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异物是指
鼻腔中存在外来的物质。异物可分为三大类:非生物类异物,如纽扣、玻璃珠、纸卷、玩具、石块、泥土等;
植物类异物,如果壳、
花生、豆类、果核等;动物类异物,如昆虫、蛔虫、蛆、毛滴虫、
水蛭等。临床以非生物类异物及
植物类异物多见,以小儿患者多见。1.一侧
鼻腔阻塞,流臭脓带
血鼻涕。 2.
鼻腔粘膜红肿,
鼻腔有
脓性分泌物。异物若存留时间过长,
鼻粘膜可出现糜烂、假膜。消除分泌物,
鼻腔粘膜收缩后,可查见异物......
临床表现
1.一侧鼻腔阻塞,流臭脓带血鼻涕。 2.鼻腔粘膜红肿,鼻腔有脓性分泌物。异物若存留时间过长,鼻粘膜可出现糜烂、假膜。消除分泌物,鼻腔粘膜收缩后,可查见异物。
诊断依据
1.多有异物入鼻史,有外伤及手术史,常见于幼儿。 2.有以上症状和体征。 3.如为金属异物,行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异物的部位及大小。
治疗原则
1.取出异物。 2.抗生素治疗。 3.对症处理。
用药原则
一般勿需用药,遇到难于取出,或取异物损伤粘膜时,可用些基本药物。
检查
辅助检查
1.鼻腔异物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局部检查。 2.如有困难者可考虑的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或“B”。
医学检查
患侧鼻腔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或脓血性分泌物,鼻腔粘膜红肿、糜烂,有渗血或有肉芽生长,用吸吮器将分泌物吸净后,可见异物,其表面常附着污秽色脓液,恶臭味。如异物存留鼻腔时日已久,异物表现将有钙盐沉着,触之有粗糙感,有时形成鼻石。
1. 鼻腔内镜检查
鼻内镜是硬性内镜,带有光线充足的冷光源,通过镜像放大,能深入鼻腔清晰地观察到从前到后的解剖结构,鼻腔手术从盲目经验式操作转变为注重保护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的手术。
鼻腔内镜检查临床意义:
适应症:
1.鼻腔内镜检查术适应证:
(1)寻找鼻出血部位,在内镜直视下止血。
(2)寻找脓性分泌物的来源。
(3)早期鼻腔、鼻咽肿瘤的定位和直视下活检。
(4)脑脊液鼻漏的瘘口定位。
2.上颌窦内镜检查术的适应证
(1)X线或CT影像学检查提示上颌窦模糊或怀疑有占位性病变;
(2)上颌窦异物;
(3)牙源性上颌窦炎;
(4)上颌窦壁骨折或眶底爆折;
(5)面颊部疼痛或面颊部肿胀原因不明;
(6)上颌窦手术后仍有症状。
检查结果分析:
1.急性炎症时粘膜呈鲜红色,有粘性分泌物。
2.慢性炎症时粘膜呈暗红色,下鼻甲前端有时呈桑椹状,分泌物为粘脓性。
3.变应性鼻炎的粘膜苍白水肿或呈淡紫色,分泌物水样清稀。
4.粘膜萎缩、干燥,失去正常光泽,被覆脓痂,下鼻甲缩小,中鼻甲偶见肥厚或息肉样变。
5.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系前组鼻窦病变所致,嗅沟有脓性分泌物则为后组鼻窦病变所致。
2. 鼻咽部MRI检查
对鼻咽肿瘤检查,MRI比CT对鼻咽部正常解剖以及病理解剖的显示,比CT清晰、全面。
鼻咽部MRI检查临床意义
对鼻咽肿瘤检查,MRI与CT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MRI比CT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和多方向切层的优点,对鼻咽部正常解剖以及病理解剖的显示,比CT清晰、全面。
(2)能较早的显示鼻咽癌。
(3)能充分显示中晚期鼻咽癌的范围、大小与浸润深度,也较容易显示淋巴转移源。
(4)能较好地评估鼻咽癌放疗的效果。
(5)假阳性少。
疗效评价
1.治愈:取出异物,鼻腔炎症消退,通气良好。 2.好转:取出异物,鼻腔炎症好转,通气改善。 3.未愈:未取出异物,鼻腔炎症存在,仍有鼻塞。
专家提示
鼻腔异物好发于幼儿,往往无法准确交待病史。对一侧鼻阻塞,流臭脓带血涕者应想到鼻腔异物的可能,须作详细的鼻腔检查以防漏诊。
并发症
长期鼻腔异物可并发鼻中隔穿孔、下鼻甲坏死、鼻窦炎及鼻结石,小儿长期鼻腔异物除上述局部并发症外,还可因慢性失血引起贫血和营养不良。
疗法说明
发生鼻腔异物后,应看清异物位置、大小后方可取出。一般除不规则扁平片状异物,如纸片、棉片可用镊出外,对圆形光滑异物切忌用镊随意夹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处,或掉入鼻咽部,误吸入气管内。
取出时间可用小圆形刮匙、钝异物钩、鼻钳或以回旋针自制异物钩自上方超过异物,钩住异物后部,由后向前掏出。
若异物太大不易取出,可取平卧头低位,将异物推至鼻咽部,另一手指从口腔置入鼻咽部取出,但对此必须谨慎进行。
水蛭异物可先用乙醚棉球塞于前鼻孔内,或用2%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接触水蛭后取出。
异物取出后,若鼻腔有炎症应予以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