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白塞病

白塞病亦称贝赫切特病(Behcet's disease,BD),白塞(Behcet)病是一种不明原因,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一)发病原因 确切病因不明。现有资料认为环境与遗传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相。 1.环境因素 (1)微生物感染:单纯疱疹病毒、丙型炎病毒、链球菌sanguis、结核杆菌均被疑为可能的病因,然无确切据。......
"property":0,"title":"简介

  白塞病亦称贝赫切特病(Behcet's disease,BD),白塞(Behcet)病是一种不明原因,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图片

"property":0,"title":"是由什么原因起的

(一)发病原因

确切病因不明。现有资料认为环境与遗传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相

1.环境因素

(1)微生物感染:单纯疱疹病毒、丙型炎病毒、链球菌sanguis、结核杆菌均被疑为可能的病因,然无确切据。有人认为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一种真核生物进化过程中保留的极为保守而广泛存在的分子,它们在热度、与自由基接触、缺氧、养成分缺乏的刺激下可以由细菌或宿细胞产生。细菌产生的HSP可以刺激病人的T淋巴细胞。

(2)地理:本病患病率高的人群都位于一个特点的地区,横跨亚洲,属当年东西商业交流的路途。而且同为土其人,移居德国后的患病者较欧洲部分的土其人低5倍,较亚洲部分的土其人低18倍。移居夏威夷后的日本人其患病率低于日本本土者。这些都提示一个未知的与地理环境有的因素在起作用。

(3)种族:西白种人的患病率明显较中东人及黄种人为低。在伊朗的土其族患病率明显高于该国的其他民族。伊朗另一少数民族来自古老的稚利安族(白人种族),罕见BD。

2.遗传因素

(1)家系调查:BD有家族史者在日本为2%~3%,在土其及其他中东国家为8%~34%,大部分为一级亲属。土其有报道患者的同胞患病的危险因子达11.4~52.5。说明BD有遗传的倾向。

(2)遗传基因:

①HLA-B5(B51):各国均报道了BD与HLA-B5(B51)有密切相性。在亚洲具此基因的BD患者达81%,日本达55%,对照人群10%~15%,相对危险性6.7。欧洲10个国家BD者的HLA-B5的阳性率为25%~79%,而各自的对照组为3%~28%,相对危险性1.5~10.9。在我国BD患者的HLA-B频率为37.5%。许多人认为HLA-B*5101(B5的亚型)具有贝赫切特病基因的决定簇(即DAIXXXXXF),它可能起自身抗原的作用。在有严重脏病变和眼病的BD,HLA-B5(B51)的阳性率较无脏病变和眼病者为高,因此它也被认为与BD疾病的严重性相

②MIC:本基因位于第6染色体HLA-B位点与TNF位点之间,靠近B位点,有亚型A与B。MIC A与BD有。MIC A在BD中较对照人群明显升高(前者为74.0%,后者为45.6%)。但有人以为MIC A与B51有很强的连锁,且其异质性低,因此不像是一个与BD相要基因。MIC A要由皮细胞及纤维细胞表达,它刺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的活化,因此BD的管损伤可能与它有

"property":0,"title":"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小儿白塞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全身各系统均受累,而较常见的是口腔、皮肤、生殖器和眼等,中枢神经系统、管和消化道发病均较重,并以男性发病为高。日本者报告各器官系统损害的发生率分为:口腔溃疡100%,皮疹90%,外生殖器溃疡97%,眼部损害79%。眼部损害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生率分为90%及40%。其他系统损害为中枢神经系统28%,消化系统20%,心血管系统15%,关节15%。黄正吉等分析了我国白塞病各临床表现的发生率为:口腔溃疡99%,眼部病变43.2%,外生殖器病变73.6%,皮肤病变96.8%,神经系统26%,大管8.7%,消化道8.4%,关节炎60.9%。

  少数患者为急性发病,可于5天至3个月两个以上部位同时发生损害,病情重,常伴有高热等。过一定时期的缓解后,可慢性反复发作,两次复发间隔的平均时间1~2个月。大多为慢性发病,先于一个部位发生损害,不同时期的反复发作与缓解之后,再分于其他部位发病。后者以局部损害为,全身症状较少,但在病程中可以急性加重。

  无论是急性发作或是在慢性病程中急性加重,要的全身症状都是高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关节疼痛或肿胀等。热型不定,少数病例可持续高热。过度疲劳睡眠不佳、月经、季候改变等,均可使不同部位的损害加重。少数患者有家族史,无接触传染病例。

  1.基本症状 指在本病中最常见又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它们可以在长达数年时间相继的出现或同时出现。大部分起病隐匿,少数起病急骤并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1)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每年发作至少3次,发作期间在颊黏膜、缘、、软等处出现不止一个的痛性红色小结继以溃疡成,溃疡直径一般为2~3mm。有的以疱疹起病,约7~14天后自消退,不留瘢痕。亦有持续数周不愈最后遗有瘢痕者。溃疡此起彼伏。本症状见于98%的患者,且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它被认为是诊断本病的最基本且必需的症状

(2)复发性外阴溃疡(recurrent genital ulceration):与口腔溃疡症状基本相似,只是出现的次数较少,数亦少。常见的部位是女性患者的大、小阴,其次为阴道;男性的阴囊阴茎。也可以出现在会阴或肛门周围。约80%有此症状

(3)皮肤病变:皮肤黏膜损害是本病的一个症状,占95.7%。皮肤损害有如下4种:

  ①性红斑:是皮肤损害中最多见的一种,要在下肢,特是小腿,有时也可发生于上肢及躯干,以伸侧面多见。皮下结一般为蚕豆到胡大,深浅不一,有疼痛和压痛,皮肤色淡红、暗红紫红,质地偏硬。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无规律在分布。1个月左右可自消退,但易复发。或为一面消退,一面新发。多数是夏天较重,极少破溃。部分结红色范围可超过结面积,越向外色越淡,似有一红晕环绕。

 ②栓性炎:要发生于下肢,有时也发生于上肢,为触之发硬的皮下索条,有局部压痛。若发生于皮下深部,则体检时仅有皮下索条感;若发生于皮下浅表静,可有不同程度皮肤表面发红和高起皮肤的索条状物。浅表性栓性炎也可继发于静注射药物之后。

  ③毛囊炎样及疖样损害:男性多于女性,毛囊炎样损害多于疖样损害。该种皮损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多见于头、面、胸及阴部。皮损多少不一,可反复发作,以夏天为重。这些皮损基底浸润较显著,脓疱较少,周围红晕较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硬结。细菌培养呈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

针刺反应:注射(肉、静)、针灸等刺伤皮肤真皮层,24~48h后即可在针刺部位产生带红色丘疹,中脓疱,以后逐渐结痂,此种反应称为针刺反应。1周左右消退。病情活动期多呈阳性,有特异性诊断意义。有时针刺反应为阴性,此时用生理盐水注射,一般在24h后可于针刺部位出现脓疱。必须强调,即使针刺反应阴性,也不能排除白塞病。

 (4)眼损害:以眼部症状为白塞病的要表现,也称眼白塞病,其要特征为一过性、回归性渗出性炎症。眼球各组织均可受累,早期表现为角膜炎、结膜炎、巩膜炎虹膜状体炎伴前房积脓等。反复发作后,则要表现为膜炎、葡萄膜炎、网膜炎以及眼底出、玻璃体浑浊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最后可导致失明。眼部损害可为单侧性,也可为双侧性。

  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都是在管炎的基础上,由于炎症化刺激或其他有害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环障碍而造成的。结膜炎也呈回归性发作,每次发作持续3~5天。可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角膜炎。久不愈者常常造成角膜溃疡,甚至可发生角膜穿孔。有时在结膜炎、角膜炎反复发作的基础上,可出现继发性内障

  典型虹膜状体炎伴前房积脓并不多见,前房积脓为无菌性,细胞成分为中性粒细胞,含少量纤维蛋白。白细胞要来自炎症性虹膜网膜炎的特征为急性回归性发作,表现为视盘发红、浑浊,网膜白斑、出等。玻璃体浑浊为本病眼部损害的要表现之一,每次发作都可使之加重,这种改变先于前房浑浊。玻璃体浑浊是由于周围毛细管炎性渗出所造成的。同玻璃体膜相连的乳头周围放射状毛细管的渗出物,容易进入玻璃体,刺激膜而组织。同理,与状体后环膜相连接的部位周围也容易组织。玻璃体与状体后环膜处成的肿,是造成玻璃体浑浊的要因素。

 2.系统症状 除上述基本临床症状外,有部分病人尚有脏器系统的病变,这些病变亦多因局部管炎所起,系统病变大多出现在基本症状之后。

  (1)消化道病变:本型又称肠-贝赫切特病。它出现在10%~15%的患者。消化道症状其出现的频率有腹痛并以右下腹痛为常见,伴有局部压痛和反跳痛,其次为恶心呕吐腹胀纳差腹泻、吞不适等。通过肠X线检查、镜检查及手术探查看到肠道的基本病变是自食管下段始的多发性溃疡,回盲部为受累最多的部位,进镜检查的15例中有7例此处有溃疡,其次为升结肠、降结肠食管等处,总之这种病变可出现在自到肛门的全消化道的任一部位。重者溃疡麻痹肠穿孔腹膜炎、瘘管成、食管狭窄等并症,甚至可以因此而死亡。

  (2)神经系统病变:本型又称神经-贝赫切特病。见于10%的患者,男性并发此病变明显多于女性(10∶4),除个外都在基本症状出现后的数月到数年出现。临床表现随其受累部位而不同。脊髓的任何部位都可因小管炎而受损(即使在同一患者,神经系统可多部位受累),因此患者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极为多样化。北京协和医院收治14例中有6例表现为精神为异常,甚至失语,2例有意识障碍抽搐,2例有恶心呕吐,2例出现脊髓病变,有肢体麻木、痛觉过敏,其中1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1例除有梗死外尚并有周围神经病变。1例无神经系统症状

  并发神经系统病变者多发病急骤,据其症状可分为膜炎、脑干损害、良性高压、脊髓损害、周围神经受损等类型,现将各类型的症状如下:

  ①膜炎型:头痛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视盘水肿膜刺激征、双侧锥体束征、偏瘫等。

  ②脑干损害型:头晕头痛耳鸣意识障碍、眼震、Horner综征、神经麻痹困难、发呛、呼吸障碍、癫痫等。

③良性颅压增高头痛呕吐

  ④脊髓型:双下肢无力、麻木、感觉障碍、不同程度截瘫,尿潴留、小便失病理反射阳性。

  ⑤周围神经型:四肢无力、麻木、周围型感觉障碍萎缩、反射低下等。并周围神经病变者明显少于中枢神经病变者,仅为中枢病变的1/10。

  液的异常为颅压力增高,约80%有轻度白细胞增高,单核细胞或多核细胞各占一半。33%~65%有蛋白的升高。MRI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可见到组织不同部位(、枕、颞小脑、基底)多发性梗死,有少数尚伴有局部出。1例动脉造影可见左侧颈总动脉、左锁骨动脉严重狭窄。神经病变的复发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约77%病人治疗病情缓解但仍遗有后遗症。死亡多出现在神经系统发病后的1~2年

  (3)管炎:本型又称管-贝赫切特病。本节所指的是大中管炎,见于10%的患者。所谓大中管炎指任何部位的大中动脉炎和大中静炎。此型多见于男性。北京协和医院21例管-贝赫切特病中,动脉受累4例,静受累15例,动静同时受累2例。

  ①大中动脉炎:当动脉及其分支出现管壁的炎症时,首先使管壁增厚,继而成终致管腔变窄,持续的炎症反应使动脉壁的弹力纤维遭到破坏,丧失其坚韧性而动脉样的局部扩大。同时养该部位的滋养管也因炎症而使该处大管壁病变加重。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有患侧无弱脉压低,或在健侧根本测不到,局部出现管杂音(颈、部等处)。动脉狭窄者,有头晕头痛,严重者晕厥动脉狭窄时出现压,冠状动脉受累时出现,甚至梗死。当有动脉成时局部出现搏动性肿块。有患者因动脉根瘤样扩张而动脉不全,最终导致衰竭。亦有出现动脉高压。

  中等度栓性炎多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浅表的炎通过一般体检就能发现,但在深静的炎症栓塞起下肢肿胀则有赖于局部管造影能确诊。北京协和医院追查了在该院就诊的6例贝赫切特病并大中静炎者,除一例失访外,其余均存活5年以上,但都丧失了劳动力。

  大中管炎的诊断有赖于病史及细致的体格检查,管造影、Doppler检查是明确诊断和受累范围的可靠检查。

  ②白塞病心脏的受累并不少见。可因动脉样扩张而出现动脉锁不全、三尖瓣锁不全而致功能不全。另外,亦有房室传导阻滞受损、心包积液的报道。

  (4)关节炎:关节痛见于30%~50%的白塞病病人,表现为单个关节或少数关节的痛、肿,甚至活动受限。其中以膝关节受累最为多见。大多数仅表现为一过性的关节痛,可反复发作并自限,偶尔可在X线上表现出关节面有凿样破坏,很少有关节。受累关节出现滑膜炎病变。滑膜病理改变要表现为滑膜浅层有中性多核细胞浸润和管充渗出等急性炎症性病变。滑膜细胞的增殖、淋巴细胞的浸润和淋巴滤成都很少见,说明它的滑膜炎和湿关节炎有明显的不同。骶髂关节炎在本病少见。

(5)肺病变:并发部病变者略少。的小动脉起小动脉和(或)局部管的栓而出现咯血胸痛气短梗死等症状。约4%~5%的病人可以出现间质病变,但严重的少见。有梗死者预后不佳。

  (6)肾病变:表现为血尿(镜下或肉眼)、蛋白尿,均不严重,多为一过性,未有影响功能者,曾有人对5例临床有受累表现者进穿刺,发现其病理各不相同,2例为IgA肾病,1例为淀粉样变,1例为局灶性小球硬化,1例为小球微小病变。有人报道BD可以因膀胱黏膜溃疡而导致尿异常。

  (7)附睾炎:并发本症状的约4.5%。可以累及双侧或单侧,表现为附睾肿大、疼痛和压痛,在适当的治疗后能完全消失。

  (8)其他症状:有部分病人在疾病活动或有新脏器受损时出现发热,以低热多见。

 白塞病国际诊断标准

  1.反复口腔溃疡 有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有阿弗他溃疡或瘢痕,1年反复发作≥3次。

  2.反复生殖器溃疡有医生观察到或患者诉说生殖器有阿弗他溃疡,尤其是男性。

  3.眼病变 前和(或)后葡萄膜炎,裂隙灯检查时玻璃体可见有细胞浸润,或网膜管炎。

  4.皮肤病变 结红斑样病变、假性毛囊炎、脓性丘疹痤疮样皮疹(未服用糖皮质激素而出现者)。

  5.针刺反应阳性 以20号无菌针头,斜刺入皮,24~48h由医生判定结果。

  凡有反复口腔溃疡并伴有其余4项中的2项者,可确诊为本病。

  其他与本病密切相并有利于本病诊断的症状有:关节痛(关节炎)、皮下栓塞性炎、深部栓塞、动脉栓塞和(或)动脉、中枢神经病变、消化道溃疡附睾炎和家族史。

 

"property":0,"title":"应该做哪些检查

  1.皮肤刺激试验 前屈面皮注射生理盐水0.1ml,48h出现直径大于2mm红色硬结或小脓疱、小丘疹者为阳性,提示中性白细胞趋化性增强,阳性率约40%。

  2.C-反应蛋白(CRP)测定 CRP在眼部炎症发作前后均有升高,特是在发作前不久最明显;CRP增高同时有中性粒细胞数值增多者,1周眼病发作的阳性率达86.1%,因此认为测定CRP对预测眼部炎症发作有一定价值。

  3.红细胞沉降速度及白细胞分类 本病发病时,沉明显加快。中性粒细胞比值亦显著增高。

  4.病理检查 所有受害器官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管炎。大多为渗出性,少数为增生性,或两者兼而有之。急性渗出性病变表现为管腔充成,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纤维蛋白样变性,并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红细胞外溢。中性粒细胞核常破碎成核尘。有明显的水肿纤维素渗出、脓肿成。增生性病理所见也无例外。

  5.有条件或必要时,还可做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免疫遗传面(6号染色体短)检查。

  1.X线检查 消化道钡餐检查,病程在7年以的患者,常十二指肠球部及小肠溃疡。个病例可发生溃疡穿孔。小肠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改变,可见肠腔增宽,小肠黏膜皱襞增粗,有分现象,有时可见部分空肠肠壁平直而呈香肠状。

  病程在10年以上的晚期患者,可有小肠结肠广泛性小息肉样充盈缺损,以小肠结肠部为明显,在回盲部及升结肠部位可表现有增殖性大小不等的结状充盈缺损,黏膜皱襞紊乱,病理诊断为溃疡性回、结肠炎。

  部表现较少见。若管梗死或出,常表现在野或门区有类似肺炎转移的密度增高阴影,心脏影可增大。造影可有轻度脑室扩大。脊髓造影可发现网膜粘连。

  管造影可发现动脉肠系膜动脉动脉等不同部位的管呈段性狭窄性改变。

2.电图 部分患者可出现ST段与T波改变,多数有窦性动过速。

  3.电图 神经系统受累时,多数表现有弥漫性慢波,但也可有多种波变化而无特征性波。有脑干症状者可出现弥漫性慢波,无脑干症状者可出现轻度到中度慢波。

  4.针刺反应 这是本病前惟一的特异性较强的试验。它的做法是用无菌针头在前屈面的中部刺入皮,然后退出,48h后观察针头刺入处的皮肤反应,局部若有红丘疹或红丘疹伴有白疱疹则视为阳性结果。同时进多部位的针刺试验时,有的出现阳性结果,但有的却为阴性。病人在接受静穿刺的检查或注射的治疗时,也往往出现针刺阳性反应。静穿刺出现阳性率高于皮穿刺的阳性率。

  针刺的阳性反应与疾病受累的部位无明显系,但与本病的活动性呈正相针刺试验阳性结果出现在我国60%以上的BD患者,而在地中海沿岸国家阳性率达80%。欧美国家本试验的阳性率较低。本试验假阳性较少,其特异性达90%。

  5.其他相检查 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受累系统的相检查,包括磁共振等影像管造影、超声心血管检查、镜、液等。

"property":0,"title":"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有眼部病变、口腔溃疡神经心血管系统病变,但其病情进性加重,并不呈周期发作性,而且LE细胞、抗核抗体阳性,这些异常发现决不见于白塞病。

  2.韦格肿 虽有眼部病变及多系统损伤,但其病情进性恶化,部X线检查可见有变化多端的浸润影,有时可有空洞成,组织病理特征为肿性管炎,而且功能损害严重,无阴部溃疡针刺试验阴性,很易与白塞病相鉴

  3.结核性关节炎 有时伴有性红斑,但无眼部损害及阴部溃疡,一般也无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损害,抗结核治疗有效。虽然结核菌感染可起白塞病,对抗痨治疗有效,但结核杆菌起的白塞病不仅有性红斑和关节炎,而且还有管系统、神经系统及黏膜改变,二者鉴并不困难。

  4.多发性动脉炎 当白塞病以管病变为要临床表现时,应与多发性动脉炎相区。后者要表现为上肢或下肢无症,无口腔阴部溃疡组织病理改变为巨细胞动脉炎,无静改变,针刺反应阴性,很少有皮损。

  5.克罗恩病 肠道白塞病与克罗恩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仍应作为两种不同的疾病对待。不完全型肠道白塞病与克罗恩病都伴有口腔会阴溃疡者,临床上不易鉴。此时通过组织病理管造影可将两者加以区分来。

"property":0,"title":"应该如何治疗

  (一)治疗

  急性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食用富有养及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食物及饮。若有塞或动脉,可考虑进管重建术或其他外科手术处理。 白塞病的治疗需要科、眼科、口腔科等密切配,不同病情又有其侧重面,治疗案需高度个体化,常局部治疗与全身药物治疗并用。中西医结治疗常可提高临床疗效。

  1.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急性活动期,尤其是重要脏器受累时,应卧床休息。发作间歇期应预防复发,例如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及时控制口腔部感染,可预防口腔病变发作。皮肤和眼部同样也应保持清洁。肠白塞病急性期腹泻腹痛便血严重时,应食,给予肠外养、输液甚或输等支持治疗。有报道小阿司匹林(80mg/d)能预防成,可试用于本病。

  (2)药物治疗:前尚无特效的治药物,但是只要接受正规治疗,尚能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常用的要药物有以下几类。

  ①激素:是治疗本病的要药物,可以减轻各种症状,能改善黏膜溃疡关节疼痛,对有眼部受损和中枢神经受损者,宜及时应用较大量。

  ②免疫抑制药:是治疗本病的另一种重要药物,可以阻止疾病发展,与激素有协同作用,并能减少激素的用量。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此外还可用环孢素

  ③抗结核药物:有结核病者,抗结核治疗后病情缓解。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利福定乙胺丁醇等。

  ④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尼美舒利舒林酸(奇诺力)、双氯芬酸(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等,对关节痛、关节炎有效。

  ⑤其他药物:如秋水仙碱,可抑制白细胞趋化,减少刺激与炎症反应。激素免疫抑制药治疗BD的药物、量、法和指征。

(3)对症治疗:本病一般病情不甚严重,但是有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的或致命的并发病,如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肠道穿孔急性腹膜炎、大管病变动脉破裂等。因此,临床应据不同情况进及时的必要的治疗。

  ①口腔溃疡:局部涂以糖皮质激素糊膏或贴膜,3~5次/d次或局部滴5%四环素液,以减轻疼痛,加速愈雷公藤总苷(雷公藤多甙)1mg/(kg·d),2~3个月,沙利度胺(肽胺哌啶酮)每天200~300mg,分次服用,可防止口腔溃疡复发。

  ②眼部病变:急性眼色素膜炎时,需要扩瞳以防止色素膜粘连,用0.5%可的松每天滴眼3~4次,连用4~5天,严重时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5mg,1~2次,可减轻炎症渗出。全身用药可采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后葡萄膜炎或网膜管炎、葡萄膜炎及神经炎均有可靠疗效。通常以环磷酰胺1.0g/m2体表面积,静注射,每月1次,加用泼尼松龙(强的松龙)0.5mg/(kg·d),疗效较好。无效时可试用环孢素治疗。

  ③皮肤病变及外阴溃疡:一般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阴部后涂以抗生素软膏,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外阴溃疡疼痛。严重皮肤病变亦可考虑糖皮质激素量短疗程疗法。

  ④神经白塞病:一般采用大泼尼松(强的松)每天60~120mg,免疫抑制药治疗,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甲氨蝶呤雷公藤总苷等。一旦病情控制,糖皮质激素应及时减量。

  ⑤肠白塞病肠白塞病尤其有肠出症状时,治疗应积极而又慎重,首选雷公藤总苷或系统地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一般不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科不能控制的肠白塞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可能致创不良,且复发率较高。

  ⑥炎或成:服肠溶阿司匹林0.3g,双嘧达莫(潘生丁)25mg,3次/d。此外其他免疫调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生物反应调——γ干扰素、中性粒细胞功能抑制如秋水仙碱等也可适当选用。

  ⑦防治复发:白塞病有缓解与复发交替倾向,防止复发甚为重要。应特注意防止各种感染,注意口部、眼部、阴部清洁及饮食卫生。一旦有复发现象应抓紧进治疗。

  2.中西医结治疗

  (1)早期(急性发作期):此期可出现发热沉增快或急性严重的多系统多部位局部损害等,西药应据损害部位加强局部用药,如有危及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时,应及时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制,如泼尼松每天60~80mg,分次服用,病情控制后,及时调整量。

  急性发作期中医症状一般以湿热熏蒸,中药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泻要治疗法则,可用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汤为基本加减组治疗。

  (2)中期:此期多为病情迁延不愈,多系统多部位局部损害呈反复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病情一般不重。中医症状阴虚津亏、邪热留恋为。西药治疗应据个体情况应用免疫抑制,可选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环孢菌素A)、甲氨蝶呤等。

  中药治疗常需攻补兼施,以益养阴、清热除湿要法则,可选用六味地黄汤()、甘草泻心汤为基本加减组治疗。此期病程一般较长,应正确立法,守稳进,坚持治疗。

  (3)晚期:由于病情迁延,晚期表现要是不可逆的各系统损害,如局部溃疡瘢痕、视力显著减退或失明、管损害、成致功能减低或严重并发症等。中医症状要为肾阴虚、肾阳虚、虚实恶化等症候。此期西药治疗应充分个体化,竭力缓解病情。对性病变一般张使用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丹参等作用缓和的抗凝药物,慎用或避免使用肝素华法林(华法令)。科治疗不能奏效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中药治疗以滋补、温阳健脾、活化瘀、清热解毒为法则,常用六味地黄汤()、白术四物汤赤小豆当归府逐瘀汤基本加减组治疗。

  (二)预后

  1.口腔溃疡有自限性,多于2周左右愈;反复发作性,每年至少发作3次以上;继发性病变实质为管BD,预后较好。

  2.眼部损害占50%~85%,男性一般较易受累,症状严重,预后差。网膜炎、球后神经炎、眼底出或眼底动炎、神经萎缩、玻璃体病变,可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3.常继发于大动脉阻塞、动脉、出等,若有实质损害,多局限于病变动脉的供区。

  4.神经BD约占BD患者的20%。原发性实质病变是真正的神经BD,预后差。继发性病变实质为管BD,预后较好。

  5.消化道损害占8.4%~27.5%。溃疡单发或多发,平均直径为2.7cm,可并发穿孔或出,大多数病人在切除后易复发。

  6.部损害可因动脉破裂出脓肿成造成死亡。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