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蓟罂粟

罂粟子叶植物纲木兰亚纲的一科。常为有乳状或有色液汁的草本。大色艳,重瓣,极为美丽。共43属700余种。要产于北温带。其中血水草属和疆堇属为中国特有属。该科植物富含异喹啉类生物碱,如原阿碱、异紫堇碱、罂粟碱、吗啡可待因碱、白屈菜碱、博落回碱等。一年生草本(栽培者常为多年生灌木状),通常粗壮,高30-100厘米。分枝和多短枝,疏被黄揭色平展的刺。基生密聚,叶片宽倒披针、倒......
目录

分布范围

要产于北温带。其中血水草属和疆堇属为中国特有属。该科植物富含异喹啉类生物碱,如原阿碱、异紫堇碱、罂粟碱、吗啡可待因碱、白屈菜碱、博落回碱等。

形态特征

蓟罂粟一年生草本(栽培者常为多年生灌木状),通常粗壮,高30-100厘米。分枝和多短枝,疏被黄揭色平展的刺。基生密聚,叶片宽倒披针、倒卵形,长5-20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羽状深裂,裂波状齿齿端具尖刺,两面无毛,沿生尖刺,表面绿色,沿两侧灰白色灰绿色;叶柄长0.5-1厘米;互生,与基生,但上部较小,无柄,常半抱单生于短枝,有时似少聚伞花序花梗极短。花芽卵形,长约1.5厘米;萼片2,舟状,长约1厘米,先端具尖成刺,外面无毛或生刺,时即落;花瓣6,宽倒卵形,长1.7-3厘米,先端,基部宽楔形黄色或橙黄色丝长约7毫米,花药狭长,长1.5-2毫米,裂后弯成半;子房或长,长0.7-1厘米,被黄褐色伸展的刺,花柱极短,柱头4-6裂,深红色。蒴果或宽,长2.5-5厘米,宽1.5-3厘米,疏被黄褐色的刺,4-6瓣自裂至全长的1/4-1/3。种子,直径1.5-2毫米,具明显的网纹。果期3-10月。

种子含油30%左右。黄色液汁含生物碱。

华北地区还栽培2种:大罂粟A. grandiflora Sweet和白罂粟A. platycerae Link et Otto, 它们花瓣白色,先端平花柱明显而区罂粟。大罂粟苞片通常不在下密聚,萼片先端成、草质的蒴果狭纺锤,无刺或仅在中部具刺,原产中美洲;白罂粟苞片下密聚,萼片先端成三棱,外面具刺,蒴果柱状卵形,密被刺。

【采收和储藏】:夏末果实成熟时采下果实,晒干,压破,除去果壳,取种子

其它记事】:种子有毒,误食会腹泻

【物种有】红罂粟,白罂粟,东罂粟

称】罂粟

【英文称】millet

罂粟、老蓟、罂子粟、阿芙蓉,御米,象谷,米囊,囊子,

【原产地】原产西哥,现广布热带地区。

【科罂粟科Papaveraceae、罂粟属Argemone.

】Argemone mexicana L.

【英】Prickly poppy

果期】期7~9月。资源分布:福建台湾广东海南云南等地有栽培,或逸为野生;北京河南等地偶见栽培

生长环境

蓟罂粟台湾福建广东沿海及云南有逸生(?),很多省区有栽培。原产中美洲和热带美洲,在大西洋、印度洋、南太平洋沿岸常逸生(?),在次大陆深人到西喜马拉雅山区及尼泊尔

生于海拔850-1200m的田坝中或江边。生性强健粗放,不择土质,但以砂质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若生育不良,少数施肥即可。性喜高温,耐旱、耐瘠,生育适温约22~32度C。

原产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小亚细亚、埃及伊朗、土其等地,公元7世纪时由波斯地区传入中国。

现在以印度与土其为两大要产地;亚洲面,以中国、泰国缅甸边境的金三角为要非法种植地区。

繁殖方法

繁殖】:繁殖采播法,春至秋季均可播种。

栽培】:生性强健粗放,不择土质,但以砂质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若生育不良,少数施肥即可。性喜高温,耐旱、耐瘠,生育适温约22~32度C。

栽种历史

罂粟原生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及小亚细亚埃及等地。公元初,罂粟由希腊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传入埃及,在古埃及罂粟被人称之为“”。7世纪传入东南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东南亚人视罂粟药用植物

直到19世纪中后期,英法殖民者才在缅甸老挝以毒品的誉播下罂粟种子,犹如打的潘多拉之魔盒,从此毒云笼罩着金三角,让金三角不得安宁。他们诱使当地居民大面积种植、加工,还积极组织收购和贩销,促使金三角就在世界大舞台扮演一个特的、人注的角色。

不久,罂粟种子又撒到中国的国土上,公元一六二四年,即明朝天启年间,荷兰人把鸦片烟草吸食的法传入中国地,鸦片就传播来。中华民族就始遭受毒害。

主要价值

罂粟语是”死亡之恋".爱情似罂粟妖艳让人迷,所以罂粟又有一语:华丽,高贵.

蓟罂粟还有几种如下:语:希望

箴言:当你真面对自己的挫败时,你会发现问题是转机和希望的

悲伤的红罂粟:安慰

罂粟:遗忘,初恋

罂粟:顺从平安

罂粟:你有毒,你这个人真毒辣

【用途】:植或盆栽观赏。鲜草为发汗种子为泻种子油可治疝痛。液汁治眼脸裂伤、皮肤病梅毒和癞病等。

药用

【药】:罂粟

【拉丁】:罂粟ArgemonemexicanaL.

【来源】:为子叶植物罂粟科荷色藤属植物罂粟的全草。

【功效】:祛湿、祛湿

治】:用于少阳湿热、两胁胀满、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小便黄赤、弦、热痰咳喘之症。缓泻;催吐;解毒;止痛。便秘;疝痛;牙痛梅毒

性味归经】:苦,凉。

【用法用量】:服:汤服,9一15克。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台湾贵州等省区。

【相药材】:罂粟嫩苗罂粟壳罂粟 野罂粟

【考】: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乳汁(即鸦片)中含多种生物碱、吗啡(Morphine)、可待因(Codeine)与蒂巴因(Thebaine),对中枢神经有兴奋、镇痛、镇咳和催眠作用。罂粟碱(Papaverine)、那可汀(Narcotine)、那碎因(Narceine)等对平滑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果壳(即罂粟壳)性微,味酸涩,有小毒,含低量吗啡等生物碱。另含多糖约2.4%,水解可得乳糖10%、阿拉伯糖6%、木糖6%、鼠李糖4%、乳糖醛酸(Galacturonicacid)60%、4-0-甲基葡萄糖醛酸(4-0-Methylglucuronicacid)4%、微量藻糖(Fucose)、2-0-甲基藻糖(2-0-Methylfucose)、2-0-甲基木糖(2-0-Methylxylose)及葡萄糖醛酸(G-tucuronicacid)、景天庚糖(Sedoheptulose)、D-甘庚酮糖(D-Mannoheptulose)、D-甘油基-D-甘辛酮糖(D-Glycero-D-Mannooctulose)、消旋醇(Mesoinositol)、赤藓醇(Erythritol)。有敛、涩肠、止痛的作用。用于久咳、久泻、肛、脘疼痛。该品易成瘾,不宜常服。

罂粟蒴果卵形柱头盘状,

果皮内壁假膜籽,镇咳止泻并止痛。

【来源】为罂粟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罂粟Papauersom-niferumL的成熟蒴果的外壳。

【产地】原产于泰国缅甸,中国部分地区有少量栽培

【采收】4-6月采摘果实,剖,除去种子,晒干。

【药材性】果壳呈或瓶状卵形,有时破碎成状,外表黄白色或浅棕色,有纵向或横向的割痕,端有11-12条突起的残留柱头,放射状排列成盘状。基部有短柄,果皮坚脆,木质,剖表面呈浅黄色,微有光泽,并有十几条假隔膜,上有棕黑色小点,为种子落的残痕,质轻而脆,清香,味微苦。

以个大,色黄白,质坚,皮厚者为佳。

[炮制]原药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去柄,切0.2-0.3cm丝,晒干。

罂粟壳罂粟壳丝,加炼熟蜂蜜(药材量之25%)与水少许拌匀,稍焖用文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蜜增强止咳之功。

【成分】含吗啡、那可汀、可待因、蒂巴因、罂粟碱及罂粟壳碱等生物碱。

性味归经】涩平、有毒。入大肠

【功用】涩肠、敛、止痛。用于不敛久咳不止而量不多者.久泻、久痢腹痛者,疼痛等症。

【处罂粟壳御米壳蜜粟壳

【用法、用量】服3-9克,研末服1-1.5克。

【保贮】放箱置干处,防霉防蛀。

【注意】咳嗽腹泻初起忌用。又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以防中毒中医罂粟壳入药,处“御米壳”或“罂壳”。在夏季“割烟”后采收,去蒂头和种子,晒干或蜜备用。种子含油50%,可以榨油。罂粟壳性平味酸涩,有毒,吗啡可待因、那可汀、罂粟碱等30多种生物碱,为镇痛、止咳、泻药,用于肺虚久咳不止、胸各种疼痛、久痢常泻不止;也用于肾虚起的遗精、滑等症。

药典记载

《本草》言他功极繁茂,三四月抽,结青苞,则苞,大如爷盏,罂在中,须蕊裹之。大而艳丽,有大红、桃红、红紫、纯紫、纯白色,一种而具数色。三日即谢,而罂在头,上有盖下有蒂,宛然如罂,中有白米极细。又米囊、御米。古人咏罂粟多从其又米囊着笔。

危害

罂粟是提取毒品海洛因的要毒品源植物,长期应用容易成瘾,慢性中毒,严重危害身体,成为民间常说的“鸦片鬼”。严重的还会因呼吸困难而送命。它和大麻,古柯并称为三大毒植物。所以,中国对罂粟种植严加控制,除药用科研外,一律植。干及含少量生物碱,成熟枯干后切成菸草吸食;未成熟蒴果割裂取其乳汁,干凝固成鸦片后以附烟袋锅之长管抽吸,未割裂蒴果成熟后乳汁自凝固于果壳成为鸦片之原体。

传说

在古埃及罂粟被人称之为“”。古希腊人为了表示对罂粟的赞美,让执掌农业的司谷女手拿一罂粟。古希腊话中也流传着罂粟的故事,有一个统管死亡的魔鬼之叫做许普诺斯,其儿子玛非斯手里拿着罂粟果,守护着酣睡的父亲,以免他被惊醒。

诗句

如唐郭震诗:"闻空道胜于草,结实何曾济得民?"宋杨万里咏罂粟诗:"东君羽卫无供给,控借春十日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红斑狼疮

下一篇 蒺藜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