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室
硬化亦称鼓室玻璃变性,系鼓室粘膜上皮下沉积有斑块状
胶原
组织,多发生在
鼓膜室粘膜和听
骨上,发生于
鼓膜上者仍称为
钙化斑,使鼓室粘膜变成乳皮样物质,覆盖着听
骨、卵
圆窗和
圆窗周围,与
骨质粘着,好像涂上一层包膜,累及上鼓室者较重,累及下鼓室者较轻,锤
骨、砧
骨、镫
骨及
肌腱等处最易受累,因此造成
耳聋者甚多。此症18世纪即被Cassebohm发现,但未
引起重视,直到近代(1955年)进
行大量显微
耳科手术后始被......
病因
临床表现
鼓膜表面呈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斑块;有时经大穿孔可见鼓环上、鼓岬表面、锤骨柄后和镫骨周围有灰黄色硬斑块;有时鼓膜正常,但是患者呈进行性耳聋。
检查
纯音测听为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听力水平在30~50dB;鼓膜无穿孔时鼓室压图为B型或As型;颞骨CT示乳突为板障型或硬化型,有时可见斑块状阴影。
诊断
根据病史及耳镜检查、纯音测听以及声导抗测试、颞骨CT扫描等资料,诊断不难。
鉴别诊断
应和耳硬化、粘连性中耳炎相鉴别。耳硬化症无中耳炎史,鼓膜正常,进行性耳聋。但与粘连性中耳炎很难鉴别,有时需依靠手术探查。
治疗
应行鼓室探查术,在显微镜下,根据硬化斑块范围大小,仔细剥除,上鼓室及听骨周围是硬化多见区域,应用钩针和剥离子逐层剥除。砧骨长脚和镫骨弓常坏死、消失,应酌情进行膺复物听骨重建。鼓膜钙化斑一般不处理。鼓岬及两窗区封闭的硬化灶,很难剥除干净,术后易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