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胞生痰核

胞睑生核状硬结,逐渐长大,而又不红不痛的眼病,称为胞生痰核。由于睑核状硬结要因湿阻结胞睑而起,故得此。一般病程较长,且易复发。相当于西医霰粒肿。本病多因恣食蕴热生热互结,阻滞经络,致受阻,隐起于胞睑而成。也有因胞睑针眼未成脓而局限,或脓虽成而不溃破均可转为本病。预防法:法一 樱桃核1个,适量。 将樱桃核与酷磨浓汁备用。 取浓汁擦患处,多擦自消。......
目录

病因介绍

本病多因恣食蕴热生热互结,阻滞经络,致受阻,隐起于胞睑而成。也有因胞睑针眼未成脓而局限,或脓虽成而不溃破均可转为本病。

疾病预防

预防法:

法一

[药物] 樱桃核1个,适量。

[制法] 将樱桃核与酷磨浓汁备用。

[用法] 取浓汁擦患处,多擦自消。用于胞生痰核

[出处] 《眼科外用中药与临床》。

法二

[药物] 当归尾10克,石菖蒲10克,赤芍药10克,川黄连(生)5克,地肤子5克,杏仁(生)5克,羌活2.5克,胆矾2克。

[制法] 上药共研粗末,用纱布包裹,放人热水中浸泡30分钟,药液备用。

[用法] 将药液加热至适宜温度,乘热熏洗患处。用于治疗胞生痰核

[出处] 《药治百病》。

法三(防风汤)

[药物] 防风(去叉)60克,秦皮(去苗)60克,甘菊60克,栀子仁15克,蕤仁(水浸去皮)15克,萎蕤15克,竹叶1握。

[制法] 将上药细碎令匀,每次取30克水,去渣,药液备用。

[用法]取药液待其温时外洗患处,每日洗1-2次。用于治胞生痰核

[出处] 《普济》。

[备注]

(1)洗后避

(2)本亦用于风热,碜涩疼痛而致倒睫

并发症

麦粒肿结膜炎

局限性红肿,严重者可生成结块,发炎,需要到医院做必须的检查。

常见症状

眼睑异物眼睛痒红眼眼屎多疖肿眼眶异物

1、本病初起多无自觉症状。检查在胞脸可见或角及米粒大或黄豆大之硬结,皮色如常,之不痛,与皮肤不粘连。翻转胞睑时,可见暗红色或灰蓝色隆起。少数能自,若日久不消,逐渐长大,隆起硬结,则有胞睑重附、胀涩、异物感。有时在胞睑自助穿破而愈,或成肉增生。少数向皮肤面穿破。

2、本病须与针眼相鉴。后者病程急,局部红肿焮痛起疖肿,化脓后有脓点,溃后自愈。若脓头不溃破,可转为本病。本尊若感受外,则局部红肿疼痛变为针眼。  

3、本病多为单发或多发。若发生于小儿且反复发作者,应排除是否为痨瘵。若系老年人,术后复发,且迅速增大者,须注意排除癌变。

疾病检查

本病病发于胞睑,在脏属,多为实症。见胞睑起硬结,为 湿蕴;若局部微红稍痛为兼有热。治疗总的原则是化痰结,必要时手术。

诊断鉴别

湿阻结型 小者无任何自觉症,较大者有胞睑重坠感,异物感,胞睑起硬结。舌苔薄白,缓。

治疗方式

1、化坚二陈(吴谦《医宗金鉴》)加减处陈皮8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天花粉12克,僵蚕)10克,黄连8克,浙贝母15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水服,复渣再 服,每日1。若局部红痛,加黄芩12克、金银12克。硬结大而未溃者,加皂角刺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体虚或小儿患者反复发作,加太子参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纳欠佳者,加金10克、麦15克。

2、中成药  

瘰疬服,每次6克,每日2次。  

⑵王海服,每次1,每日2次。

热阻结型

[见] 胞睑硬结胀痛,有异物感,皮色微红,脸相应部位色紫红,甚则溃破。舌红苔黄白,滑。

[治法] 清热结。

[方药]

汤(傅仁宇《审视瑶函》)加减处石膏20克,黄连8克,连翘10克,当归尾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2克,壳10克,浙贝母15克,皂角刺10克,甘草6克。水服,每日1

外治法  

1、局部湿热,或服药渣再澄清液热。  

2、紫金外障眼药水或冷水,外涂患处皮肤。也可用生南星末加少许冰片,调水成糊状,频涂患处皮肤,以上二药切勿涂入眼。  

3、急性子南星糊状油急性子、生南星各等份,各研成极细末后混匀,用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纱布上,贴患处,每日1次。并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患处,每日有次,每次15-20分钟。  

4、若肿核较大,患者服中药有困难,宜刮除术。  

疾病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饮食保健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过敏性结膜炎

下一篇 聚头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