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蕨麻

蕨麻 蕨麻(拉丁:Potentilla anserina L.),蕨麻委陵菜蔷薇委陵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向下延长,匍匐,在处生,外被伏生或半展疏柔毛或落几无毛,基生为间断羽状复叶叶柄被伏生或半展疏柔毛,小对生或互生,叶脉明显或不明显;单腋生,直径1.5~2厘米,花瓣黄色,倒卵形。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及西南等地,它生长于海拔500~4100米的河岸、路边......
目录

形态特征

蕨麻多年生草本。向下延长,有时在的下部长成纺锤块根匍匐,在处生,常着地长出新植株,外被伏生或半展疏柔毛或落几无毛。基生为间断羽状复叶,有小6-11对,连叶柄长2-20厘米,叶柄被伏生或半展疏柔毛,有时落几无毛。小对生或互生,无柄或生小有短柄,最上面一对小叶基部下延与叶轴,基部小渐小呈附状;小叶片通常,倒卵或长,长1-2.5厘米,宽0.5-1厘米,钝,基部楔形或阔楔形,边缘有多数尖锐锯齿或呈裂状,上面绿色,被疏柔毛或落几无毛,下面密被紧贴银白色绢毛,叶脉明显或不明显,与基生相似,惟小对数较少;基生和下部托叶膜质,褐色,和叶柄连成鞘状,外面被疏柔毛或落几无毛,上部托叶草质,多分裂。

蕨麻腋生;花梗长2.5-8厘米,被疏柔毛;直径1.5-2厘米;萼片三角卵形急尖或渐尖,副萼或椭披针,常2-3裂稀不裂,与副萼近等长或稍短;花瓣黄色,倒卵形,比萼片长1倍;花柱侧生,小状,柱头稍扩大。

生长习性

蕨麻该种分布较广,横跨欧亚美三洲北半球温带,以及南美智利、大洋洲新西兰及塔斯马尼亚岛等地。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生长于海拔500-4100米的河岸、路边、山坡草地及草甸。

分布范围

黑龙江、吉林、辽宁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生河岸、路边、山坡草地及草甸,海拔500-4100米。本种分布较广,横跨欧亚美三洲北半球温带,以及南美智利、大洋洲新西兰及塔斯马尼亚岛等地。

繁殖栽培

种植

播前准备

  • 选地

蕨麻蕨麻喜潮湿,有极强的适应性,在砂壤土壤土、黏壤土上均可栽培生长。但蕨麻在砂壤土生长,其块根膨胀率大、产量较高,而且容易采收,不易折断。所以选地时,尽可能选择砂壤土为宜。

  • 施肥

蕨麻土壤肥力无严格要求,无论土壤肥力高低均可种植。但为了提高蕨麻生产效率,最好将土壤施肥熟化处理。一般选择3月中下旬,适宜的土壤墒情条件下,以过磷酸钙450千克/公顷、磷酸二铵150千克/公顷、硫酸钾15千克/公顷、腐熟农家肥7.5-15.0吨/公顷为底肥,翻耕整地,以利种植。

选种

蕨麻蕨麻可以通过整株、新鲜果实蕨麻苗移栽及组培进繁殖。因此,可选择整齐一致、个体较大、无霉变、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系的蕨麻块根为种植材料;也可选择健壮的刚萌发蕨麻幼苗为种植材料,但幼苗移栽,更适宜于无霜期短、灌溉条件良好的地区。

播种

蕨麻蕨麻块根的播种可采用条播、点播或撒播的式。种植密度为20厘米×20厘米至50厘米×50厘米进播种,播种深度为5-10厘米,播种量为45-75千克/公顷;若采用切割后的块根播种,播种量可减少30%。用蕨麻块根播种后,45-60天可以萌发出苗,通常出苗率为98-100%。但要在萌发期及时浇水,以保蕨麻块根萌发和成活率。

蕨麻幼苗可采用栽的式,栽培密度为50厘米×50厘米,要及时浇足水,过10-15天缓苗后,通常成活率可达98-100%。

田间管理

蕨麻蕨麻基本属于半野生化栽培式,不进灌溉,利用天然降水。基本不施用化肥,不进人工除草,播种一次却可以多年收获。因此,蕨麻田间管理可以较为粗放些,接近野生状态较好。

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蕨麻块根迅速萌发的时期。此时期要保墒情,及时补足水分,以保蕨麻块根萌发和成活率,当成活率达到90-100%后,浇水可适当减少。

5月上旬至下旬是蕨麻植株生长旺盛的时期,称为基株生长期。蕨麻苗的株高和羽状复叶都增加:株高由1-3厘米变为5-30厘米,羽状复叶从3-4增加为7-16色也发生了改变,由翠绿色变为深绿色;根系多数,即进入基株生长期。由于在萌发期水分充足,故此时期不需要特殊管理,以防除田间杂草为重点即可。

  • 匍匐期

蕨麻基株生长期后期,6月上旬至7月中旬,蕨麻匍匐生长迅速,从基株根系端先后萌发出4-7条一级匍匐色为紫红色,匍匐节间长度达到5-10厘米时,匍匐生长子株,当第1个子株叶片生长到3-5厘米时,从其根系部又发出匍匐;再生长第2个子株,依次进,最终每个匍匐的长度均可达到0.5-1.3米;在一级匍匐伸长的同时从一级匍匐子株的腋处长出二级匍匐。每天可达到3-5厘米,这个时期是蕨麻产量成的键时期,所以匍匐的长度不能过长,数量也不宜过多,应做到及时打和除草,以保蕨麻的产量。

从5月下旬始,在匍匐生长的同时,腋间长出,鲜黄色花瓣5花梗长3-5厘米;期不集中,小花败后结实结实率不高,果实成熟后为黑褐色。随着匍匐的不断发生和生长不断有果产生。7月下旬至9月中旬,匍匐继续生长,相互缠绕,为期,不可再除草,以防止破坏匍匐分株的扎,其他无需特殊管理。

  • 膨大期

从9月中下旬始,根系已有膨大迹象,但膨大速度缓慢,到10月上旬膨大速度加快,状有球状、葫芦状、多球状和棒状,色泽为浅褐色。在此时期,块根膨大迅速,水分需求较高,但在此时期降水量较大,能够满足块根膨大的需求,而无需其他过多的管理措施。但当蕨麻进入快速膨大期时,必须中耕除草1次,并施少量钾肥,可促使蕨麻块根高产,使球块根增加。

采收管理

  • 采收期的确定

对于不同种植地区的蕨麻而言,有不同的采收时间。采收可以选择2个时间进:一是当年秋季,土壤上冻之前;二是翌年的春季,即土壤解冻之后。秋季采挖的蕨麻鞣质、总黄酮等成分含量较高,适宜作为药用型产品来使用;春季采挖的蕨麻可溶性糖、水分等含量高,鞣质含量低,感好,适宜作为食用保健型产品来使用。不同品系的蕨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应用途径也不同。因此,应据自身特点来确定其用途和采收时间。

蕨麻的采收式通常以普挖为,这样可以调蕨麻次年的生长密度,以利于蕨麻块根的膨大。

翌年种植

蕨麻是一次种植多年收获的植物。采挖时尽量挑选符商品标准的蕨麻,其余的则留在土壤中,平整土地,覆盖遗留的蕨麻块根即可。未采收的块根,在第2年春季温度回升时会自然萌发,而且产量及品质不会受到较大影响。通常连续种植4-5年后,再进倒茬,这样既可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又可避免蕨麻种质的退化。

病虫防治

危害蕨麻要害虫有地下害虫(小云斑金龟甲幼虫、细胸金针虫和沟金针虫等)和地上害虫(蓝跳甲和黑纹肖甲等)。考虑到产品安全生产需要,要采用物理防治的法进。对于金龟甲等害虫,据其趋光性和假死性,利用黑光灯诱杀和人工捕杀;秋末地上植株枯萎后,要及时清理田间,避免病虫在植株残体上寄生过冬。

种类介绍

灰叶蕨麻

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L. var.sericeaHayne):该变种植株呈灰白色叶柄被平展白色绢状柔毛,小两面密被紧贴灰白色绢状柔毛,或上面比下面毛较疏呈灰绿色。分布于中国黑龙江蒙古、甘肃、新疆云南西藏生长于海拔500-3700米的山坡草地、草甸、阴湿处。

无毛蕨麻

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L. var.nudaGaudl.):该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小下面仅在上被紧贴柔毛,其余均被明显白色绒毛,小两面均绿色,下面仅被稀疏平铺柔毛,或落几无毛。分布于中国新疆西藏生长于海拔800-900米的渠畔。

主要价值

济价值

蕨麻含鞣料,可提制栲,并可入药,作收敛可提取黄色染料;又是蜜源植物和饲料植物

食用价值

蕨麻可以食用,幼嫩苗和肉质可供蘸食。肉质洗净后可生食,味极甘甜。也可粥、腌咸菜、制干品或果脯。又可供甜制食品及酿用。

药用价值

蕨麻具有止泻、舒张肠道和子宫平滑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痛经等症。 《中华药海》记载:“治疗消渴症有较佳功效。

饲用价值

藤麻地上部分含鞣质类成分被用作收涩,也可作为性畜饲料。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创伤性口炎

下一篇 垂痈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