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沸草
基本介绍
【拼音名】 Jīn Fèi Cǎo
【英文名】 HERBA INULAE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条叶旋覆花Inula linariifolia Turcz.或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割,晒干。
【性状】 条叶旋覆花:茎呈圆柱形,上部分枝,长30~70cm,直径0.2~0.5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疏被短柔毛,有多数细纵纹;质脆,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互生,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5~10cm,宽0.5~1cm,先端尖,基部抱茎,全缘,边缘反卷,上表面近无毛,下表面被短柔毛。头状花序顶生,直径0.5~1cm,冠毛白色,长约0.2cm。气微,味微苦。
形态特征
金沸草,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状茎短,横走或斜升,具须根。茎单生或簇生,绿色或紫色,有细纵沟,被长伏毛。基部叶花期枯萎,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13cm,宽1.5~4.5cm,先端尖,基部渐狭,常有圆形半抱茎的小耳,无柄,全缘或有疏齿,上面具疏毛或近无毛,下面具疏伏毛和腺点,中脉和侧脉有较密的长毛;上部叶渐小,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径3~4cm,多数或少数排列成疏散的伞房花序;花序梗细长;总苞半球形,径1.3~1.7cm,总苞片约5层,线状披针形,最外层常叶质而较长;外层基部革质,上部叶质;内层干膜质;舌状花黄色,较总苞长2~25倍;舌片线形,长10~13mm;管状花花冠长约5mm,有三角披针形裂片;冠毛白色,1轮,有20余个粗糙毛。瘦果圆柱形,长1~1.2mm,有10条纵沟,被疏短毛。花期6~10月,果期9~11月。 生于海拔150~2400m的山坡路旁、湿润草地、河岸和田埂上。广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广西等地。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旋覆花。茎呈圆柱形,长30-60cm,直径2-5mm,表面绿褐色或暗棕色,有多数细纵纹;质脆,断
面黄白以,纤维状,髓部中空。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长圆形,多破碎,绿黑色或绿灰色,基部渐狭,无柄,全缘或有疏齿;叶脉在背面隆起,中脉1条,侧脉8-13对。有时可见茎端生有扁于形的干燥头状花序,直径1-1.5cm。气微,味苦。 欧亚旋覆花。茎与入旋覆花相似。叶区别点为基部宽磊,无柄,心形或有耳,半抱茎。
线叶旋覆花。茎绿褐色或深褐色,长20-50cm,直径2-4mm。叶披针形或线形,多破碎,叶端尖或稍钝,基部宽大,半抱茎,全缘或秀呈浅波状弯曲,边缘反卷,上表面无毛,下表面密被白以柔毛。头状花序较小,直径0.8-1cm。均以色绿褐、叶多、带花者为佳。
显微鉴别
旋覆花。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切向长15-26μm,外被角质层。皮层细胞5-10列,切向长30-78μm,胞间隙大而明显;内皮层细胞1列,扁平长方形,径向壁有时可见凯氏点。维管束新月形,位于韧皮部外侧;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木纤维组成,细胞均木化,木射线细胞2-4-10列,常木化,韧皮射线非木化。髓周常有数列细胞木化,中心细胞破碎成空洞。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强烈火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少数不等式,气孔指数16.6-20.5-25。非腺毛长590-1250μm,多分布于叶片下表面,由4-7个细胞组成,顶部细胞较长,常断折;腺毛棒槌形,长80-100μm,只存在于叶片下表面,单列工双列,5-18个细胞组成外面有膨大的角质囊。
欧亚旋覆花。茎与旋覆花相同。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稍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多分布于表面,气孔指数20-24.3-29.4。腺毛、非腺毛的形状、大小、分布均与旋覆花相似。
线叶旋覆花。茎横切面与旋覆花相似,但细胞较小,表皮细胞切向长15-20μm,皮层细胞直径13-36μm。内皮层细胞未风凯氏点。维管束18-20个排列成环状,射线细胞1-4列,木射线与有的韧皮射线均木化。叶上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垂周壁的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强烈波状弯曲气孔多分布于下表面。腺毛较旋覆花的叶下表面所见者为密。
化学成份
旋覆花。地上部分含旋覆花次内酯,蒲公英甾醇,旋覆花内酯A、B、C,欧亚旋覆花内酯,银胶菊素,4-表异粘性旋覆花内酯,豚草素,天人菊内酯,15-脱氧-顺,顺-蒿叶内酯。 欧亚旋复花。地上部分含欧亚旋覆花内酯,槲皮素,槲皮黄甙,异槲皮甙,槲皮万寿菊甙,万寿菊甙,尼泊尔黄酮甙,木犀草素,6-羟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槲皮素-7-葡萄糖酣酸基葡萄糖甙,6-羟基木犀草素-7-二葡萄糖甙,马栗树皮素,东莨菪素,绿原酸,异绿原酸,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香草酸,丁香酸,对-羟基苯乙酸,对-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10-羟基-,9-环氧百里香酚异丁酸酯,3β-羟基-2α-千里光酰氧基异土木香内酯,15-去氧-顺,顺蒿叶内酯,3β,16β-二羟基羽扇豆醇-3-棕榈酸酯,3β,16β-二羟基羽扇豆醇-3-肉豆蔻酸酯,6-羟基山柰酚-3-硫酸酯,表无羁萜醇,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13(18)-齐墩果烯-3-乙酸酯,谷甾醇-3-葡萄糖甙,槲皮素-3-磺酸酯,槲皮素-3-葡萄糖甙,6-甲氧基槲皮素-7-葡萄糖甙,槲皮素-7-葡萄糖甙,6-甲氧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药材属性
性味
咸,温。
①《苏州本产药材》:"咸苦辛,温。"
归经
功能主治
散风寒,化痰饮,消肿毒。治风寒咳嗽,伏饮痰喘,胁下胀痛,疔疮,肿毒。
③《分类草药性》:"治小儿盐咳,盐吼,并冲米汁服。"
④《天宝本草》:"清肺除热,散寒去火。治呕喘咳嗽,吐衄,开窍通淋。"
⑥《四川中药志》:"止咳化痰,定喘除饮。治心脾伏饮,胁下胀痛,肺中痰结,唾如胶漆,及风气湿痹。"
用法用量
注意
附方
1.治外感风寒头痛。金沸草、前胡各15g,细辛5g,蔓荆子15g,生姜为引。水煎,日服2次。(《东北药用植物》)
2.治伤风,鼻塞声重,发热咳嗽,痰多脉弦者。金沸草一钱半(绢包),嫩前胡一钱半,北细辛五分,荆芥穗一钱半,法半夏、白通草各一钱半,生甘草八分,鲜生姜二片,细葱白一根。水煎,去滓,温服。(《医略六书》金沸草汤)
3.治咳嗽吐痰,鼻塞声重。金沸草9g,麻黄6g,荆芥9g,生姜9g。水煎服。(《甘肃中草药手册》)
4.治咳嗽痰喘胸闷。金沸草、前胡、制半夏、枳壳各9g。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文化底蕴
《分类草药性》:治小儿盐咳,盐吼,并冲米汁服。
《天宝本草》:清肺除热,散寒去火。治呕喘咳嗽,吐衄,开窍通淋。
药理作用
各家论述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