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毛鞘棘皮瘤

毛鞘棘皮,是一种向终末部毛囊,即漏斗部和峡部分化的毛囊肿(漏斗部由表皮延伸而来,与峡部相连,两者均为毛鞘的一部分)。大多常见于成人面,特是上部。类似外鞘上皮,组织病理出现较大的不规则分支性囊腔而与扩张孔不同。手术切除治疗。病因尚不明。大多常见于成人面,特是上部,表现为单个皮肤色结,中央有孔样。皮损迅速增长,在3~8周从1mm的斑疹丘疹可发展到25mm大小半球......
目录

病因

病因尚不明。

症状

大多常见于成人面,特是上部,表现为单个皮肤色结,中央有孔样。皮损迅速增长,在3~8周从1mm的斑疹丘疹可发展到25mm大小半球、皮肤色结。结表面可见平滑的中央充以角栓。皮损光滑发亮与周围界限清楚,表面可见毛细管走。非典型角化棘皮常见,有些类似脂溢性角化病或良性棘皮,另一些则呈结增殖性外观,样凹陷。巨大角化棘皮指直径大于2cm,常侵犯和眼睑。甲下角化棘皮罕见,有触痛,呈破坏性状中央常致末端指骨损伤,甲下损害常不自然消退,且早期起其下破坏。

在放射线下其特点为新月状溶性缺损不伴发硬化症或膜反应。单发性角化棘皮好发于曝光区,如面中部手部,其他如部、大腿部、阴茎和头部亦可受累。女性手部损害较少小腿部损害常见口腔黏膜罕见。多见于中老年,男较少见本病有趣的特点为迅速增长约需2~6周,继之在2~6周保持稳定,最后在2~6周后自消退,遗留轻度凹陷性瘢痕。但亦有一些损害需6个月到1年才能完全消退。据估计约5%的损害可复发。

检查

组织病理:出现较大的不规则分支性囊腔而与扩张孔不同,在增生轻的部位,如扩张孔所见,多数肿细胞分块团,从囊腔壁呈放射状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有些部位肿细胞在周围呈栅状排列和含有不同数量的糖原,因而类似外鞘上皮。

诊断

据临床表现,见于成人面,特是上部,表现为单个皮肤色结,中央有孔样,结组织病理特征即可诊断。

治疗

本病虽可自愈,但不能预测其消退时间更重要的是本病与1级鳞癌即使活检后亦不易明确鉴因此活检切除或刮除和电灼疗法直径小于2cm的损害,在大多数病例中是必要的。 损害直接注射氟尿嘧啶溶液和损害注射甲氨蝶呤(25mg/ml)0、5~1ml或甲氨蝶呤25mg/周有效。博莱霉素(bleomycin)1ml加等量利多卡因损害注射,可使损害在注射20天后消退。

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饮食上忌暴饮暴食、进食过快。饮食要定时、定量,进食时保持情舒畅,态平和。不食用过硬、过烫食物。进食过于粗糙、过热过烫的食物。

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冷刺激,注意保暖。

饮食

1、不吃烟熏、烤、烧焦、油炸的食物;不吃过期或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2、减少猪、牛、羊等红肉的摄入,避免过度肥胖

3、控制食用盐和调料的摄入,少吃深加工食品。

4、不食用过硬、过烫食物。进食过于粗糙、过热过烫的食物。

5、忌暴饮暴食、进食过快。饮食要定时、定量,进食时保持情舒畅,态平和。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菊花

下一篇 慢性颌下腺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