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急性颌骨骨髓炎

什么是急性骨髓炎?急性骨髓炎发病急剧,全身症状明显。局部先感病源疼痛,迅速延及邻,导致整个患侧疼痛并放至颞部。那,急性骨髓炎是怎么回事?专家表示,骨髓炎的感染来源要有三种途径,即源性、损伤性及源性。骨髓炎病源疼痛,面部相应部位肿胀,脓液,麻木,眶下部明显红肿,鼻腔穿破溢脓,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肿胀纤维组织发硬,瘘管,溢脓,隙溢脓因颌受感染而起的一种疾......
目录

疾病名称

  骨髓

疾病别名

  病源疼痛,面部相应部位肿胀,脓液,麻木,眶下部明显红肿,鼻腔穿破溢脓,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肿胀纤维组织发硬,瘘管,溢脓,隙溢脓

疾病概述

  因颌受感染而起的一种疾病,累及范围常包括膜,皮质以及骨髓组织,临床上常见的有化脓性骨髓炎,婴幼儿骨髓炎以及放射性骨髓炎。骨髓炎可分为化脓性、特异性、放射性等几种。临床上以化脓性骨髓炎最为多见。骨髓炎的感染来源要有三种途径,即源性、损伤性及源性。源性骨髓炎较少见,要发生于小儿。源性骨髓炎最多见,约占全部骨髓炎的90%。我国由于医药条件的改善,发病率已大为下降。源性骨髓炎多见,这与下颌皮层质致密、周围有肥厚肉及致密筋膜附着,髓腔脓液积聚不易穿破流等因素有

疾病症状

  1、急性骨髓

  发病急剧,全身症状明显。局部先感病源疼痛,迅速延及邻,导致整个患侧疼痛并放至颞部。面部相应部位肿胀牙龈及前沟红肿,患区多个牙齿松动。常有脓液自周溢出。下骨髓炎,因咀嚼受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受限。下神经受累时,可有患侧麻木。上骨髓炎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感染来源常为源性。其局部表现为眶下部明显红肿,并常延至眼周致眼睁不。后期可在内眦鼻腔口腔穿破溢脓。

  2、慢性骨髓

  急性骨髓炎如未能彻底治疗,可转为慢性。常见的原因是单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脓液自穿破,流不畅。慢性骨髓炎期间,急性症状大部消退,全身症状已不明显,疼痛显著减轻。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肿胀、发硬。瘘管,常溢脓,甚至排出小块死骨。病变区多个松动,隙溢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流不畅时,可急性发作。如拖延日久,可致消瘦贫血、身体衰弱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症状体征

  积脓波动感。

疾病病理

  骨髓炎的感染来源要有三种途径,即源性、损伤性及源性。源性骨髓炎较少见,要发生于小儿。源性骨髓炎最多见,约占全部骨髓炎的90%。我国由于医药条件的改善,发病率已大为下降。源性骨髓炎多见,这与下颌皮层质致密、周围有肥厚肉及致密筋膜附着,髓腔脓液积聚不易穿破流等因素有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化脓性骨髓炎分为中央性骨髓炎和边缘性骨髓

  中央性骨髓炎先累及髓腔,再向外扩展,累及密质膜,多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基础上发生,多发生于下颌。急性期可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便秘等全身症状,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病员自觉病变区疼痛剧烈,并放到头面部。患处牙龈红肿、压痛,病源及邻近出现松动,并有脓液溢出。随炎症发展,可波及相邻的组织间隙,如上颌者至眶下、眶周及颊部,下颌者至咬间隙、翼下颌间隙等。发生于下颌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张受限,常出现麻木。上颌中央性骨髓炎罕见,很少成广泛的质破坏。当炎症波及整个上颌体时,常伴有化脓性上颌窦炎,鼻腔口腔袋可有脓液溢出。骨髓炎常在发病2周后转入慢性期,体温渐至正常,疼痛减轻、消失。口腔及颌面部皮肤成多数瘘孔,长期排脓,有时可排出小死骨。瘘孔有大量炎性肉组织增生,触之易出。当有大块死骨或多数死骨成时,下颌可发生病理骨折,出现咬错乱与面部畸。从口腔粘膜瘘孔排出的脓液,不断进入消化道,可起明显的肠道症状骨髓炎慢性期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迁延很久而不愈,致使机体出现慢性消耗与中毒症状

  边缘性骨髓炎多发生在下颌,多由于下颌齿冠周炎波及咬间隙而继发。急性期的临床特点与咬间隙、翼下颌间隙感染的表现相似,局部红肿热痛困难,可伴全身发热。炎症初期如得到正确而积极的治疗,能使间隙感染与急性边缘性骨髓炎同时治愈。当炎症转入慢性期,腮腺区皮肤可呈弥漫性肿胀,微压痛,局部组织坚硬,无波动感,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张受限。全身症状一般不严重,病程可延续较长而不缓解,或缓解后再反复急性发作

诊断检查

  1、详询发病过及治疗情况,注意与牙齿系,查明病原

  2、有无积脓波动感,可疑时可作穿刺实。

  3、脓液作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度测定。

  4、有无瘘管,用探针等器械探查有无死骨死骨分离。

  5、X线摄,慢性期查明质破坏情况,有无死骨成或在低毒性感染时见皮质增生型。

治疗方案

  1、急性期 ①给予抗菌药物;②注意养;③剧烈疼痛者,应给镇痛;④保持口腔清洁;⑤如有膜下积脓应及时切流;⑥拔除病原(婴幼儿骨髓炎急性期,更应注意早期口腔流)。

  2、慢性期 ①必须通畅,流条不可填塞过紧,必要时应扩大。②急性发作时应给予抗菌药物。③死骨分离后,须及时取出死骨皮质增生型骨髓炎可彻底刮除增生的质。

治疗方法

  及时治疗冠周炎、尖周炎等源性感染,对预防发生骨髓炎有积极意义。如已骨髓炎,在急性期应予彻底治疗以免转为慢性。

  急性骨髓炎的全身治疗与颌周蜂窝织炎相同,要为增强机体抵抗力、药物控制感染(灭滴灵、螺旋霉素)。局部治疗重点在于及时切流,拔除病源

  慢性骨髓炎时应努力改善病员机体状况,保持流通畅,及时拔除病源,彻底清除病灶、刮治或摘除死骨

保健贴士

  1、为预防放射性颌坏死及骨髓炎的发生,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放疗前要消除口腔外的一切感染灶。进洁治;拔除无法治愈的病;治疗仍能保留的龋齿周炎等病;拆除口腔原有的金属假;活动假须在放疗终止后一段时期再配戴,以防造成粘膜损伤。

  3、放射治疗中,对非照射区应用屏障物予以隔离;口腔发生溃疡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以防感染。在放射治疗中应加强对非放射野组织的防护,减少放射性对组织尤其是的损伤。

  4、放射治疗后,一旦发生源性炎症,必须进手术或拔时,应尽量减少手术损伤;手术前、后均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在放射治疗后,注意口腔清洁,定期检查,及时充填龋齿,尽量避免在放射治疗后3年,以免起放射性骨髓炎。如必须拔除患的,则应尽力减少手术损伤,使用适量的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

  急性化脓性骨髓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由一般化脓细菌起,常见于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多见,约2:1。骨髓炎中以化脓性占多数,且下颌远较上颌多见,约5~10:1。且下颌病情也比上颌严重。这是由于下颌比上颌致密;周围肉及筋膜较厚,因此脓液不易流;下颌运比上颌差。一旦起感染易使管发生栓塞,成大块死骨

  一、发病原因和病理过程

  发病原因多见源性感染,多由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牙齿感染的脓肿周感染及间隙感染所致。也可由各种外伤起的外伤骨髓炎,或源怀感染起。

  病理过程为最初骨髓表面充和渗出。然后化脓。炎症如穿出皮质,流出体外,不向周围质扩,炎症就局限,为局限性骨髓炎。如果炎症在骨髓腔的压力增加,可以由于管的栓塞感染,导致养障碍,发生坏死。

  二、临床表现

  急性期起病急聚,可出现高烧、白细胞增高,可出现核左移。全身有明显中毒现象,且伴全身不适、头疼、食欲下降症状。患者可出现疼,并可很快波及邻,且疼痛沿三叉神经分布区放射。短期可出现多个松动,周袋流脓,下齿神经受到炎症的损害可出现麻木。由于炎症向周围扩因而可出现颌面肿胀,如感染波及咀嚼又可出现。如感染不及时控制可迅速向眶下、颞下、翼凹及下颌孔起翼颌间隙感染。全身并发症如血症感染等也可能发生。

  三、治疗

  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程过,一般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由发病到死骨成以前可统称为急性期,一般约3~4周。如感染未能在急性期得到彻底控制,则进入慢性期。为了能在急性期控制感染,必须采用足量及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选用药物多用抗金黄葡萄球菌及混感染的抗生素,另可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择有效抗生素。在感染初期,亦可配理疗治疗。

  当感染进入化脓期,应及早流。待病情稍为缓解,张度稍有改善后,应及早拔,使脓液从槽窝得到流,防止感染在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来势急、病情重,可及颅并发症,因此要密切观察病情,早用相应急诊处理。

并发症

后期可在内眦鼻腔口腔穿破溢脓。另外,急性骨髓炎的并发症还有,如拖延日久,可致消瘦贫血、身体衰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经行舌麻

下一篇 颊间隙感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