眶组织病细胞浸润而产生眼球突出眼睑下垂结膜充水肿、眼球运动受限,眶缘可触及坚硬的肿物和眼球后触痛等。有眼眶浸润者提示病情严重, 预后不良, 病死率高。

(2)虹膜浸润:多发生在急性淋巴细胞病患者,也可发生在粒细胞型或单核型。这些病人大多同时有膜浸润或为复发的病例。虹膜可单侧或双侧受累, 症状类似急性虹膜状体炎,如状充、疼痛羞明、前房可有积脓或积虹膜浸润可分为弥漫性或结状,弥漫性者虹膜色变淡,呈灰白色虹膜异色;结状浸润则为局限性边界不清的结, 通常位于虹膜瞳孔缘处。

(3)其他少见的眼部症状:曾有报告病细胞浸润角膜产生角膜环状溃疡。此外还有泪腺肿大,玻璃体被白细胞浸润而产生混浊,小梁网被病细胞浸润导致房水流受阻而产生角型青光眼, 尚有报告产生眼前者。

3.急性病起病急,进展快。常以发热和出为首发症状发热要原因为感染。出部位以皮肤和黏膜最多见,如牙龈、皮下淤、眼底出,如可致死亡,晚期可产生血尿便血等。无论何种类型均有不同程度贫血,患者外貌常呈死灰色面色苍白淋巴结肿大,以颈淋巴结肿大最常见,腋窝、沟次之。也可肿大。其他系统如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生殖系统均可受累而产生相应症状,如关节疼痛、胸疼痛、促和神经瘫痪等。

慢性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全身症状以苍白、乏力、头昏腹胀腹痛腹泻为常见、 伴有低热、 贫血体重减轻, 后期出现出牙龈便血等。脾大也是最突出的体征,早期即可发生。肝脏淋巴结也可肿大。无论急性或慢性病,其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红细胞和减少。骨髓检查白细胞系统增生极为活跃, 原始和幼稚细胞数量增多。

并发症

网膜视盘水肿及渗出性网膜离等。

诊断

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结临床表现可以确定诊断。

实验室检查:

1.常规及骨髓穿刺检查 可明确病的类型及病变状况, 无论急性或慢性病,其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红细胞和减少。骨髓检查白细胞系统增生极为活跃 原始和幼稚细胞数量增多。

2.病理检查组织病细胞广泛浸润 有的聚集成结管腔被不成熟的白细胞填满, 毛细塞,白细胞也可围绕管周围成白鞘。消化铺显示毛细管壁细胞核广泛消失,失去功能。神经纤维层退性变,质增生。外层网膜有囊样空间成, 网膜色素上皮局灶性崩解,视盘有白细胞浸润, 出位于网膜各层。膜由于、外白细胞浸润,可增厚至3~4倍,管壁变薄,甚至被破坏。

其它助检查:

1.影像检查 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有无情况。

2. 荧光管造影检查网膜浸润时,可见早期大量荧光素点状渗漏。

治疗预后

要为全身治疗, 如支持疗法,包括纠正贫血和出,可输,补充,给予维生素K,6-氨基己酸等。抗感染可用各种抗生素。化药物种类很多, 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阿糖胞苷、 长春新碱等,也可用皮质激素。眼部症状仅为对症治疗,如视神经后有病细胞浸润时,可及时作放射治疗以保存视力, 量每1~2周20Gy。

预后:

眼底病变的有无和轻重对生命预后没有密切的系,特是急性病例,眼底改变常不与病情严重程度平。而在慢性病例, 一般来讲, 有眼底改变者说明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有人统计急性和慢性病82例, 有眼底改变者中病死率为76% ,无眼底改变者病死率仅33%。同时眼底病变治疗后无缓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可高达91% 。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爆裂性眼眶骨折

下一篇 彼得异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