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金星蕨

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是星蕨科的1种。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朝鲜、日本及中南半岛。细长横走,植株遍体密生灰白色针状毛,叶片二回羽状深裂,羽片披针,基部的不缩短,下面除短针毛外满布橙色腺体。孢子囊群生裂侧脉处,被有灰白色刚毛的囊群盖星蕨科是薄囊纲中世界广泛分布的大科之一。最早作为广义的鳞毛属(Dryopteris)......
目录

形态特征

金星蕨植株高35-50(-60)厘米。长而横走,粗约2毫米,光滑,先端略被披针鳞片近生;叶柄长15-20(-30)厘米,粗约1.5毫米,禾秆色,多少被短毛或有时光滑;叶片长18-30厘米,宽7-13厘米,披针或阔披针,先端渐尖并羽裂,向基部不变狭;二回羽状深裂;羽片约15对,平展或斜上,互生或下部的近对生,无柄,彼此相1.5-2.5厘米,长4-7厘米,宽1-1.5厘米,披针或线状披针,先端渐尖,基部对称,稍变宽,或基部一对向基部略变狭,截形,羽裂几羽轴;裂15-20对或更多,展,彼此接近,长5-6毫米,宽约2毫米,长披针钝头或为钝尖头,全缘,基部一对,尤其上侧一通常较长。叶脉明显,侧脉单一,斜上,每裂5-7对,基部一对出自基部以上。草质,干后草绿色或有时褐绿色羽片下面除密被橙黄色腺体外,光滑或疏被短毛,上面沿羽轴的纵沟密被针状毛,沿叶脉偶有少数短针毛,叶轴多少被灰白色柔毛。孢子囊群小,,每裂4-5对,生于侧脉的近部,靠近边;囊群盖中等大,棕色,厚膜质,面疏被灰白色刚毛,宿存。孢子两面型,,周壁具褶皱,其上的细网状纹饰明显而规则。染色体2n=144。

分布范围

金星蕨分布

广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北达河南(伏牛山南部、大山和桐柏山)、

安徽北部、东到台湾,南至海南,向西达四川云南

国外分布

韩国南部(济州岛)、日本越南印度北部、金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疏林下,海拔50-1 500米。

研究历程

金星蕨星蕨科是薄囊纲中世界广泛分布的大科之一。

最早作为广义的鳞毛属(Dryopteris)成员。

1936年中国蕨类家秦仁昌第一次在研究鳞毛属过程中,

星蕨属和少数和它相近的属分出来,并于1940年建立星蕨科。

主要价值

【来 源】:为星蕨植物星蕨

【功 效】:消炎止

治】:用于烧伤烫伤吐血痢疾

性味归经】:苦,。入肝经

【用法用量】:服:汤,9一15克。

】:腺毛星蕨(《中国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密腺星蕨(《台湾植物志》)、水蕨菜(《四川贵州》)、白毛蛇、毛毛蛇、蓖子草(《四川威远》)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台湾

【拉丁】: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Kunze) Ching

【考 】:始载于《植物分类报》。

--武汉植物园创新植物录--

门中文蕨类植物
门拉丁Pteridophytes
科中文星蕨
科拉丁Thelypteridaceae
科号P38
种拉丁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 (Kze.) Ching
种中文星蕨
种地点云南蒿明
种时间20050103
种号58527
种材料
鉴定人赵子恩
Id120
栽培地点种过渡圃
种数量1株苗
栽培盆栽
生长性状草本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接合菌病

下一篇 急性鼻窦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