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干槽症

发生于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口腔细菌起的创感染。前多认为创伤和感染及拔窝大是其病因。因此,为了预防干槽症的发生,在拔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创伤,拔后应尽量缩小拔;拔前后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干槽症是拔创的急性感染。组织病理表现为槽窝壁的浅层骨炎或轻微的局限型骨髓炎。干槽症是拔创急性感染的另一种类型,以下颌后多见,特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发生率依次为:下颌第三......
目录

病因

干槽症是拔创的急性感染。

病理生理

组织病理表现为槽窝壁的浅层骨炎或轻微的局限型骨髓炎。

临床表现

干槽症是拔创急性感染的另一种类型,以下颌后多见,特是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发生率依次为:下颌第三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其他少见,前发生率最低。在正常情况下,即使是翻瓣去手术,其创的疼痛2~3天后会逐渐消失。如果拔后2~3天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疼痛向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部放射,用一般的止痛药物不能缓解,则可能发生了干槽症。临床检查槽窝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凝块,呈灰白色。在槽窝壁覆盖的破死物有臭味,用探针可直接触及面并有锐痛。颌面部无明显肿胀,张无明显受限,下颌下可有淋巴结肿大、压痛。

诊断

1.拔3~4天后出现剧烈持续性疼痛,并向颞部、下颌下区或头部放射,疼痛持续可长达十余日。

2.拔空虚,或有腐败坏死的残留凝块,如用棉球蘸取容物嗅之有恶臭。

3.拔壁有明显触痛,创周围牙龈略红肿。

4.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压痛。

治疗

干槽症口腔手术后感染有,一旦发生干槽症,治疗原则是彻底清创以及隔离外界对牙齿槽窝的刺激,促进肉组织生长。治疗法是在阻滞麻醉下,用3%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在槽窝放入碘仿纱条。防止碘仿纱条落,还可将牙龈固定一针。1~2周可愈,8~10天后可取出碘仿纱条,此时槽窝壁上已有一层肉组织覆盖,并可逐渐愈

预防

预防干槽症的发生,除尽量减少创伤,预防感染,尽力缩小创外,在创置各种制,均有不同的预防功效。临床采用云南白药局部填塞法预防干槽症,也有良好效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氟牙症

下一篇 根尖周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