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涎腺病毒病

涎腺病毒病又称涎腺巨细胞性包涵体病。多发生于2岁以的婴儿,成人也可发生,但极少见。胎盘感染的胎儿发育迟缓,并可早产涎腺病毒病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此种病毒在人体可长期存在,由唾液或尿中排出。感染途径要为接触传染,婴幼儿可胎盘感染。多见于颌下腺和腮腺涎腺病毒病多发生于两岁以的婴儿,成人也可发生,但极少见。胎盘感染的胎儿发育迟缓,并可早产。临床上无特殊的症状或体征,可有明显......
目录

疾病病因

涎腺病毒病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此种病毒在人体可长期存在,由唾液或尿中排出。感染途径要为接触传染,婴幼儿可胎盘感染。多见于颌下腺和腮腺

症状体征

涎腺病毒病多发生于两岁以的婴儿,成人也可发生,但极少见。胎盘感染的胎儿发育迟缓,并可早产。临床上无特殊的症状或体征,可有明显的肿大、溶血贫血黄疸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受侵犯的情况。然而,由于此病无特殊症状,所以常在尸检时才发现。

有报告死产儿涎腺中10%~30%有包涵体病的表现。成年人与体质极度衰弱,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烧、腺肿大及淋巴细胞增多,感染期间还会出现免疫反应异常。

以上就是涎腺病毒病有什么症状的介绍。

检查化验

涎腺病毒病的检查要从涎液、、尿液进

依靠在涎液、、尿液中发现特征性细胞。以导管上皮细胞出现包涵体为其特征,此种细胞较大,直径可达30μm左右,胞核也大,直径为10~15μm,位于细胞基底部,包涵体在胞核,或在胞浆的靠管腔侧,为,大多数呈嗜酸性,酸性粘多糖染色为阳性,在含包涵体细胞的周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以后含包涵体的细胞可见变性、剥离、崩溃等现象。

鉴别诊断

涎腺病毒病的诊断依靠在涎液、、尿液中发现特征性细胞。

并发病症

涎腺病毒病的并发症可有明显的肿大、溶血贫血黄疸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受侵犯的情况,免疫反应异常。

治疗用药

涎腺病毒病的药物治疗不常见,涎腺病毒病无特效疗法,需据出现的临床症状对症处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