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A-V综合征

A-V综征又称A-V现象,是一种水平性斜视的亚型,水平位的偏斜程度与垂直向有,即向上注视的水平偏斜角和下注视的水平偏斜角不同的斜视。也就是当向上和向下看时,水平斜度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并以“A”和“V”象命的一类斜视现象,两向表示分强或集弱,母尖端向表示集强或分弱。本病病因前的看法是:由于、外直功能失调起;上、下直功能异常所致;由斜亢进,集与分......
目录

病因

本病病因前的看法是:由于、外直功能失调起;上、下直功能异常所致;由斜亢进,集与分平衡失调或不能维持融功能起。

临床表现

Urist将其分为V-斜、A-斜、V-外斜和A-外斜4型。Costenbader在Urist分型的基础上又增加l种少见的现象,即X、Y(倒Y)及◇(菱形)现象,此后又有人将X现象分为XA和XV现象。

1.A型斜视

又称斜A征、斜A现象、A-斜集斜视A综征,即向正上看时斜度数增大,而向正下看时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看远及看近时斜度几乎相等,向转眼时可有上斜功能过强,收眼位时眼球内陷。患者可有下颌上抬表现。

2.V型斜视

又称斜V征、斜V现象、V-斜集斜视V综征,即向正下看时斜度数增大,而向正上看时斜度数变小,甚至消失,斜度看近大于看远。常有下斜功能过强。患者可有下颌收表现,双眼固视野小,常有恐怖状。

3.A型外斜视

又称外斜A征、外斜A现象、A-外斜、分斜视A综征,即向正上看时外斜度数变小,甚至消失,而向正下看时外斜度数增大。看远看近外斜度数无变化。常有上斜功能过强,收眼位时眼球内陷。患者可有下颌收表现、双眼固视野小,常有恐怖状。

4.V型外斜视

又称外斜V征、外斜V现象、V-外斜分斜视V综征,即向正上看时外斜度数增大,而向正下看时外斜度数减少,甚至消失。外斜度看远大于看近(分过强),常有下斜功能过强,患者可有下颌上抬现象。

5.X-现象

即在原眼位时正位或轻度外斜,向正上或正下看时外斜度均增大,呈“X”

6.XA-现象

即原眼位时轻度外斜,向正上注视时的外斜度数增大较向正下注视时外斜度数增大得少。

7.XV-现象

即原眼位时轻度外斜,向正上注视时的外斜度数增大较向正下注视时外斜度数增大得多。

8.◇-现象

即原眼位时斜度数较小或无斜,向正上和正下注视时斜度数增加。

9.Y-现象

即原眼位时和向正下注视时外斜度数较小或无外斜,而向正上注视时外斜度数明显增大。实为V-外斜视的变异

10.倒Y-现象

即原眼位和正上注视时外斜度数较小或无外斜,而向正下注视时外斜度数增大。亦为V-外斜视的变异或Y-现象的反向型。

检查

1.一般情况检查

检查裸眼(及矫正)远和近视力、外眼情况、屈光状态屈光间质注视性质和眼底情况等。

2.眼检查

角膜映光法、遮盖法及各诊断眼位等常规眼检查外,还应做如下检查:

(1)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原眼位、正上和正下注视时的斜视度。

(2)视功能检查网膜对应、融功能、立体视功能检查以及AC/A比率的测定。

(3)双眼固视野检查了解注视范围,为选择手术法提供依据。

(4)Hess屏检查眼外的功能状态。

诊断

1.临床诊断

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眼球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2.诊断标准

向上注视与向下注视时的斜视度之间的差异必须≥10△才能诊断A现象;二者之间的差异必须≥15△才能诊断为V现象,因为正常人在向下注视时也有轻度集,为了进一步判断起A-V现象是单纯水平肉因素还是有垂直肉因素,应以三棱镜加遮盖法或同视机做各诊断眼位的斜视度测定。正常网膜对应者如用同视机检查,还可以发现A-V现象,同时伴有旋转性斜视(通过眼底照相也可实),这对制定手术治疗案很有帮助。

治疗

A-V综征的治疗要采用手术矫正A-斜视和V-斜视,如果并有调因素,应戴镜矫正。对并斜功能过强又有调因素的患者,除戴镜外,应及早减弱术,消除旋转斜视的干扰,有利于双眼视觉的建立。对弱视者先治疗弱视,使双眼视力平衡或相近时方可手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