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
疾病概述
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起的肿块。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的鼻黏膜水肿的结果。鼻息肉有造成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伴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
鼻息肉(nasal polyp)为鼻部常见病,是由于极度水肿的鼻腔鼻窦黏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而形成。多数认为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是致病的可能原因。近年发现与阿期匹林耐受不良,支气管哮喘等全身性疾病有密切联系。
病名。系指鼻中赘生肉瘤,闭塞孔窍,气不宣通的病证。又名鼻痔、鼻瘜、鼻中息肉等。所谓息肉、有两种解释:
①《说文解字》认为:“息者,身外生之也。”这是认为鼻中赘生乃身外之物。
②《圣济总录》:“附着鼻间,生若赘疮,有害于息,故名息肉。治宜宣肺开窍,可用苍耳子散或辛荑清肺饮加减。外用硼砂散点息肉上。息肉久治不去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息肉与现代医学之息肉同名。
临床表现
1.持续性鼻塞,鼻息肉以双侧发病多见,单侧者较少,常表现为双侧持续性鼻塞并渐进性加重,息肉体积增大可完全阻塞鼻腔通气。鼻塞重者表现为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
3.黏液性息肉,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细带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
症状体征
1、鼻息肉病时的分泌物多为浆黏液性,若并发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继续生长变大的息肉不仅使鼻塞明显加重,且可引起头昏或头痛。
疾病病因
学说甚多,仍无定论。但现在多趋于多因素病因学,即鼻息肉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又以变态反应和鼻黏膜的慢性炎症最为重要。
1、变态反应 由于变态反应在鼻部多次发生,在组胺、白细胞三烯等化学介质的作用下,鼻黏膜小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增加,使得鼻黏膜极度水肿,受重力影响逐渐下垂,以致形成息肉。
2、慢性炎症慢性鼻炎、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的长期刺激,致使鼻黏膜内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及淋巴回流障碍,致使鼻黏膜发生水肿而逐渐形成息肉。近年又发现鼻息肉与阿斯匹林不耐受、支气管哮喘有密切联系。阿斯匹林不耐受的病人易致鼻息肉和支气管哮喘发生,一般认为是阿斯匹林等非类固醇药物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所致。
由于患者肺气素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易受风寒异气的侵袭,肺气虚寒则鼻塞不利,津液停聚鼻窍,日久鼻窍肌膜肿胀而形成息肉,这类原因较为常见,很多人因天气多变而纷纷中招,预防是关键。
4、湿热都滞
由于湿热邪毒侵袭,肺经热盛,肺气不得宣畅,湿热邪浊雍结积聚于鼻窍,日久形成息肉。目前,重庆不如初夏,天气忽冷忽热,人们在生活中如果不多加注意,很容易就患上鼻息肉。
病理生理
鼻息肉为一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组织间隙明显扩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组织中有嗜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尚可见有浆细胞、肥大细胞等。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鼻息肉组织中的血管和腺体均无神经支配。失神经支配的腺体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这种病理变化更易促进息肉的发展。
发病机理
鼻息肉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免疫缺陷、纤毛功能障碍、Young综合征、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因此可认为许多原因都可能致病或者多种因素联合致病。鼻息肉生长早期可发现一些特殊的长管状腺体,这些腺体与正常的浆液黏液性腺体具有完全不同的结构、形状及大小。尽管关于鼻息肉病的发病机理存在数种假说,但无一种假说能圆满地解释此种长管状腺体的组织学起源。
诊断检查
鼻镜检查可见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色或淡红色的如荔枝肉状、半透明肿物,触之感觉柔软、不痛,可移动,一般不易出血。早期息肉因其体形小,故有时须用l%麻黄素生理盐水将下鼻甲收缩后方能发现。后鼻镜检查和鼻内镜检查对明确鼻息肉的部位和范围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首选鼻窦CT冠状位和轴位扫描。
自我诊断
1、出现持续性鼻塞,鼻塞是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流通不畅,导致毛细血管膨胀而引起,使用血管收缩剂滴鼻无明显疗效,患者因鼻塞还会引发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久之可继发慢性咽炎。
2、早期,患者的鼻内似有擤不出的鼻涕,多为浆液性,若并发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患者很少打喷嚏,但若鼻黏膜有变态反应性炎症,也会打喷嚏。
3、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病情,鼻息肉会继续增长,使鼻塞明显加重,可引起头痛或头昏,嗅觉减退以致缺失。息肉若阻塞后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可引起听力下降,还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诊断依据
引发因素
鼻息肉是一种常见鼻科疾病,鼻息肉可以是孤零零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在一侧鼻腔患病,亦可两侧鼻腔同时发生,多数病人为双侧多发。好发部位为中鼻道。
引发鼻息肉的确切原因现多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慢性感染及过敏反应是罪魁祸首。由于过敏反应在鼻部多次发生,在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下,鼻黏膜小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出增加,使得鼻黏膜极度水肿,受重力影响逐渐下垂,以致形成息肉。
慢性鼻窦炎的炎性分泌物长期刺激中鼻道等鼻窦开口处黏膜,使之发生炎症反应逐渐形成息肉。息肉体积增大会妨碍鼻窦通气引流,致使鼻窦分泌物引流不畅,加重鼻窦炎,如此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不同类型
称这是临床命名,因息肉有一长蒂从鼻腔经后孔伸入鼻咽部。其实激或变态反应性鼻黏膜水肿长期不愈,病变以炎症水肿和炎性浸润为主,无间质变性增生现象,故鼻息肉属于炎症性病变。但由于鼻息肉形成肿块,故常称为“瘤样病变”,其实一般不会发生恶变。
鼻息肉有时体积很大,甚至达数厘米大小充塞鼻腔而造成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鼻息肉还常伴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鼻塞致使分泌物滞贸,可诱发鼻窦炎,此时分泌物多而呈脓性。巨大鼻息肉可将鼻腔完全填满,甚至将鼻骨向外推出,改变鼻的外形。
治疗方法
在我们所熟悉的鼻炎中,有很多的种类以及区别,其中一部分单纯性鼻炎一部分为发生器质性病变。
鼻炎症状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或者鼻息肉,这类就属于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在存在这三种病症的情况下到底是不是用盐水洗鼻来消除症状,具体要看情况而定:如果病变情况比较严重,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手术,只有手术才能解决偏曲的鼻中隔或者是切除已经肥大的增生组织。
手术后就需要盐水洗鼻了,做过手术的朋友就知道,医生都会这么告诉你的。一个是用盐水洗鼻尽快帮助恢复鼻腔功能,二就是可以防止复发。虽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但用就有可能,不用就永远不可能。
如果还没严重到需要手术的程度,或者因为某些情况不能做手术,那么盐水洗鼻是可以用一用的,但期望值别太高,盐水洗鼻是不能将已经偏曲的鼻中隔或者已经长出增生部位的鼻甲,鼻息肉完全洗掉。能缓解就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总比长期用药强,这种情况长期用药也仅仅是缓解而已,而长期用药一个是肝脏肾脏受累,同时也容易引起药物性鼻炎。
最好的洗鼻方法就是配合专业的洗鼻工具进行洗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电动洗鼻器中的电动喷雾洗鼻器,比如洁必康洗鼻器效果非常好。三岁以上儿童及孕妇均可放心使用。
治疗原则
用药原则
辅助检查
治疗方案
1、类固醇激素疗法 该疗法适用于
(1)初发息肉:当息肉较小时,以皮质激素类气雾剂(如倍氯米松)鼻内喷雾,每日3—4次,每次50—l00μg,可阻止息肉生长甚至消失。
(2)堵塞总鼻道的大体积息肉:为便于手术摘除。先口服强地松。每日30—60mg,连服2周,可使息肉体积明显缩小。
(3)鼻息肉术后:术后以类固醇激素气雾剂喷入鼻腔,每日2次,坚持1—2月,可防止和延续息肉复发。
2、手术摘除 对于明显引起鼻塞或对鼻周造成侵袭性损害的大息肉,在以类固醇激素控制2周后可手术摘除鼻腔及鼻窦内的息肉组织,在鼻内窥镜下行筛窦开放彻底清除窦内病变黏膜,对防止息肉复发十分重要。
疗效评价
专家提示
其他疗法
预防调护
应积极防治各种慢性鼻病,如鼻鼽、鼻渊等,以预防变生息肉。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抗病力,预防伤风感冒,以免症状加重。 注意饮食起居有节,戒烟酒,忌辛辣厚味,预防术后息肉复发。
尤其长时间的感冒不愈情况下容易发生。鼻中隔弯曲程度大的人更容易患此病,对于息肉较大者,长久吃药不好的,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因为药物下去作用不能集中于病变处,故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对于比较轻的可以用微波手术。
用药安全
中医认为鼻息肉多因肺经湿热壅结鼻窍所致,所以在饮食营养治疗方面宜清肺宣气,泻湿散结。另外由于鼻息肉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及鼻窦炎关系密切,所以要预防鼻息肉发生,就要积极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减少发生的几率。在饮食预防方面,应多吃些能治疗上述疾病的食物,少吃油腻肥厚之物,避免过食生冷、鱼虾等腥荤之物,戒除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食物。
预防护理
鼻息肉的治疗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为了更好的治疗鼻息肉,防止鼻息肉的复发,深圳福田武警医院的专家提醒患者们平时都注意如下预防和护理:
1、本病大多为各种鼻病的继发症或并发症,故要积极治疗各种原发鼻病。
2、工作生活环境应保持空气新鲜。
4、忌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品。
5、鼻腔清洗介入疗法。
6、患者要牢记复诊时间。不要因为感觉像是痊愈了就私自决定不去复查,任何手术后的复诊复查都是很重要的。
7、术后要注意饮食。患者在术后应食用一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流食、半流食,以增加患者自身的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另外,饮食上要避免过热、过硬的食物,以免损伤黏膜引起伤口出血。
8、休息体位要注意。患者术后睡眠、休息时保持正确的体位对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如采取半卧位可减少头部充血、出血,且便于分泌物吐出,减轻局部肿胀。
摘除步骤
1、如果是多发性息肉,大多是采用直接摘除,但是要快速准确,同时开放筛窦或者去除部分中鼻甲。对出血比较多的患者,应该要提高警惕,手术后病变组织要常规送检。
中医药方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肺经湿热、壅结鼻窍所至。鼻窍长期受风湿热邪侵袭,使鼻窍滞留邪浊,最后凝结成息肉;亦会因嗜食厚味,使湿热内生,上蒸肺胃,结滞鼻窍而成。鼻息肉的中医疗法为:清肺泻火,利湿散结,活血凉血。
鼻息肉是常见的五官科疾病,发病者成人多于儿童,南方发病率高于北方。广州仁爱医院耳鼻喉科专家介绍说,鼻息肉是指鼻腔内的良性赘生物,其形状如葡萄,光滑柔软,带有蒂且可活动。鼻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鼻涕增多,并伴有头昏头痛,检查鼻腔时可见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色灰白或淡红色的赘生物,接触赘生物时不痛,可移动,且一般不易出血。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肺经湿热、壅结鼻窍所至。鼻窍长期受风湿热邪侵袭,使鼻窍滞留邪浊,最后凝结成息肉;亦会因嗜食厚味,使湿热内生,上蒸肺胃,结滞鼻窍而成。鼻息肉的中医疗法为:清肺泻火,利湿散结,活血凉血。
对于治疗该病,提供参考药方:黄芩12 桑白皮15 鱼腥草18 辛荑花10 白芷15 川芎15 败酱草30 皂角刺18 生地24 白术18 丹参24 云苓15 党参18 黄芪24 丹皮10 川足2条.
手术治疗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诊疗原理:该技术磨削速度快,直达病灶,可将息肉磨掉的同时清除掉,然后从刀头处排出一条微管,将切削下来的组织等迅速排出,精密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在轻松无痛苦的状态下彻底清除鼻息肉。
一清:手术视野清晰。
鼻内窥镜被称为鼻类疾病的“万能眼”,亮度相当于无影灯的20倍,可将病变组织放大200倍,病变部位可被医生一览无余。清晰的视野使手术达到更精 细的效果,并使手术达到以前不易到达的区域,从而将以前传统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在完全清除病变的基础上的保护性手术。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术 后痛苦小、保留鼻腔正常生理功能、效果佳及不易复发的优点。
二除:一是除掉鼻息肉的“根”,二是要同期治疗诱发鼻息肉的鼻病。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直达病灶,可将息肉磨掉的同时清除掉,然后从刀头处排出一 条微管,将切削下来的组织等迅速排出,从而达到彻底治疗鼻息肉的目的。该技术可减少传统刀械对黏膜的拉扯撕裂伤,减少流血;手术可最大限度保护正常黏黏, 效果良好;对多发性或者再发性的鼻息肉都有显著效果。精密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在轻松无痛苦的状态下彻底清除鼻息肉。
三复查:手术后到医院进行复查。
疾病术后
1.休息体位要注意。患者术后睡眠、休息时保持正确的体位对术后恢复起到重要作用,如采取半卧位可减少头部充血、出血,且便于分泌物吐出,减轻局部肿胀。
2.不要用力咳。患者术后将口内分泌物轻轻吐出,不要用力咳,更不能咽下,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导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患者应多次少量饮水,湿润口咽部,或术后于患者口部盖湿纱布以湿化吸进的空气。
3.术后二日适当活动,对于缓解疼痛、增强身体抵抗力尤为重要,三天内不应从事体力或大运动(运动食品)量活动,以防出血。
4.禁止吸烟、饮酒、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勿用力擤鼻、挖鼻,防止鼻腔出血;预防受凉感冒,以免影响创面愈合。
5.术后要注意饮食。患者在术后应食用一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流食、半流食,以增加患者自身的机体抵抗力,防止感染。另外,饮食上要避免过热、过硬的食物,以免损伤黏膜引起伤口出血。
6.患者要牢记复诊时间。不要因为感觉像是痊愈了就私自决定不去复查,任何手术后的复诊复查都是很重要的。
7.按医嘱吃药。患者术后如有需要,应按照医嘱正确服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切不可私自用药。同时注意观察鼻腔内是否有血性分泌物及口腔分泌物的颜色,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8.鼻息肉术后尽量采取半卧位休息(就是休息的时候,抬高头部和上身),以减少头部充血,而且便于分泌物吐出,2天后适当活动,以减轻疼痛,还能避免卧床过久引起的身体抵抗力下降。
9.尽量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流食、半流食,以增加身体抵抗力,防治术后感染。饮食温凉,避免过热、过于刺激,以免引起术口出血。
10.口中有分泌物时应轻轻的吐出,不易用力咳嗽,更不要咽下,饮水的时候宜多次少量饮水,湿润口咽部,还可以戴是的口罩以湿化吸入的空气。
11.密切注意鼻腔里的堵塞物有无松动脱出,一旦松动,不要自行扯出或者塞回,应及时找医生处理,以免引起术口出血和感染。
12.按医嘱服,定期复查,如果手术后出现不适的情况,及时找手术医生复查。
病情危害
鼻息肉是比较常见的鼻科疾病,许多鼻息肉患者由于鼻子无法正常呼吸出现打鼾、口干、口臭等现象,时间久了还会感觉莫名的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睡眠质量越来越差,甚至有人会有性欲减退的现象。然而这只是鼻息肉的危害中很小的一部分。专家说,如果不积极治疗,鼻息肉还会给患者带来更严重的并发症。
一、鼻息肉可引发诸多并发症 鼻息肉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脏腑功能损害,有的甚至会发生恶变。少数巨大息肉可引起侵袭性并发症。那些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息肉,会挤压破坏鼻窦壁或鼻腔顶壁:继之侵犯眼眶、额窦、前颅窝、蝶窦和中颅窝等部位。
二、鼻息肉影响人脑的思维 鼻息肉本身不会影响头脑,但是鼻息肉拖延时间长了不治疗会导致大脑缺氧记忆力下降中老年人有可能老年痴呆。因为鼻息肉的位置在鼻腔进入大脑的下方长期脑部缺氧造成脑部供氧不足。 由于鼻息肉大多数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糖尿病、耳鸣等慢性疾病,这样会大大的增加鼻息肉的危害性,还有的患者会伴有休克的症状,所以患者应该正视鼻息肉的危害,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饮食调理
1、在饮食预防方面,应多吃些能治疗上述疾病的食物,少吃油腻肥厚之物,避免过食生冷、鱼虾等腥荤之物,戒除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食物。
(1)鱼腥草煲猪肺:鲜鱼腥草60克,猪肺约200克,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肺。
(2)米醋煮海带:海带(干)60克,加米醋适量煮吃。注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者忌用。
(3)辛夷花煲鸡蛋:辛夷花0.12克,鸡蛋2只,加清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时,饮汤吃蛋。
3、得了鼻息肉还应积极防治各种慢性鼻病,以预防变生息肉。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抗病力,预防伤风感冒,以免症状加重。 注意饮食起居有节,戒烟酒,忌辛辣厚味,预防术后息肉复发。
1.鳝鱼煲猪肾:黄鳝250克(切段),猪肾100克,同煲熟,调味食用。
2.苁蓉金英羊肉粥:肉苁蓉15克,金英子15克,精羊肉100克,粳米100克,细盐少许,葱白2根,生姜3片。先将肉苁蓉、金英子水煎去渣取汁,入羊肉、粳米同煮粥,待熟时,入盐、生姜、葱白稍煮即可。
3.菟丝细辛粥:菟丝子15克,细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和细辛水煎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粥熟时加白糖即可。
4.葱白红枣鸡肉粥:红枣10枚(去核),葱白5茎,鸡肉连骨100克,芫荽1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将粳米、鸡肉、生姜、红枣先煮粥,粥成再加入葱白、芫荽,调味服用,每日1次。
5.神仙粥:生姜6克,连须葱白6根,糯米60克,米醋10毫升,先将糯米洗后与生姜同煮,粥将熟时放人葱白,最后入米醋,稍煮即可食
6.黄芪粥:黄芪400g,百术230g,防风240g,桔梗120g,甘草60g,米20g(一天用),除了米之外,将其他材料磨成粉,拌匀,放入干燥容器(有盖)保存。将400cc水和米放入锅里,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20分钟。将(1)的10g磨粉放入(2)中,小火煮沸,灭火盖上盖等5分钟即可。
黄芪鸡
【配方】生黄芪120克,母鸡1只(约750~1000克),芫荽20克,佐料适量.
【用法】母鸡会毛,净膛,将黄芪纳入鸡腹中缝合,放锅中,锅中加水井葱,姜等佐料,放火上炖,将熟时放入芫荽,做正餐主菜食之.
【功效】益气健身,因表通窍.
苍耳子粥
【用法用量】先煮苍耳子,去滓取汁。米入药汁中煮成粥,加蜂蜜调匀。早晚各服1 次。
葱白汁
【用法用量】葱白捣烂绞汁,涂鼻唇间;或用开水冲后,乘温熏口鼻。
治疗鼻息肉的偏方有哪些,对于这个问题,我特意翻看了一下重要的典籍然后查阅了一些网络资料,最后从它们中间选出几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这里给大家列出来,大家不妨参考一下。
2、鼻息肉。用蚯蚓(炒)一分、皂荚一挺,共研为末,调蜜涂患处,清水滴尽即愈。
3、治鼻中息肉。用白矾烧成末,和猪油、棉花裹好,塞鼻孔中。几天后,息肉脱落。又方:白矾一两,蓖麻仁七个,盐梅肉五个,麝香少许,捣匀,捏成丸子,用棉花崐裹着塞鼻内,息肉自下。
4、肺脾气虚证:流涕清稀或稀白,息肉淡白或苍白,或术后反复再发,伴倦怠乏力,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宜补益肺脾,化湿散结。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用:党参30g,黄芪30g,白术20g,升麻15g,柴胡12g,当归10g,陈皮15g,制半夏9g,石菖蒲12g,云苓20g,苡仁30g。鼻塞重加苍耳子30g,细辛5g,辛夷花15g;易感冒加防风15g;若息肉暗红加桃仁12g,三棱10g,莪术10g。外治可用消息灵或硇砂散吹敷,鼻塞重用鼻炎灵(苍耳子、白芷、辛夷各60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体石蜡1000ml。制法:将苍、芷、辛、油同放锅内,浸泡24h,加热,待药呈黑黄色捞出再下冰片,薄荷霜,液体石蜡,备用)滴鼻。
5、痰湿结滞证:流涕白黏或稀白,量多,鼻塞不减,嗅觉减退,头重昏闷,胸闷痰多。息肉色白如脂或如石榴子状,光滑水亮;舌淡苔白腻,脉缓滑。治宜燥湿化痰,散结消息。方用导痰汤加减。药用:胆星9g,陈皮15g,制半夏9g,石菖蒲15g,云苓20g,泽泻15g,白术20g,生牡蛎24g,浙贝母15g,山甲10g,昆布15g,枳壳15g,砂仁10g。
6、肺经湿热证:鼻流黄涕,量较多,鼻塞嗅减,头脑昏痛,息肉淡红,鼻黏膜色红增厚;舌尖红苔黄腻,脉实。治宜清宣肺热,祛湿散结。方用辛夷清肺饮加减:辛夷花20g,石膏30g,知母6g,栀子12g,黄芩15g,枇杷叶15g,升麻15g,桑白皮40g,车前子30g(包),泽泻20g,杏仁6g,甘草3g。
7、鼻息肉:取杏仁3克研为细末,加轻粉3克,雄黄4克,麝香1克,装瓶密封备用。用时以棉签蘸药末少许,涂在息肉上,每日1次,一般用药1周可愈。
并发症
1、鼻息肉可引发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脏据功能损害,有的甚至会发生恶变;少数巨大息肉可引起侵袭性并发症。那些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息肉,会挤压破坏鼻窦壁或鼻腔顶壁:继之侵犯眼眶、额窦、前颅窝、蝶窦和中颅窝等部位阿斯匹林耐受不良和Widal三联症。
2、分泌性中耳炎:当息肉体积增大或并发鼻窦炎时,就会使咽鼓管咽口受到压迫或炎性刺激,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3、咽炎,支气管哮喘: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鼻息肉,会造成咽部黏膜受压,引起反复水肿,引发慢性咽喉炎,同时,造成下呼吸道病变发生,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通常鼻息肉伴发哮喘者约有20%~30%。
4、鼻窦炎:中鼻道与鼻窦黏膜因窦口被息肉阻塞,易发生鼻窦炎,窦黏膜由此水肿增厚,如继发感染,可有化脓性炎症。生长快、体积大的鼻息肉,会挤压破坏鼻窦壁或鼻腔顶壁,继之侵犯眼眶、额窦、前颅窝、蝶窦和中颅窝等部位,甚至会发生恶变。
5、心脑肺疾患:鼻息肉还可因血氧供应不足,引起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尤其是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还有的患者会伴有休克的症状。另外,鼻息肉还会导致大脑缺氧,造成患者记忆力下降,脑神经受损,中老年人有可能诱发老年性痴呆症。
6、鼻腔恶性肿瘤:原发鼻腔恶性肿瘤比较少见,多为继发性鼻窦恶性肿瘤侵犯鼻腔导致。早期肿瘤部分侵占鼻腔时,可发生一侧间歇性鼻塞和单侧少量鼻衄或涕血。肿瘤坏死溃烂时常出现血性恶臭脓涕。肿瘤增大的可引起持续性鼻塞。检查可见鼻腔肿物,表面呈粉红或灰红色,粗糙不平,或伴有溃烂,质地较脆,触之易出血。有时肿瘤亦可呈乳头状、桑椹状或不规则块状。
7、 鼻腔恶性肿瘤还可在眼部、颈部、头部有各种表现,也可发生远处转移。当肿瘤侵犯眼眶时可出现眼球异位、突眼、复视、泪溢等症状。检查可见两眼不对称,患眼突出移位,眶内侧饱满隆起。肿瘤转移至颈部时,出现同侧颈部肿块,质地较硬,推之不动。患者常有神经性头痛及头胀,晚期肿瘤侵入颅底,产生脑神经麻痹的相应症状。随症情发展,常见肺肝等脏器的远处转移。
8、与鼻腔恶性肿瘤相比,鼻息肉的主要症状是鼻塞呈持续性,无鼻衄和涕血,无恶臭分泌物等。鼻腔肿物多表面光滑,灰色或淡红色半透明物,触之柔软,不痛可移位,活组织检查无癌细胞。且无眼部、颈部、头部的异常表现,如无复视无突眼;无颈部肿块及淋巴结肿大;无面部麻木,剧烈偏头痛及远端转移病灶。
9、内翻性乳头状瘤:常有鼻衄或血涕史。肿瘤呈红色或灰红色,表面不光滑。体积小者酷似息肉,但息肉摘除时出血较多。触查时也易出血。最后诊断须行病理检查。
10、鼻中隔出血性息肉:多见于青年人。肿物多发生于中隔,暗红色,单发且体积不大,触之易出血,患者常有鼻衄史。一般认为是胚胎过程中造血细胞残留所致。
11、鼻内脑膜脑膨出: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表面光滑,呈粉红色。鼻塞不甚明显,病史长且进展慢。
12、上颌窦后息孔息肉:多见于青少年。前鼻镜或鼻纤维内窥镜检查可见灰白色光滑茎蒂自中鼻道前端向后伸展至后鼻孔。后鼻镜可见息肉位于后鼻孔,大者可突入鼻咽腔甚至口咽部。
13、引发咽喉炎:临床表现为咽部有干痒、灼热、有异物感、吞咽疼痛、唾液增多;体弱患者或小儿全身症状显著,有发烧怕冷、头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等。
14、引发中耳炎: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可为持续性的隐隐耳痛,低调间歇性的耳鸣等症状;有时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15、引起心、肺等脏据功能损害:甚至会发生恶变;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鼻息肉,会挤压破坏鼻窦壁或鼻腔顶壁,继之侵犯眼眶、额窦、前颅窝、蝶窦和中颅窝等部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