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积是极为常见的玻璃体病变,由各种原因,如邻近组织病变或外伤、手术使液进入玻璃体起的。玻璃体出不仅使屈光间质混浊,影响光线抵达网膜,使视力减退;而且出长期不吸收,会导致玻璃体变性、后离及增殖性病变等。由于大量玻璃体出看不清眼底,很难诊断出出原因,往往等出吸收或玻璃体手术切除后才能明确诊断,但可借助对侧眼眼底检查及全身和实验室检查来提供诊断的线索。1. 眼外伤眼手术可致玻......
目录

发病原因

1. 眼外伤眼手术可致玻璃体出:角巩膜穿通伤、巩膜破裂和眼后的异物滞留伤所致的玻璃体积发生率都很高。

2. 非外伤玻璃体出的常见原因如下:
1) 糖尿病性网膜病变(39%~54%) 对侧眼长有明显糖尿病性网膜病变。增生性糖尿病性网膜病变起的玻璃体积,周边网膜在间接眼底镜下常可见。
2) 网膜裂孔无网膜离(12%~17%)通常在上,导致致密的玻璃体积
3) 玻璃体后离(7.5%~12%)中老年常见,患者常注意到眼前浮物和闪光感。
4) 孔源性网膜离(7%~10%)可B超诊断
5) 网膜中央或分支静阻塞(3.5%~10%)分支静阻塞多见,常见于有压的老年人。数月至数年前该眼曾有静阻塞或突然视力丧失的病史。
6) 任何原因所致网膜新生管均可导致玻璃体出,如:网膜周围炎(Eales病)、急性网膜坏死、湿类病如红斑狼疮等、早产网膜病变、Coats病蛋白异常与镰刀细胞病、老年黄斑变性
3. 下列疾病亦可致玻璃体出
1) 网膜下腔出Terson综征)
2) 网膜
3) 黑色
4) 青少年性网膜劈裂
5) 膜出
6) 并严重贫血液病 如镰状细胞贫血:对侧眼可见周边网膜新生管。
7) 婴儿和儿童玻璃体积应考虑产伤、婴儿摇晃综征、先天性性连锁网膜劈裂症、中间葡萄膜炎等。

发病机理

1. 外伤玻璃体积:眼球钝挫伤眼球穿通伤异物所致网膜葡萄膜或巩膜管破裂,液流入玻璃体发生玻璃体积。其中,眼球钝挫伤造成的眼球瞬间变可致网膜管破裂而出,而状体部位损伤可致前部玻璃体积
2. 眼手术:各种眼手术、网膜手术、眼注射、意外刺破眼球等因操作或操作不当对管的损伤或对出管或组织处理不当所致。
3. 网膜裂孔及网膜离:裂孔成时撕破其表面较大管所致
4. 糖尿病性网膜病变、网膜中央或分支静阻塞、老年黄斑变性、Eales病等可致网膜新生管,新生管脆弱、不稳定,容易发生破裂出玻璃体积
玻璃体积分级
1级为少量出,不影响眼底观察;2级为红光反射明显,或上周边部可见网膜管;3级为部分眼底有红光反射,下半部没有;4级为眼底无红光反射。随着时间的进展,新鲜积鲜红色变为黄色或尘状,最后成为灰色的膜。

影响因素

(1) 玻璃体的结构:前界膜及液化玻璃体中积易于吸收,玻璃体切除也能明显加速积的吸收,正常凝状玻璃体中积难以吸收。
(2) 溶血玻璃体积吸收的式是红细胞的溶解,红细胞溶解为碎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3) 纤维蛋白的溶解:凝块的纤维蛋白溶解后细胞弥,有利于进一步吞噬、降解和清除。
(4) 眼部的环状态:环良好则加速积吸收。

临床表现

不同程度的玻璃体出,临床表现也不同。

疾病症状

突然出现无痛性的视力下降或突然出现眼前黑影并眼前闪光。

当出进入玻璃体凝体后玻璃体混浊,少量出表现为灰尘状、条状、絮块状及浮不定的黑影,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较多量出可出现视野暗区和视物略发红、模糊;大量玻璃体出可使视力严重减退,甚至只有光感。

体征

(1) 较多量出时,玻璃体混浊增多,并有状不一的凝块。新鲜出凝块呈鲜红,时间久则发暗,以后还可分解、吸收变成棕黄色或灰白色混浊。眼底检查尚清楚或稍模糊看见视乳头和网膜管。

(2) 大量出时,玻璃体因浓厚出所致混浊,眼底看不见视乳头和网膜管,仅有红光反射或红光反射亦消失。

(3) 玻璃体出若未突破玻璃体后皮质成的界层,很少侵入玻璃体,而停留在其后,即玻璃体后离的间隙,出出现水平面,多见于后极部眼底。

此外,随时间推移,一般的玻璃体出可逐渐溶解吸收,但严重的玻璃体积吸收困难,玻璃体逐渐变成灰黄色或灰白色改变,并可成增殖性玻璃体网膜病变(多见于糖尿网膜病变、网膜周围炎等),而增殖性玻璃体网膜病变伴有网膜新生管,可起反复玻璃体出,从而加重玻璃体增殖。

疾病诊断

(1) 病史:有无眼部或全身病,特是前述疾病,是否有外伤史。

(2) 眼科检查:包括瞳钱裂隙灯检查虹膜以排除虹膜新生管,测量眼压,双眼瞳间接眼底镜检查,如果眼底可见,可结巩膜压迫器检查。

(3) 眼底不入时,可B超检查以排除网膜离或眼

(4) 如果眼底可见,FFA可有助于发现病因

鉴别诊断

(1) 玻璃体炎:玻璃体可见白细胞,存在葡萄膜炎。发病不像玻璃体积那么突然,无红色细胞。
(2) 网膜离:可有类似的症状而不玻璃体积,间接检眼镜下可观察到离的网膜,当网膜离很高时,裂隙灯下即可见到隆起的网膜

疾病治疗

外伤玻璃体出初发时可给予药如止敏、安、中药云南白药,田七制等,数天后待玻璃体出稳定,不再有新鲜出,可给予促进液分解吸收的药如安妥碘,透明质酸酶以及三七等药。氮酰胺可能有利于玻璃体出吸收。此外,亦可考虑理疗、超声波及激光治疗。外伤玻璃体出则要首先恰当处理眼球外伤,卧床休息使眼球静息。

1.玻璃体积原因不明,且不排除网膜裂孔或离(如无前述病史,对侧眼无异常,患眼因玻璃体积遮挡影响观察眼底)者,需密切观察。

2.一般少量的玻璃体积不需任何治疗可自吸收。

3.高枕位卧床休息,必要时包扎双眼2~3日,以减少再次出的机会,并使液下沉,利于观察上周边眼底。

4.除非必需,停用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及其他抗凝

5.尽可能治疗潜在病因(如网膜冷凝或光凝封网膜裂孔,眼底光凝治疗增殖性网膜管疾病,手术治疗网膜离等)。

6.下列情况可考虑玻璃体切除术:是清除玻璃体出、解除玻璃体牵拉的重要手段。是通过状体扁平部作三个巩膜切,分放置玻璃体切割头、眼照明头及眼玻璃体置换液体的灌注头进手术。此类手术优点是巩膜切小,不损害前,保持眼平衡,借助角膜接触镜可清楚的进网膜网膜下增殖膜等细手术。

1)玻璃体积伴B超发现网膜离或裂孔;对于不明原因的玻璃体出,且不能排除因网膜裂孔起的出,需尽快玻璃体切除术,同时找及封网膜裂孔,防止发生网膜离和增殖性玻璃体网膜病变。

2)大量及屡次发生的玻璃体积3~6月治疗无吸收希望,或者有发展为增殖性玻璃体网膜病变者,需尽早做玻璃体切除。

3)虹膜新生成。

4)溶血性或影细胞性青光眼

手术并发症:玻璃体置换液体进入网膜下,角膜上皮愈不良,内障玻璃体出网膜裂孔和网膜离,青光眼,眼球萎缩。

疾病预后

疾病预后与出量及何种原因起的出,需密切随访,最初2~3日应每天复查,如全玻璃体积持续原因不明,应每1~3周复查一次B超,以除外网膜离。

疾病护理

遵嘱保持高枕位卧床休息,玻璃体切除手术及网膜裂孔封术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医生要求保持相应体位。

并发症

(1) 玻璃体凝缩:玻璃体出可破坏玻璃体凝状体,是粘多糖分解,纤维聚集,出现液化和凝缩,导致或加重玻璃体离。裂隙灯下可见凝缩的玻璃体密度增高,若有玻璃体后离,则有一明显的界膜样边界与水样的液化玻璃体相接触,可见凝缩玻璃体界面如幔样从上呈波浪样垂下。

(2) 玻璃体炎症:大量的玻璃体出时,液中炎性细胞可随之进入玻璃体起活化反应,以致临近组织管扩张,浆成分渗出到眼,产生轻度炎症反应。临床可见前房闪光,瞳孔轻度粘连。

(3) 玻璃体机化:玻璃体机化有两面原因:其一为大量玻璃体出长期不吸收,浆成分及中炎性细胞刺激和转化为纤维细胞,在玻璃体机化纤维膜。另一面,由于网膜前增殖膜收缩,牵拉网膜管或新生管,使之破裂出,并进入玻璃体玻璃体出促进增殖发展,成或加重玻璃体机化

(4) 黄色素沉着:玻璃体出逐渐分解,红细胞破坏,其质大量游离出,并可沉积在临近的组织,对网膜产生毒性反应。裂隙灯下可见玻璃体棕黄色颗粒样混浊。

(5) 溶血青光眼:此病是一种急性、继发性、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吞噬血红蛋白的巨噬细胞、血红蛋白、蜕变的红细胞阻塞房角所致。通常发生在玻璃体出后数天或数周。其临床特征如下:眼压增高,房角放,滤帘呈红色棕红色,房角无新生管,前房可见红细胞。治疗首先给予抗青光眼药物,如果药物不能控制眼压,可考虑前房冲洗和/或玻离体切割术等手术治疗。

(6) 影细胞性青光眼:由玻璃体出后变的红细胞阻塞房角,是房水排出受阻,起眼压增高,变的红细胞呈球凹陷,含有变性的血红蛋白,常称为影细胞。这种细胞与正常的红细胞相比变能力差,故不能通过滤帘,从而阻塞房角,眼压升高,治疗同溶血青光眼

疾病预防

控制原发病,预防外伤,减少玻璃体出,早发现,早诊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