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绢毛苣

绢毛苣:Soroseris glomerata(Decne. ) Stebbins)是菊科绢毛苣属的植物叶柄通常长3-6厘米,小花4-6枚。分布在印度金、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3200米至56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高山流石滩和高山草甸,前尚未由人工栽培多年生草本,高3-20厘米。直伸,有不分枝或不分枝。地下直立,为流石覆埋,被退化的鳞片......
目录

形态特征

绢毛苣多年生草本,高3-20厘米。直伸,有不分枝或不分枝。地下直立,为流石覆埋,被退化的鳞片鳞片稀疏或稠密,卵形、长卵形或长披针,长0.7-1.5厘米,宽3-5毫米,急尖地上极短,被稠密的莲座状,莲座状、宽或倒卵形,基部楔形渐狭成长或短的翼柄或柄,包括叶柄长2-3.5 (7)厘米,宽0.4-1厘米,边缘全缘或有极稀疏的微尖齿或微钝齿,地下上常有出流石面上的,这样的与莲座状丛的,但叶柄通常长3-6厘米;莲座状丛的或自地下发出的地上及其叶柄白色长柔毛或无毛。头状花序多数,在莲座状丛中集成直径为3-5厘米的团伞花序花序梗长3-8毫米,被稀疏或稠密的长柔毛或无毛。总苞柱状,直径2毫米;总苞2层,外层2枚,紧贴总苞,线状长披针或线形,长0.9-1.3厘米,被稀疏或稠密的长柔毛,层4-5枚,长,长0.7-1.1厘米,宽2-3毫米,端钝、急尖,外面被稀疏或稠密的白色长柔毛,极少无毛。小花4-6枚,黄色,极少白色红色瘦果微扁,长柱状,长6毫米,截形,有多数(20-30条)粗细不等的细肋。冠毛灰色浅黄色,细锯齿状,长约1厘米。果期5-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3200-5600米的高山流石滩及高山草甸。

分布范围

分布于四川(康定、德格、色达)、云南(中甸、德钦、丽江)、西藏旧土、双湖、班戈、甲扎、札达、普兰、南木林、萨噶)。印度西北部、尼泊尔金有分布。

主要价值

扫工色尔布(藏)。

采集加工:7~9月采集全草。洗净,晒干。

性味功能:,苦。清热解毒,利湿止痛。

治用法:咽喉肿痛,湿疼痛,跌打损伤。

用量:1~3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