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蒟酱

蒟酱是我国古代有栽培植物,既具有独特的民族食疗文化,又有较好的药用价值。据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中说,蒟酱有破痰积、治虫痛、虚泻霍乱吐逆,解食味,、治牙痛等作用。蒌叶是一种多年生藤蔓植物叶片厚大,色泽浓绿,气味芳香,遮荫及观赏效果较好,抗病抗虫性强,栽培技术简单,适宜楼房、院种植。可用作城市与乡村的绿化、观赏植物含酚性物 82.8%及非酚性物 17.2%,其酚性物......
目录

化学成份

  含酚性物 82.8%及非酚性物 17.2%,其酚性物要为胡椒酚(chavicol),萎酚(chavibetol)以及烯丙基儿茶酚(allylcateChOl)。此外,尚含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丙氨酸(alanine),氨酸(arginine),羟丁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甲硫氨酸(methionine),缬氨酸(va-line),氨酸(tyrosine)Y-氨基丁酸(Y-aminobutyric acid)等氨基酸以及抗坏酸(ascorb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草酸(oxalic acid),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和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等,其挥发油的成分要为香荆芥酚(carvacrol),丁香油酚(eugenol),胡椒酚,烯丙基儿茶酚,对聚伞素(P-cymene),1,8-桉叶素(cineol),丁香油酚甲醚(eugenol methylether),丁香烯(cayophyllene),荜澄烯(Cadinen),萎酚乙酸酯(chavi-betol acetate),烯丙基儿茶酚二乙酸酯(allylcatechol diacetate)。萎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的水提取物及浸膏水提取物在试管金黄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杆菌、伤寒杆菌、枯草杆菌及某些真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其所含挥发油亦有软弱的抗菌作用。抗菌有效成分可能是其中所含的萎酚(Betelphenol,既佳味备醇)。

  2.抗寄生虫作用:挥发油在试管对原虫 Protozoa caudatum有杀灭作用,对蚯蚓的杀死作用与同土荆芥油相当。

  3.其他作用:对麻醉狗,低量挥发油产生暂时性压降低,切断两侧迷走神经或预先应用阿托品后,降压作用仍存在。大量则使压持久下降, 呼吸先兴奋而后突然停止。对两栖类和哺乳类动物心脏,抑制其收缩力及频率。对大及兔离体肠管、大子宫均有松弛作用,并能抑制乙酰起的收缩,对亦有抗乙酰碱作用。麻醉狗静注射挥发油亦可使小肠松弛,并可搐抗乙酚碱和氯化钡起的离体兔肠收缩。挥发油对家兔、肠的皮肤及粘膜有刺激作用,皮下或肉注射可发炎。对大和豚起中抠抑制。

  

中药药理

  【性味】辛;温

  【归经

  【功能治】疏风行气化痰,解毒消肿,温止痒。风寒咳嗽,哮喘,百日咳,院腹胀痛,食滞纳呆水肿,跌打伤肿,湿骨痛疮疡肿毒,痔疮肿痛,汤伤,毒脚,疥癞,湿疹疫痒。

  【用法用量】服:汤,10-15克;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研末掺;汤洗或鲜品捣

  【附】①治风寒咳嗽: 青荖数块,和北杏、猪肉汤钦之。②治胞衣不下: 青荖自然汁一小杯,与产妇服之,其胞衣即缩小而下。治马嘴厅及汤伤: 青荖为末掺之。(①以下出《岭南采药录》)④治汤伤: 青 蒟酱汁,蜜糖。和匀搽患处。(《岭南草药志》)

  

治疗症状

  ①治风寒咳嗽:青荖数块,和北杏、猪肉汤饮之。

  ②治胞衣不下:青荖自然汁一小杯,与产妇服之,其胞衣即缩小而下。

  ③能杀螆,治马嘴及汤伤:青荖为末掺之。(①以下出《岭南采药录》)

  ④治汤伤:青蒟汁,蜜糖。和匀搽患处。(《岭南草药志》)

  

各家论述

  1.《纲》:解瘴疠,去胸中恶气,温燥湿

  2.本逢原:下气温中,破

  3.《本草求原》:洗毒脚肿,疥癞。

  4.《岭南采药录》:治风寒咳嗽,胞衣不下,马嘴及汤伤。

  5.《陆川本草》:驱虫,消肿,止痒,去腐生。治溃疡,虫牙痛

  6.《岭南草药志》:疮毒,熏痔疮,理跌打。

  7.《广东草药》:治妊娠水肿,疖疮,皮肤湿疹香港脚,胃寒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蒟酱叶

下一篇 经行舌麻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