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扁桃体周围脓肿

体周围脓肿是扁体周围间隙的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织炎,称扁体周围炎,继之脓肿,称体周围脓肿。本病常继发于急性扁体炎或慢性扁体炎急性发作。由于扁体隐窝,特是扁体上隐窝被堵塞,流不畅,感染向深层发展,穿透扁体被膜,侵入扁体周围间隙而起。常见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葡萄球菌。多见于成年人。在扁体急性发炎3~4天后,发热仍持续不退或又加重,体温上升达39°C以上......
目录

分类

描述

体周围脓肿是扁体周围间隙的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织炎,称扁体周围炎,继之脓肿,称体周围脓肿

症状体征

常继发于急性扁体炎,尤其慢性扁体炎急性发作者。异物及外伤也可起本病,但较少见,多发生于一侧,常见于成人。一侧咽痛剧烈,反射到同侧部,吞时加重,困难,流涎,言语不清似含食物,发热,全身不适,呈急性病容。

临床表现

在扁体急性发炎3~4天后,发热仍持续不退或又加重,体温上升达39°C以上,咽痛加剧,吞时尤甚。常限于患侧,可放射至及颈部,其要特点为吞疼痛,困难,唾液外流,困难,语言不清,音调改变,体质衰弱。病情严重时患者头偏向患侧,不易转动。语言时似含物不清,不能张大,有多量粘稠唾液沿角外流。

病因病理

本病常继发于急性扁体炎或慢性扁体炎急性发作。由于扁体隐窝,特是扁体上隐窝被堵塞,流不畅,感染向深层发展,穿透扁体被膜,侵入扁体周围间隙而起。常见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或金黄葡萄球菌。多见于成年人。

发病原因

专家介绍,扁体肿大一般是扁体反复发炎起的扁体部位充造成的。扁体炎 的致病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其它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病以及毒等也可起。病原体通过沫儿、接触等途径传入,平时隐藏在扁体小窝

当人体因劳累、受凉或其他原因导致抵抗力减弱时,病原体迅速繁殖起发病炎症,进而遍及整个扁体,造成发炎 ,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反复发作久而久之迁延成扁体肿大。

诊断检查

(1)患侧弓及软高度红肿,肿胀偏向健侧,扁体常被红肿的弓遮盖并被推向

(2)颌下淋巴结肿大,有时颈部活动受限;

(3)为明确是否脓肿,可在最隆起处穿刺抽吸。

疾病鉴别

本病须与下列疾病鉴

(一)脓肿:为旁间隙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肿胀部位在一侧颈外下颌部,伴有压痛,病侧扁体和侧壁被推向中线,但扁体本身无病变可见。

(二)齿冠周炎:多发生在下侧,冠上覆盖肿胀组织,红肿可波及弓,但扁体和悬壅垂一般不受波及。

(三)急性病:有时峡部呈急性炎症现象,但疼痛轻,局部有出坏死,牙龈部亦有出灶,象和骨髓像可得确诊。

(四)扁体恶性肿:多见于成人。单侧扁体肿大,局部炎症不明显,质硬,表面光滑或有溃疡,或呈菜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早期颈淋巴结转移,局部活检即可确诊。

并发症

炎症扩旁隙,可发生脓肿;向下蔓延,发生喉炎水肿,可出现相应症状

治疗方案

1、脓肿成时,其治疗基本同急性扁体炎,应用抗生素清热解毒、颈部热、理疗、或下颌角封疗法等。

2、脓肿成时则应流术。

治疗办法

脓肿尚未成时,其治疗与急性扁体炎相同。全身应用抗生素,颈部理疗,漱等。脓肿成则应流术,在1%的卡因表面麻醉下,在隆起处穿刺有脓处切粘膜及粘膜下组织,长约1厘米,再插入扁管钳进入脓腔,扩张切,排出脓液,不放置流物,以后每日可再扩张一次,直至脓液排尽。

脓肿位于前上者,如果不易确定切口部位,可沿悬壅垂部一假想水平线,再于弓游离缘的下端作一假想垂直线,于此两线交点处切

脓肿位于后上者,则在弓处切,用管钳扩大切排脓。本病好复发,为防止复发,应体切除术。可在急性炎症消退后二周体切除术。也可在抗生素控制下,在穿刺抽脓后即时行体切除术,其优点为排脓通畅,恢复快。

治疗常规

1.脓肿成前的治疗 同急性扁体炎,须静给予足量抗生素、控制炎症扩,制止脓肿成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也可用加普鲁卡因青霉素庆大霉素局部封,有消炎止痛作用。

2.穿刺抽脓 通过穿刺可以明确脓肿是否已脓肿的部位,同时也达到了治疗的的。在0.5%~1%地卡因粘膜表面麻醉下,选择脓肿最隆起和最软化处,试控性进针,注意位,不可刺入太深,以免误伤旁大管。针进入脓腔时有空虚感,回抽时即有脓液抽出。尽量将脓液抽净,然后针头不动,换上空针,用抗生素液冲洗。

3.切流 在局麻下于脓肿穿刺部位切流。若无法确定切口部位,则从悬雍垂部做一假想水平线;从弓游离缘下端做一假想垂直线,二条线交点稍外,即为适宜做切之处。切长1~1.5cm,切粘膜及浅层组织(不可过深),用一管钳向后外纤维走向逐层分离软组织,直达脓腔排脓。术后不置流条,每日扩张切并冲洗脓腔一次,数日即可痊愈(图2)。

4.脓肿期施体切除术 一般情况下,扁体急性炎症消退后2~3周才可施手术。但对于体周围脓肿者,确诊后或切排脓后数日,在足量抗生素控制下,便可施患侧扁体切除术。此时扁体被膜与扁体窝之间已为脓液所分离,所以,手术剥离扁体较易,出少、疼痛轻。扁体切除后,其脓腔完全敞排脓底,容易治愈。尽早除去病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亦可避免再次手术时的痛苦和因瘢痕成造成剥离扁体的困难。

预防方法

1. 尽量声。

2.疼痛到无法承受时,可针刺或自己手掐,两侧交替。

3.认真上药(喷药)。

4.切或自溃后24小时,应静卧休息。必要时取头低脚高位,以利脓液的畅泄。

5.溃后24小时,严密观察创有无出。如有出,应及时处理,以防大出

6.插在创药线,注意不能落,一落即插新的。

7.如果口腔不干净,可取硼砂溶液或银甘草汤作漱,频频漱

8.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保健

1.忌海鲜发物、助刺激性的饮食,宜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在创之后,最好忌食水族腥物两周,否则后遗口臭

3.平时多水,多吃些清热的水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金老梅根

下一篇 金老梅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