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颌骨骨髓炎

因颌受感染而起的一种疾病,累及范围常包括膜、皮质以及骨髓组织,常见的有化脓性骨髓炎,婴幼儿骨髓炎以及放射性骨髓炎。骨髓炎可分为化脓性、特异性、放射性等几种。临床上以化脓性骨髓炎最为多见。骨髓炎的感染来源要有三种途径,即源性、损伤性及源性。骨髓炎病源疼痛,面部相应部位肿胀,脓液,麻木,眶下部明显红肿,鼻腔穿破溢脓,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肿胀纤维组织发硬,瘘管......
目录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病源疼痛,面部相应部位肿胀,脓液,麻木,眶下部明显红肿,鼻腔穿破溢脓,纤维组织增生,纤维组织肿胀纤维组织发硬,瘘管,溢脓,隙溢脓

疾病症状

1、急性骨髓

发病急剧,全身症状明显。局部先感病源疼痛,迅速延及邻,导致整个患侧疼痛并放至颞部。面部相应部位肿胀牙龈及前沟红肿,患区多个牙齿松动。常有脓液自周溢出。下骨髓炎,因咀嚼受侵、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受限。下神经受累时,可有患侧麻木。上骨髓炎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感染来源常为源性。其局部表现为眶下部明显红肿,并常延至眼周致眼睁不。后期可在内眦鼻腔口腔穿破溢脓。

2、慢性骨髓

急性骨髓炎如未能彻底治疗,可转为慢性。常见的原因是单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脓液自穿破,流不畅。慢性骨髓炎期间,急性症状大部消退,全身症状已不明显,疼痛显著减轻。局部纤维组织增生、肿胀、发硬。瘘管,常溢脓,甚至排出小块死骨。病变区多个松动,隙溢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流不畅时,可急性发作。如拖延日久,可致消瘦贫血、身体衰弱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症状体征

积脓波动感。

疾病病理

骨髓炎的感染来源要有三种途径,即源性、损伤性及源性。源性骨髓炎较少见,要发生于小儿。源性骨髓炎最多见,约占全部骨髓炎的90%。我国由于医药条件的改善,发病率已大为下降。源性骨髓炎多见,这与下颌皮层质致密、周围有肥厚肉及致密筋膜附着,髓腔脓液积聚不易穿破流等因素有

诊断检查

1、详询发病过及治疗情况,注意与牙齿系,查明病原

2、有无积脓波动感,可疑时可作穿刺实。

3、脓液作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度测定。

4、有无瘘管,用探针等器械探查有无死骨死骨分离。

5、X线摄,慢性期查明质破坏情况,有无死骨成或在低毒性感染时见皮质增生型。

治疗方案

1、急性期 ①给予抗菌药物;②注意养;③剧烈疼痛者,应给镇痛;④保持口腔清洁;⑤如有膜下积脓应及时切流;⑥拔除病原(婴幼儿骨髓炎急性期,更应注意早期口腔流)。

2、慢性期 ①必须通畅,流条不可填塞过紧,必要时应扩大。②急性发作时应给予抗菌药物。③死骨分离后,须及时取出死骨皮质增生型骨髓炎可彻底刮除增生的质。

保健贴士

1、为预防放射性颌坏死及骨髓炎的发生,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放疗前要消除口腔外的一切感染灶。进洁治;拔除无法治愈的病;治疗仍能保留的龋齿周炎等病;拆除口腔原有的金属假;活动假须在放疗终止后一段时期再配戴,以防造成粘膜损伤。

3、放射治疗中,对非照射区应用屏障物予以隔离;口腔发生溃疡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以防感染。在放射治疗中应加强对非放射野组织的防护,减少放射性对组织尤其是的损伤。

4、放射治疗后,一旦发生源性炎症,必须进手术或拔时,应尽量减少手术损伤;手术前、后均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在放射治疗后,注意口腔清洁,定期检查,及时充填龋齿,尽量避免在放射治疗后3年,以免起放射性骨髓炎。如必须拔除患的,则应尽力减少手术损伤,使用适量的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

并发症

后期可在内眦鼻腔口腔穿破溢脓。如拖延日久,可致消瘦贫血、身体衰弱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干燥性鼻炎

下一篇 喉气囊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