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舌白斑

黏膜上的白色斑块,其恶变倾向分为良性的白色角化症和恶变前期病变的白斑。口腔白斑的发生与烟、、慢性摩擦及喜吃烫、辣食物等嗜好及饮食习惯有。白斑是一种口腔癌前病变,一般好发于40岁以上者。白斑转化为癌,一般常发生于出现白斑后2~4年,但恶性转化率似乎与患者的年龄无要与局部是否继续受到物理化刺激有。男性多于女性。白斑(leukoplakia)是粘膜上的白色斑块,其恶变倾向分为良性......
目录

舌白斑

白斑(leukoplakia)是粘膜上的白色斑块,其恶变倾向分为良性的白色角化症和恶变前期病变的白斑。发 生的原因是:白色角化症多由外来因素起,外来因素要为局部机构性、化性、物理性以及炎性改变等刺激。恶变前期白斑多由在个体素质所致,在个体素质每个人各异,在同样条件下有人易患癌症,这种在素质与遗传、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低下及养如维生素A、E缺乏有

发病原因

白斑(leukoplakia)是粘膜上的白色斑块,其恶变倾向分为良性的白色角化症和恶变前期病变的白斑。白斑多发生于缘,白斑界限清楚,稍高于粘膜表面,色为乳白、灰白或微黄的白色。病损表部白斑面可粗糙不平或有颗粒增生,或呈状突起,或糜烂。也可在白斑中布着一些发红区域。

发生的原因是:白色角化症多由外来因素起,外来因素要为局部机构性、化性、物理性以及炎性改变等刺激。恶变前期白斑多由在个体素质所致,在个体素质每个人各异,在同样条件下有人易患癌症,这种在素质与遗传、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低下及养如维生素A、E缺乏有

局部刺激因素在白斑的发病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吸烟是普通的原因,白斑有吸烟习惯的占80%—90%,且发病部位多与烟的刺激部位一致。其它如咀嚼槟榔、辣、烫、不良修复体、残冠、残等刺激也能起白斑。在全身因素中,白色念珠菌感染,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梅毒以及射线、口干症等均同白斑具有密切系。患者以中老年较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3.5∶1)。

病理改变

白斑的组织病理态变化:

1.上皮单纯性增生是表面上皮过度角化或不全角化。粒层明显,棘层细胞增生,上皮钉突大。结缔组织中有不同数量的炎性细胞浸润。无恶变倾向,刺激因素除去后,白斑逐渐变薄消失。均质型白斑属于此种病理改变。

2.上皮异常增生是上皮高度增殖,出现上皮细胞异常角化及细胞非典型增生甚至恶变,如基底细胞极向改变。上皮分层不规则,排列紊乱,核分裂增加,核染色质增多、核浓染、核仁大等。异常增生上皮限于皮基底膜完整者,可视为原位癌,基底膜受累已被突破者,成为早期浸润癌。状、颗粒及糜烂型均有恶变倾向,应特注意随诊观察。

临床表现

白斑多发生于缘,白斑界限清楚,稍高于粘膜表面,色为乳白、灰白或微黄的白色。病损表

面可粗糙不平或有颗粒增生,或呈状突起,或糜烂。也可在白斑中布着一些发红区域。

据临床表现不同白斑可分为四种类型:

1.均质型(homogeneous leukoplakia) 病变为白色斑块,微高出粘膜面,表面略粗糙,呈皱纸状,无自觉症 状,或有发涩感。

2.状增生型(verrucous proliferation) 白色斑块,厚而高起,表面呈状突起,质较硬有粗糙感。

3.颗粒型(granular type) 为在发红的粘膜面上有细小的高出粘膜的白色颗粒状角化性变,似绒毛。

4.糜烂型(erosive type) 白色斑块上有糜烂,可有溃疡成。有明显疼痛。

癌变

舌癌的复发率很高,最要的是预防舌癌的再次复发,你是早期的舌癌可考虑放疗、单纯手术切除或冷冻治疗。晚期舌癌应采用综治疗。据患者自身的条件,采用放疗加手术,或化疗、手术加放疗的综治疗。

对于肿直径在小于2cm的病例可作离病灶外1cm以上的楔状切除并直接缝,大于2cm的病例,据局部情况可患侧大部或半切除切除。舌癌侵犯范围较广泛者应据情况扩大切除范围,如底甚至下颌一并切除。为咀嚼、吞、语言的重要器官,缺损1/2以上时,应同期再造术,要应用自身的皮肤和软组织

对晚期病例宜作术前诱导化疗,舌癌对化疗的疗效较好,可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年老体弱或有其他全身疾病不能承受手术,肿直径在2~4cm的舌癌,也可考虑冷冻治疗。5年生存率达65%。由于舌癌的转移率较高,除对肿直径小于2cm的病例外,可考虑同期淋巴结清除手术。

鉴别诊断

白斑要与急性体炎、下腺囊肿旁间隙感染、病、扁平苔癣牙齿感觉过敏症、釉质发育不全、牙折不全、体缺损、列拥挤、列稀疏、遗传性乳光面部疖口腔单纯性疱疹,等病进

白斑多为孤立性损害,而扁平苔藓可在多数粘膜发生损害。扁平苔藓表现出多种状的损害例如白色斑块,网状损害、疱性损害、糜烂以及红白相间性损害。此外,扁平苔藓患者常伴有皮肤病损。白班仅局限于口腔,偶见于其他部位粘膜,不伴有皮肤损害。对于鉴不清的病例,通过组织检查可得出正确白斑的诊断。

并发症

白斑其恶变倾向分为良性的白色角化症和恶变前期病变的白斑,因此要注意白斑的并发症癌变的发生。

混淆疾病

白斑多为孤立性损害,而扁平苔藓可在多数粘膜发生损害。扁平苔藓表现出多种状的损害例如白色斑块,网状损害、疱性损害、糜烂以及红白相间性损害。此外,扁平苔藓患者常伴有皮肤病损。白班仅局限于口腔,偶见于其他部位粘膜,不伴有皮肤损害。对于鉴不清的病例,通过组织检查可得出正确诊断。

治疗措施

治疗

1.首要的措施是除去刺激因素,如戒烟,,少吃烫、辣食物等,残、残冠、不良修复体等也应除去。严维生素e苛性药物如酚类、硝酸银等处理白斑。

2.在确认已纠正吸烟等有害习惯后而损害尚未消失者,可考虑选用药物治疗,并进一步找致病因素。

3.维生素A,每日5万U,或维甲酸35~50mg/d,初服时可能发生头痛头晕,可酌减量,通常在几天后即可适应。从第2~3周起,逐渐增加至每日30~60mg,3次分服,疗程约1~2月。常见的副反应有脱发等。冠病、功能异常与脂者忌用。

0.2%维甲酸溶液适用于局部涂布,但不适用于伴有充、糜烂的损害。涂布时先拭干唾液,以最细毛笔蘸少量溶液沿白色区域涂布,慎勿涂在红粘膜。软膏制因不能粘附于润滑的口腔侧粘膜故不适用。新型制isotretinoin与arotinoid的作用基本上与维生素A酸相同,要优点是量小(每日每公斤0.5mg)、毒性低、副反应少(红干脱发),但有致畸作用。

4.可长期使用鱼肝油涂擦白斑,每天2~3次,1~2个月为一个疗程,但不能用力过重。也可鱼肝油,或用维生素A5万U。在保守治疗期间应密切随访。

5.久不愈,治疗后不消退者,白斑区发现皲裂溃疡或基底变硬、表面增厚显著时,或已明具有癌前改变的损害,应及早予以手术切除。

预防

常吃烫、辣食物对口腔有危害,口腔白斑就是其中一种。据有资料统计,口腔白斑的发生与烟、、慢性摩擦及喜吃烫、辣食物等嗜好及饮食习惯有。白斑是一种口腔癌前病变,一般好发于40岁以上者。

据统计,约3%~5%口腔白斑患者易发生癌变。白斑转化为癌,一般常发生于出现白斑后2~4年,但恶性转化率似乎与患者的年龄无要与局部是否继续受到物理化刺激有

因此,有烟嗜好或者有喜烫、辣饮食习惯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中年以后,每隔6个月去医院检查口腔。平时要勤观察自己的口腔黏膜,有无白色的无法祛除的粗糙斑块。

(2)常注意有无破损及过锐的义齿,因锐利的边缘可刺激缘,诱发白斑。

(3)要常注意白斑的变化,如白斑周围出现红斑、斑块变硬,甚至有出溃疡等现象,即是潜在恶变的早期征兆。

(4)一旦发现早期小块白斑,可用0.1%~0.3%维a酸软膏局部涂布或手术切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荠菜花

下一篇 荠菜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