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金发草

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Lam.) Hack.)是禾本科、金发草属较低矮而细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常分枝。秆硬似小竹,基部具被密毛的鳞片,高可达60厘米,常稍凸起而被髯毛,叶鞘短于节间叶舌很短,边缘具短纤毛,部常具疏细毛;叶片线形,扁平或卷,质较硬,先端渐尖,基部收缩,两面均甚粗糙。总状花序稍弯,乳黄色,第一颖扁平,薄纸质,稍短于第二颖,第二颖舟,与小穗......
目录

形态特征

金发草较低矮而细硬的多年生草本,常分枝。秆硬似小竹,基部具被密毛的鳞片,直立或基部倾斜,高30-60厘米,径1-2毫米,具3-8常稍凸起而被髯毛,上部各多回分枝叶鞘短于节间,但分枝上的叶鞘长于节间,边缘薄纸质或膜质,上部边缘和鞘被细长毛;叶舌很短,长约0.4毫米,边缘具短纤毛,部常具疏细毛;叶片线形,扁平或卷,质较硬,长1.5-5.5厘米,宽1.5-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缩,宽约为鞘的1/3,两面均甚粗糙。

总状花序稍弯,乳黄色,长1.3-3厘米,宽约2毫米,总状花序节间小穗柄几等长,长约为无柄小穗之半,先端稍膨大,两侧具细长展的纤毛;无柄小穗长2.5-3毫米,基盘毛长1-1.5毫米;第一颖扁平,薄纸质,稍短于第二颖,先端平和近先端边缘密具流苏状纤毛,部具3-5,粗糙或被微毛,无;第二颖舟,与小穗等长,近先端边缘处被流苏状纤毛,具1而延伸成长13-20毫米,微糙或近光滑,稍折;第一小花雄性,外稃披针,透明膜质,稍短于第一颖,无,具1内稃,透明膜质,等长或稍短于外稃,具2端平或稍凹,先端具短纤毛;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1.8毫米;第二小花两性,外稃透明膜质,先端2裂,裂尖,长为稃体的1/3或近1/2,裂齿间伸出弯长15-18毫米;内稃外稃等长,透明膜质;雄蕊2,花药黄色,长约1.8毫米;子房细小,卵状长,长约0.3毫米,无毛;花柱2,自基部分离;柱头帚刷状,长约2毫米。有柄小穗较小,第一小花缺,第二小花雄性或可两性,具雄蕊1枚,花药长达1.5毫米或不发育果期4-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诸省区;印度马来西亚到大洋洲均有分布。生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路边、溪旁草地的干旱向阳处。

生长习性

地上部分:植物生长为受多种环境因子的综影响,在同一候带,生境条件的差异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重要因素,在紫色紫色土和黄色3种基质中金发草地上部分冠幅、基径和高度虽有一定的差异,但不显著;而5种生境中地上部分生长特征差异显著,说明干扰、光照、水分条件、温度及石表面化程度等生态条件对其有较大影响,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地下部分: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动态及态特征是其生物特征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分布对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存活、繁殖等极为重要。植物石环境生存的键就是水分的获得,其发达的根系能够深入到石缝隙或者沿着缝隙结处获取水分,以忍受基质的高度干旱。

生物量:植物生物量在地上与地下的分配因植物种而异,这种差异反映植物生态适应的不同,影响生物量分配的因素很多,在干旱胁迫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干旱胁迫条件下,地下生物量增大,同时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之比增大。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大小反映植物土壤养分、水分的需求和竞争能力。一般说来,根冠比越大,植物对养分、水分的需求和竞争能力越强,紫色金发草第1-4等级的根冠比一直增加,到第4等级达最大,表明金发草对水分和养分含量的需求逐渐增大,成株竞争能力更强,在植株生长过程中把自身较大的生物量投入到根系,扩大吸收面积,提高在石上的固着能力,忍受石基质的干和贫瘠,在黄色紫色土中,第1等级植株先进地下部分的生长,然后转向地上部分生长,最后又转向地下部分生长,这与很多其它植物生长规律一致,生物量投资比例随土壤水分可利用性降低而增大。

繁殖方法

可用播种、分株或组织培养等繁殖种子采收后应在2个月及时播种,或在-5℃箱中贮藏。分株和移栽宜在春季进

主要价值

金发草是优良的生护坡植物,同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金叶子

下一篇 金匙叶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